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与诗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刘炜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马一浮先生为现代新儒家之开山,亦晚清以来宋诗运动之殿军,其思想核心在六艺论与诗学,《六艺与诗:马一浮思想论衡》上下二篇分别加以探讨,辨析基本概念与命题,考察其意义于近现代学术脉络之中,多有新见,且不乏了解之同情,而先生之掌乃得以清晰呈现。

作者简介

  刘炜,1978年生,湖北荆州人,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中国文学与思想,近期主要从事马一浮思想研究,在《读书》、《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鹅湖月刊》(台湾)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文化忧愤与文明忧思前言上篇第一章 马一浮六艺论新解一 六艺二 六艺论三 判教与分科:六艺论与近代中国的学术分科第二章 六艺论的方法论一 马一浮的工夫哲学一 性修不二二 主敬、穷理、博文与笃行三 余论:思的创造与行的呈现第三章 六艺论的教育实践——马一浮的复性书院一 缘起:从教育部到复性书院二 宗旨:综贯经术、讲明义理三 体制:独立于现行学制之外四 论争:马一浮与熊十力五 反思:马一浮与梁漱溟下篇第四章 诗以感为体:马一浮的诗歌本体论一 基本架构二 史和玄三 感四 意义:现代性潮流的顺与逆第五章 诗教主仁:马一浮的诗教观一 “温柔敦厚”重疏二 “诗教主仁”考释三 比较:传统诗教观的突破与儒家真精神的回归第六章 以诗说法:马一浮的诗歌创作取向一 去习复性二 理事双融三 心忧天下四 气类之孤附录不开宗派不为师——钱钟书和马一浮的学术态度比较一代儒宗的挽歌——马一浮《自题墓辞》说解世界大同。中外一家——论马一浮的世界主义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以习去习,终去不尽,惟有见性,然后习除。”①所谓礼、以习去习,即道德修养。荀子虽重道德修养,但因为主“性恶”,不见善的道德本性,这便是“知修而不知性”,或者说“蔽于修而不知性”②,也就是“执修废性”。“执修废性”的道德修养终究是不会成功的,所谓“以习去习,终去不尽”。  在“执性废修”和“执修废性”这两种倾向中,马更为担忧的是前者。比如他曾说:“凡在学地,最忌执性废修。”③又说:“圣人之教在因修显性,决不执性废修。”④又说:“庄子实有执性废修之弊,禅师家末流亦然。此病最误人。”⑤而“执修废性”则很少提及。这可能是因为在为学的过程中,“执性废修”的可能性比较大,情况也比较普遍;而“执修废性”的可能性则较小,情况也不多见。马一再反对“执性废修”,这便表明他的“性修不二”思想更强调的是因修显性、全性起修的一面,也就是更强调道德修养和工夫。马的一整套工夫论,都是以这种因修显性的“性修不二”思想作基础的。  二主敬、穷理、博文和笃行  《复性书院讲录·学规》一篇是马一浮工夫论的纲领。《学规》中提出的学规之四端:主敬、穷理、博文、笃行,就是马氏总结的四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工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六艺与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