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陈定家、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陈定家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百年来,发轫于美学批评的现代性思潮,作为一种风头强劲的世界性学术景观,已从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全面辐射到政治学、文化学、历史学、美学、文艺学等人文学科。今天,在当代审美文化领域,审美现代性“几乎垄断了我们关于美学这个学科的知识,也统治了我们对艺术的认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艺审美意识的觉醒,到90年代文化商品化潮流冲击下的市场转向,再到新世纪文艺数字化生存的媒介转型,审美现代性已悄然转化成一种为?代性补弊纠偏的批判与救赎力量。本书是刘小枫、高建平、周宪、陈晓明、王杰、王一川、路文彬、曹卫东、金惠敏等当代学者深入研讨“审美现代性”论题的代表性著述,是对“现代学的问题意识”、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现代性与文学研究”、 “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意义”等问题的一次全面深入的理论清算和专深精辟的学术阐发。

作者简介

陈定家,湖北红安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曾兼任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文摘》执行主编,并参与过“中国文学网站”创建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平论》《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篇,主要著作有《隐形手与无弦琴》等,主编与参编/译《全球化与身份危机》《想象与虚构》《网络文学论纲》等学术著作18部,主持和参与“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超文本与互文性研究”等国家或省部级课题12项。

书籍目录

导读问题意识与提问方式现代学的问题意识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审美现代性的诸多面孔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一点思考审美现代性的革命颜面——革命主义简论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加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意义审美与时间——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信仰维度现代性幻象——基于听觉维度的理性主义文化批判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的误读和挪用审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以上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梳理了新世纪中国文论所涉及的新话语,这些新话语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总体来看,文论界从整体的角度对这些新话语之间存在的复杂的关联性的把握还做得不够,而只有在统观的整体把握中,中国文论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理论转型,全面展开自身的理论创新。新世纪中国文论乃是对新的时代的敏锐的理论回应,因此,对其统观把握首先要求对新的时代有某种整体的把握。那么,该如何来描述和把握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呢?我们更倾向于借用“边界逾越”这一表述——更准确地说是“边界开放”或“边界交融”,来描述当下新的时代特征,这种边界开放与交融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区域之间,民族文化之间,以及科技与人文之间、知识与经验之间、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如此等等。拉什、厄里的《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对“边界的逾越”作了更具体的描述:“经济日益向文化弯折。而文化也越来越向经济弯折。为此,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经济和文化不再互为系统和环境而起作用了”。其实,这同样适用于描述其他方面的边界开放和交融。边界封闭似可相安无事,边界开放则会带来冲突,但同时也会带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积极应对。新世纪中国文论的转型特点,正是在诸种边界的开放与交融中体现出来的。对此,我们初步有如下的概括:其一,新世纪中国文论具有突出的全球化和跨文化色彩,因此,如何把握好“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立场”之间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编辑推荐

《审美现代性》是新世纪文论读本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审美现代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