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孙兰英  页数:302  字数:258000  

内容概要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把“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基础作依托”作为理论假设,以政治文化分析为契入点,通过把政治文化这一分析方法从主观心理向度的研究向社会向度研究的转换,把政治文化仅局限于分析一国国内政治体系的方法用来分析当代政治形态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实现了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研究视阈的转换。

书籍目录

导  论    一  问题的提出:21世纪是政治文化冲突世纪  二  西方政治文化问题研究    三  中国政治文化问题研究    四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研究视角转换  第一章  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历史考察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政治文化研究的历史考察   三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西方政治文化研究趋势  第二章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演变   一  全球化、网络化   二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特征   三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变化  第三章  民主观念——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的政治文化核心    一  民主观念何以为核心    二  民主观念的现实基础    三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的民主观念    四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的公共治理  第四章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社会化  第五章 全球化网络化进程中的中国政治文化建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向垄断的发展,为思想家们重新思考世界的未来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广阔的空间。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原则”中打出了“自由”、“自决”、“民主”的旗帜,勾画了世界和平的蓝图,提出了以建立国联为标志的集体安全思想。威尔逊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求得国际安全,必须制定高于国内法的国际法,必须建立确保国际对话与合作的国际组织。总的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全球政治主要体现为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索与回应。它植根于道德与人性,表现出鲜明的和平主义、理想主义。同时,它又追求能够给国家带来安全的国际合作与国际联盟,因此钟情于国际主义和国际机制。不言而喻,和平主义与理想主义具有普遍性价值,从而与全球政治契合。但是,以国际机制为轴心的国际主义,其着眼点还是国家和国家间的关系,而不是人类整体,本质上只能是全球政治文化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原有的全球政治思想,另一方面则开始真正突破主权国家的视界,凸现人类整体的作用,从而赋予全球政治文化以名副其实的全球意义。罗马俱乐部的全球主义见解最为著名。佩西指出:“在人类全球帝国时代,通向人类解放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国家主权原则。它作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基础,根深蒂固,已成为文化发展停滞和因此陷入困境的典型病症。”①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哈贝马斯提出的“超越民族国家的设想”。他设想建构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跨国经济的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共同体”,以便通过“负有世界义务的国家共同体的有约束力的合作过程”。

后记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是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书稿即将付梓之时,我没有丝毫的轻松之感,相反倒多了几分惶恐和惴惴不安。师从陈晏清教授问学三年,在求学、科研和生活之路上给予了我难以忘怀的关心、指点和帮助。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框架设计、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陈老师一直对我进行着悉心的指导、慧智的点拨和热情的鼓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陈老师一次次对论文草稿缜密全面的批阅和精辟中肯意见的提出,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展了我的知识结构、启发了我的愚智,令我感激万分。在我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凝结着陈老师的心血,含蕴着师母的殷殷关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导师丰厚的学养、敏睿的思维、严谨的学风、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其独有的心灵陶染将成为我终身受益的财富,他们的关爱教诲将使我永生难忘。在此,我向陈老师和师母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小组的王南浞教授、阎孟伟教授、李淑梅教授、杨桂华教授、李毅教授、王新生教授,他们在我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总是带给我有关学术前沿的研究信息,为我提供着思想援助,给我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我受益匪浅。

编辑推荐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比起其他书籍,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