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麦家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前言

作家出文集,就像老姑娘出嫁,既是热烈期待的,又难免隐隐的不安。这是因为,老姑娘都知道自己的韶华已逝,作家呢,也都知晓自己的作品不可能篇篇华美,字字珠玑。带着与岁月相伴而生的印记(雀斑,皱纹,平庸的荷尔蒙,弹性减弱的肌肉)出阁,总不是一件完美无缺的事情,但是谁又能拒绝呢?拒绝吃糖是人的软肋,尽管都知道我们身体需要的是盐。看看这次发糖给我的主人和时间,我似乎就更难拒绝了。主人是浙江文艺出版社,时间是我在外漂泊快三十年后的返乡之初。我十七岁离开浙江,四十好几岁回来,在外待的时间够长够长的啦。我曾以为我都不会回来了,因为漂泊和距离曾是我向往的人生况味。我一直以为,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关注内心审美的人,远离故乡和亲人,精神上有点儿流离失所不见得是个坏事——这样你至少还有思念。写作不一定从思念开始,但一定从思念结束。也许可以这样说,由于对写作的痴迷,我成了我的牺牲者。也许还可以说,即便如此,我依然爱我自己。就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满足于以形而上的方式占有着我的大陆,我的故乡,我的亲情,直到屈指可数的几周前。感谢浙江文艺社,一回来就给我糖吃。这颗糖显然不仅仅甜蜜了我的嘴,更甜蜜了我的心。我相信时间改变了很多,但没有改变我和浙江的关系。也正因此,我才有缘初回乍到就吃到这么大一颗糖。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集,因为我没有把全部作品收进来。至少还有两册书的作品,觉得实在卒不忍读,我没敢收进来。这当然要减少我的版税,但也减少了我在饱尝甜蜜时的不安。其实,写作就是为了心安。其实不论是生活还是写作,沉重的肉身始终是我们的敌人,我觉得我应该学会抵制它。麦家2008年12月9日

内容概要

  日常生活的琐碎、平面,使我们内心充满愿望和想象,作者深悉现代人内心秘密,以真切而奇幻的方式,将我们孤独和梦幻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小说主人公是那种在“暗地竞技”的神秘人物,是“地下英雄”,是人之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识本可以使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故事往往隐匿于世俗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通过“解密”,作者将一种深刻的人生经验和盘托出,使我们在偶然与必然、强大与脆弱、绚烂与坠毁、光荣与梦想等多重生命元素缠绕的博奕中,对命运这个幽深莫测的东西感到无限的崇敬又惶恐。  本书既好看又耐读,作者为此呕心十余年时间,可谓是心血之作。

作者简介

麦家,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辗转六个省市,历任军校学员、技术侦察员、宣传干事、处长等职。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任电视剧部编剧,2008年调任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中短篇小说集《紫密黑密》等五部,随笔集《捕风者说》等两部,电视剧《地下的天空》《暗算》(编剧)等近百集。作品多次获奖:《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度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风声》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小说家奖,《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让蒙面人说话》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说奖;《两位富阳姑娘》获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度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作家本人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届风尚中国榜?2007年度风尚作家,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四川省十佳电视工作者,四川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和编剧的电视剧《暗算》一开中国特情影视剧的先河,深得观众喜爱。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起 第二篇    承 第三篇    转 第四篇    再转 第五篇    合 外一篇    容金珍笔记本

