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技术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盛国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技术哲学是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思想史必须被置入历史的主流思想之内。而且,技术思想史的研究也有助于将技术哲学融汇于一般哲学之中。同时,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的思想史。技术哲学作为一个逐渐成熟的独立学科也必须有自己的思想史——技术思想史。
西方技术思想史是技术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盛国荣编著的《西方技术思想研究——一种基于西方哲学史的思考路径》以西方哲学史为线索,试图在人类思想史的历史长河中梳理出西方关于技术的哲学思想,突出技术思想在西方思想认识中的地位,明晰技术在西方认识世界中的深化和发展路径。《西方技术思想研究——一种基于西方哲学史的思考路径》将技术的思想认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思想的产生背景以及有该种思想的历史渊源。这样,通过详尽阐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关于技术的哲学思想,从而较为客观地呈现出一部较为完整翔实的西方技术思想史。
一部西方技术思想史,就是一部对技术的认知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历史,一部深刻关注人自身、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技术思想史是最深层次的技术历史。

作者简介

盛国荣,1974年生,安徽无为县人。博士,副教授。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理事、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现主要从事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以及STS等方向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以及《哲学动态》等海内外各级各类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参编教材2部、参研著作1部、参译著作1部、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参研省部级以上各类基金项目10余项;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项目1项、主持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次、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2010年进入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六届“千百十工程”百人层次省级培养对象序列。

