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异与共生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列耀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趋异与共生:东南亚华文文学新镜象》将试图抓住三个主线:“望乡”主题——从故乡到原乡的转换;“父亲”形象——从强势到“弱势”的嬗变;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在“异族叙事”中出现的多种变化,以探寻华文文学在发展与变化途中的新内涵与新特点,并且试图围绕上述三个主线,通过对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所表现出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的分析,进而探寻在当代转换过程中,华人族群文学在“自我”意识与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特点、趋势。

作者简介

  王列耀,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暨南大学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近年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的著作有《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隔海之望——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望”与“乡”》、《宗教情结与华文文学》、《困者之舞——近四十年来的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船”与“岸”的回望一 “祖辈”与“祖辈”的故乡二 “船”与“岸”的想象三 在回首中重构历史四 “故土”不在婆罗洲第二章 故乡与原乡一 此乡与彼乡二 “家园”的乌托邦色彩三 “一个国家、一个故乡”四 “第三代橡胶树”第三章 叙说“父亲”一 “父亲”的英雄化二 “父亲”的硬汉化三 “弱势”的“父亲”四 被审视的“父亲”五 “父”与“子”的定位与反思第四章 视角的调整一 从“吉宁仔”到“蔡也古巴”二 “拉子”与“半唐半拉”三 “魔化”、“华化”与“还原”第五章 “涵化”:自由与不自由一 “涵化”特色与艺术视角二 “自我”的担忧三 “泰人”、“红毛”、印度人四 审美技巧的推演第六章 异与同的辩正一 “烂熟的芒果”、“梦中情人”与“烂蚝西施”二 “大爱叙事”与“比较叙事”三 “形神分离”与“在而不属”四 都市进程与创作中的互文性五 “浪子回头”与双重肯定第七章 艺术空间的新建一 族群姿态与书写姿态二 在钢丝上行走的“继子”三 戴着与松解“镣铐”的舞蹈四 在趋异与共生中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出生于英属婆罗洲,成长于ABCD字母横行的世界,受西方殖民文化熏陶,耳濡目染”①的李永平知道:“迷惑”,“恐惧”,“轻蔑”,不仅是作为旅行者的“白种人”的一种“神色”与心理,而且,也是作为占领者的“白种人”对被占领者的根本“神色”与心理。只不过,作为旅行者的“白种人”,可以将这种“神色”与心理随意地挂在脸上;作为占领者的“白种人”,则有必要将这种“神色”与心理略加收藏,甚至加以伪装与变化。  身着“警官制服,腰间挂着一把手枪”,“身材特别瘦长,喜欢咧着嘴向人笑”的“洋行的经理”,就是这样一个作为占领者的“白种人”--他不仅用温和与文雅掩饰着占领者的“神色”与心理,还以“联马和华压拉”的策略和手法把自己变化为马来人、华人的朋友。但是,在种种掩饰与变化之后,不变的还是“分而治之”--这个殖民者的统治策略与法宝。  作为占领者的英国人,无论是“身着制服,腰间挂着一把手枪”出现在前台,还是被“虚化”、被有意“隐藏”到幕后,他们都是军事、政治的首领和商务的巨头。也就是说,不论是“冷头冷脸”,或是“咧着嘴向人笑”,还是“藏头藏脸”,甚至是被虚化到“无头无脸”;在北婆罗洲,他们都是以占领者的身份,立于政治控制、社会运作、商务贸易,直至话语权力的顶端。  英国殖民者“手臂”的“延伸”,是作为被殖民和被“雇用”的“马来人”“警察”--平时,四处捕人,危急关头,“在镇里镇外戒备”;以及少数充任警察与官吏职务的华人--在马来西亚半岛,华人不能充任此类职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趋异与共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