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陈小悦  

书籍目录

导言 1我国国有资产的现状 1.1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2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 2.2管理体制设计存在的问题 2.3管理手段与思路存在的问题 2.4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2.5市场机制不健全 本章参考文献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双层面”设计思路 3.1“双层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具体含义 3.2“双层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各层面的管理特点 3.3“双层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产权代表职能定位和治理结构安排 3.4“双层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企业的划分 3.5“双层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积极意义 4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4.1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4.2“双层面”划分理论与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4.3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设计 4.4对国有资产监管主体的监管 本章参考文献 5专题研究之一:国有资产的交易机制 5.1国有资产的交易目标、交易方式和交易价格 5.2国有资产交易机制 5.3我国国有资产交易机制存在的问题 5.4完善我国国有资产交易机制 5.5国有资产交易的市场竞价机制——拍卖机制 5.6国有资产交易的账面价值、评估值与交易价格——国有产权交易的实证研究 本章参考文献 6专题研究之二:国有股减持问题 6.1国有股减持的历史回顾 6.2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所在 6.3国有股减持已有的实践方案与备选方案 6.4国外的国有股流通实践 6.5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基本建议 本章参考文献 7专题研究之三:经营者激励机制 7.1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7.2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7.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配套机制 7.4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改革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国有资产基本状况补充资料 附录二 实地调研报告:诸城市和菏泽市出售国有资产的背景、方式及相关问题 附录三 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个案分析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如张先治(2000)认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产权制度:企业产权主体形同虚设,产权关系模糊,由此派生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国有资产缺乏责任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产的行为主体既不能对国有资产盈亏负责,更缺乏维护国有资产完整和增值的动力。袁志刚(1995)分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转轨时期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他认为,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产权安排是一种责、权、利不相统一的产权结构,实物资产配置和使用中的浪费现象亦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张维迎(1999)也有类似的观点。 我们认为,这一制度安排存在归属不清、权责不明、流转不畅等问题,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1.1 归属不清 许多学者将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关于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大部分学者认为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由国务院或相关职能机构行使管理权,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观点。郭励弘(2002)认为,没有全民资本,只有政府资本。“国有”就是政府所有,不存在“全民所有”的所有权制度。他认为,无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其基础都是产权清晰;而“国有经济”的根本问题之一,恰恰是产权不清。“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到底是谁的?说不清。 在“国家所有”或“国家统一所有”这一制度安排下,中央政府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惟一代表。我们认为,这种产权安排不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产权是最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得不到作为所有者而享有的应有利益,所以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漠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归属不清是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主要原因。曾磊光等(1999)认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在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缺位及由此引起的出资人体系的残缺。他们认为,时至今日,我国之所以还在发生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根本原因就是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所有者缺位或不到位造成的。

编辑推荐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