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罗侯村七十六年的变迁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朱文强 著  页数:603  

内容概要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是一种村史式的调研报告,涉及到李罗侯村社会生活的十八个方面。书中除报告了李罗侯村2007年抽样调查的结果以外,还通过引用1930年以来三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中有关李罗侯村的调查资料和李罗侯村1970年以来历年的统计报表,展示了该村1930年至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李罗侯村七十六年的变迁》以反映村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为重点,分析了李罗侯村七十六年来在村庄建设、产业结构、农业生产、非农产业、收入支出、村民生活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从历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七十六年来的发展变化呈现前慢后快的特点,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也指出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理位置、交通环境、地形和气候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第二节 地形和气候第二章 村名来历和行政区划演变第一节 李罗侯村村名来历第二节 清苑县及李罗侯村行政区划演变第三章 主要自然资源第一节 土地一 土地数量二 土壤及其特点第二节 水资源第四章 人口和劳动力第一节 人口一 取得人口资料的途径二 现有人口资料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三 2007年村情调研重建花名册四 2007年村情调研对人口的统计和分析五 关于人口统计问题的思考第二节 劳动力“无保调查”资料中的劳动力情况二 统计报表中的劳动力情况三 2007年村情调研对劳动力的统计和分析第五章 村党支部成立和发展的过程第六章 村行政机构的变化第七章 村庄建设情况第一节 村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一 村内道路建设二 电力设施建设三 自来水建设四 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五 广播通讯设施建设第二节 民房建设一 解放前民房样式及建筑结构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房建设的变化三 盖房造价的变化四 我们关于如何保护耕地问题的思考第三节 关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建议第八章 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节 解放前的产业结构第二节 合作化时期的产业结构第三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产业结构第四节 土地承包后的产业结构一 统计报表显示的产业结构二 第四次“无保调查”显示的产业结构三 2007年村情调研显示的产业结构第九章 农业发展情况第一节 生产关系的变化……第十章 畜牧业的变化第十一章 非农产业发展的情况第十二章 收入和支出第十三章 村民生活第十四章 教育第十五章 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第十六章 民俗第十七章 战争和革命斗争情况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迎接“圣水”的人少则七八十人,多则100多人,多数是走着去,有时也有赶大车去的。去的人头上都必须戴柳条圈。人们敲锣打鼓,经过村西的武罗侯、郝庄、孙罗侯三个村,到孙罗侯村的西边,迎接取圣水的人。见到取水的人手拿着“圣水瓶”时,大家停止锣鼓,烧香、下跪、磕头,迎接“圣水”。此时,可由别人接过“圣水”,大家开始回村。一路上仍然敲锣打鼓。  有时候,一些武罗侯、郝庄、孙罗侯的人也加入迎接“圣水”的队伍,甚至也敲锣打鼓跟着“圣水”,到李罗侯村的神棚来“助香”。除了迎接“圣水”这天有“助香”的,在立坛那几天也有四处其他村的村民,或个人或成批地来到神棚“助香”,“助香”时不仅烧香、磕头,有的也捐点钱。他们为的是也给他们村下雨。  现在的老人们曾听长辈说过,民国年间,有一年求了雨之后,只有李罗侯村的地界下了雨,四周的村都没下,使本村和周围村的人更加相信了求雨这件事。  3.磕头和“发树”  把“圣水”迎回到神棚以后,人们把戴的柳条圈都扔到神棚顶上,停下锣鼓,把圣水倒在神棚门口两边的大坛子里,然后在棚里、棚外磕头。  取回“圣水”以后,还要有人在神棚里“发树”。所谓“树”,是用黄纸糊成的方纸筒,有一尺多高,里边装上“树心“--是用纸写上“意愿”。“发树”就是把这个写上“意愿”的“树”烧掉。“发树”就在供桌前面发。发完“树”之后,大多数人就都回家了,只留下少数几个人在棚里伺候着,保证香和蜡烛不断,老在烧着。一般维持5-7天。多数在7天之内就下雨了,下雨以后,就算求雨成功了,神棚就可以拆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罗侯村七十六年的变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