书籍目录

自序
导言
上篇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技术思想的先声
  一 阿那克萨戈拉:人是一种技术性的存在
  二 苏格拉底:技术能征服自然吗?
  三 柏拉图:一切技术都应该适中
  四 亚里士多德:技术的伦理蕴涵性
  五 卢克莱修:技术作用的两面性
  六 普罗提诺:技术与技术行为的统一性
  七 奥古斯丁:技术与人的迷失
 第二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语境中的技术
  托马斯·阿奎那:技术是制作的思想和能力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技术实践认知
  一 达·芬奇:技术操作需要理性指导
  二 布鲁诺:技术活动对象的物质性
中篇
 第四章 近代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中的技术表达
  一 弗兰西斯·培根:通过技术支配自然
  二 霍布斯:哲学的目标在于指导技术
  三 笛卡儿:技术的个体性
  四 斯宾诺莎:技术发展的累积性
  五 洛克:一切技术物都是集合的观念
  六 莱布尼兹:人在技术的创造过程中得到完美
  七 休谟:技术印证着人的存在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技术思想
  一 伏尔泰:技术发展的顺序性
  二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三 卢梭:技术越发展,道德越堕落
  四 狄德罗:技术就是一种美
  五 霍尔巴赫:技术后果的不可避免性
 第六章 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技术意蕴
  一 康德:技术的意向性和自然性
  二 黑格尔:技术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第七章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中的技术理念
  一 叔本华:意志先于技术手段的存在
  二 卡普:技术物是人的器官投影
  三 马克思恩格斯:技术的本质即人的本质
下篇
 第八章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技术之思
  一 西美尔:技术的异化现象
  二 柏格森:人是技术的主人
  三 怀特海:科学引导着技术的发展
  四 杜威:实用主义的技术观
 第九章 分析哲学语境中的技术
  罗素: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十章 现象学的技术哲学思想
  一 舍勒: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知识
  二 海德格尔:作为“座架”的技术
  三 阿伦特:技术的持存性
 第十一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哲思
  一 马尔库塞:工业化的技术是政治的技术
  二 弗洛姆:技术的人道化
  三 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
 第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的技术诠释
  一 利奥塔:技术与非人状态
  二 鲍曼:技术的道德化
  三 鲍德里亚:技术的命定策略
  四 吉登斯: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结语 西方技术认知的发展历程:从边缘到中心
附录1 技术的伦理转向
附录2 技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技术控制主义
附录3 技术思考的主要维度:技术、自然、社会、人
参考文献
后记 生活的历程,思想的跋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由于重视技术,所以培根不赞同人们对技术的反对意见。他呼吁,若有人以技术和科学会被滥用到邪恶、奢侈等的目的为理由来加以反对,请人们也不要为这种说法所动。因为若是那样说,则对人世一切美德如智慧、勇气、力量、美丽、财富、光本身以及其他等莫不可同样加以反对了。我们只管让人类恢复那种由神所遗赠、为其所固有的对于自然的权利,并赋予一种权力;至于如何运用,则由自由健全的理性和真正的宗教来加以管理。这里,培根把技术与技术的应用分开了,而成为一个技术价值中立主义者。不过,培根将技术影响与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却也不无道理,这正如C.P.斯托弗所指出的,如果技术要受到责备的话,那么绝不应该是工具,而应该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人;在技术背后可以找到加以谴责的利益、团体和个人。 而且,对于培根这样一种技术中立论点观点,德国赫费认为培根是把物质与精神利益、基本需求与奢侈需求混合起来,尤其是播下对一个人道性科学项目怀疑的种子,将生活救助的手段与生活威胁的手段混合起来。而且他更准确地说中了目的中立性的第三个维度:人们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发展技术。 但是,培根绝不是在狭隘意义上的功利主义者。他认为对自然的科学理解和对自然的技术控制相辅相成,两者都是运用科学方法的结果。培根用印刷、火药和罗盘磁针的发明来证明近代人比古希腊人的知识高明得多。他注意到这三种发明都是根据新的原理获得的。印刷绝不仅是快速的写字方法,枪炮也不仅是把陈旧的抛石机改进一下,而是体现了一些原理,同以前运用在这些技术上的原理性质上完全不同。培根认为,上述三种东西以及类似的东西,自有世界以来多少年都是隐而不显,而其最后之被人发现亦非由于哲学和理性的技术,而是出于偶然和机遇。这样,我们就有很多的根据来希望,在自然的胎宫中还储有许多极其有用的秘密东西,与现代已知的任何东西都不贴近,也无可比拟。但这些秘密迟早也要同其他已经发现的东西一样自行显露出来;不过若是使用我们现在论述的方法,我们就能迅速地、痛快地、同时一齐地把它们涌现出来和提前促成。 4.新知识对技术的作用 培根认为,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科学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寻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实。这类原理和事实可在技术知识中找到,也可在实验科学中找到。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原理和知识以后,它们就会导致技术上和科学上的新应用。他认为,有很多原理蕴藏在工匠和日常操作中,所以这些操作方法是科学知识的可贵源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操作方法对自然界事物具有主动的作用和实验的性质,它们能使自然起变化或者转化。在变化时,自然界就把其自身的隐蔽方面暴露出来,迫使人们注意。但在被动地察看自然界的时候,譬如对动物和植物作观察时,人们总是太容易把支持自己先入见解的事实拈了出来。 培根认为自然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为了其本身而进行的对自然的研究,另外还有一种是为了对理论提供情况以便建立哲学的对自然的研究。二者确有许多不同之点,特别是前者所表明的是事物的各种自然性质,而后者则涉及对事物的机械或实验作用。正如在社会中,每一个人能力总是最容易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他情况下发挥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技术的挑衅下,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会暴露出来。

编辑推荐

《西方技术思想研究:一种基于西方哲学史的思考路径》旨在从西方哲学史的线索中梳理出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家们关于技术的思想,以求呈现出一部相对较完整的西方哲学家们认知技术的路径,即西方技术思想史。很显然,这是努力将技术从“无思”状态变为“有思”状态,还技术在哲学中应有的地位,还原西方哲学史中本应有而被忽略的另一条发展脉络,即关于技术的思想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技术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盛教授这本书对于技术哲学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喜欢!!
  •   我是技术决定论者,看这本书倒是可以梳理一下思路。
  •   我们的老祖宗如果有这样一种思考的路径,也许我们更偏爱的就是“较真”而不是“较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