章节摘录

数学界的人都注意到,自希伊斯落居N大学后,他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像一个称职的男人,却越来越不像一个有作为的数学家。也许他以前的盖世才华正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男人造就的,当成为称职的男人后,那些神秘才华也离他而去了。至于到底是他自己赶走的,还是上帝要走的,这恐怕连他自己也是不知道的。没有一个数学家不知道,在来N大学之前,他曾经写出二十七篇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数学论文,但之后再没有写出过一篇,儿女倒是生了一个又一个。他以前的才华似乎在女人的怀抱里都烟消云散了,融化了,化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洋娃娃。他的事情似乎让西方人更加相信东方是神秘的,把一个神奇的人神奇地改变了,改头换面了,却说不出道理,也看不见改换变异的过程,只有不断重复、加强的结果。当然,即便是过去的才智已流失于女人的胸怀,但站在讲台上,希伊斯依然是超凡脱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越来越不像一个有作为的数学家,所以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称职而敬业的大教授。希伊斯前后在N大学数学系从教十一年,毫无疑问,能够做他的学生真是莫大的荣幸,也是造就一番事业的最好开始。说真的,现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位从N大学出去的学者,多半是他在职的十一年间教授过的学生。不过,做他的学生也不是那么好做的,首先你得会英语(他后来拒绝说德语),其次他不准你在课堂上做笔记,再次他讲问题经常只讲一半,有时候还故意讲错,讲错了也不更正,起码当时不更正,哪天想起了就更正,不想起就算了。他的这一套,几乎是有些野蛮的一套,让不少智力平平的学生不得不中途辍学,有的则改学其他了。他的教学观只有一句话:一个错误的想法比一个完美的考分更正确。说到底,他贯彻的那套教育方法,就是要你转动脑筋,开掘你的想象力、创造力。每个新学年,面对每一位新生,他总是这样中英文夹杂地开始上他的第一堂课——我是野兽,不是驯兽师,我的目的就是要追着你们在山坡上夺命地跑,你跑得快,我追得快,你跑得慢,我追得慢,反正你得跑,不能停,勇敢地跑。什么时候你停下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解除了。什么时候你跑进森林里了,在我眼前消失了,我们的关系也解除了。但前者是我解除你,后者是你解除我,现在我们跑吧,看最后是谁解除谁。要解除他当然是很难的,但容易起来又是很容易的,每个学期开始,第一堂课,第一件事,希伊斯总是会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下一道刁钻的难题,什么时候谁把题目解了,他本学期就等于满分过关了,以后可以来上课,也可以不来,随你的便。也就是说,这学期你等于把他解除了。与此同时,他又会在黑板的老地方重新写下一道难题,等第二人来解答。如果一个人累计三次解答了他布置的难题,他会单独给你出一道难题,这道题事实上就是你的毕业论文,如果又被你圆满解答掉,不管是什么时候,哪怕开学才几天,你都等于满分毕业了,也就是把他本科的教职解除了。

后记

我一直疏于作序作跋。这次破例,是因为《解密》出版已近四年,其间它像亲人一般陪伴我,不可避免地唤醒了我一些记忆。如下的文字,大抵是说明我想珍藏这份记忆吧。说真的,《解密》于我似乎不像一部小说,而更像是一段长达十余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本身具有小说的某种特性:曲折、离奇、辛酸、复杂、迷离、寻寻觅觅、是是非非、悲悲苦苦,最后基本上是苦尽甘来,有个善良的结局。过去了那么多年,我还是清晰地记得动笔写《解密》的情景:那是1991 年7月的一天,当时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是马上面临毕业离校的一天晚上,大部分同学都在为即将离校忙碌,我却发神经似的坐下来,准备写一个“大东西”。这就是《解密))的最初。这种不合时宜的鲁莽的举动,暗示我将为《解密》付出成倍的时间和心力。但我怎么也没想到,最终要用“十余年”来计。十余年已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段光阴,一部人生。其间我有的变异早已把我变得不再是曾经的我。这些年,我经历的变动之多之大,决非常人所有。首先从身份上说,我经历了从解放军、到武警、到转业军人、到国家干部、到有职无业人士等“几重变换”;从居住地说,经历了从北京到南京、到成都、到西藏、又回到成都的“频繁迁居”;从做人的意义上说,又必然地经历了诸多人生大事,比如恋爱、婚姻、生子、贫穷、病痛——有一次,我从双杠上开玩笑似的摔下来,居然离瘫痪只剩一步之遥,我经受了长达半年的复杂的治疗和锻炼,总算赢得了一个“只是偶有不适”的好下场。总之,我的命运不能给《解密》一个好的机遇和待遇,然后它还我以颜色,让我受尽折磨,似乎也合情理。因为受尽折磨,我多次打算要抛弃它,从6万字的草稿中理出一个2万字的短篇(即《紫密黑密)),发于《前线文艺》1994年春季号),再从11万宇草稿中整出一部4万字的中篇(即《陈华南笔记本》,发于《青年文学》1997年 9月号),都是我曾想放弃的证据。但每一次放弃都不成功,因为它在我心中长得太深了,我已无法将它连根拔起。正如一棵盘根错节的树,你即使拦腰砍断树杆,来年照样要生出小树枝。就这样,《解密》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跌跌撞撞地过来了,其步履是那么蹒跚、难看,但蹒跚中又似乎透露出几分不畏的执拗。我深切感到,在创作《解密》的过程中,我性情中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都被最大地显现了。所以,我几乎固执地认定,这不是一次写作,而是我命运中的一次历险,一次登攀,一次宿命。正因此,我对《解密》情有独钟,它几乎是我青春的全部,我命运的一部分。是我本色的苦乐,也是我不灭的记忆。也正因此,我对为《解密》有今天的善终而曾给予过我帮助和关爱的家人、朋友、编辑、作家和评论家,以及部分与我有联系的热心读者,都怀以特别的感动和记念。2006年6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开拓了一个隐秘深邃的题材领域,极具神秘感和爆发力;作品以散点透视和众星拱月的方式烘托一个智识天才,故事传奇色彩浓烈,情节富有人生意味,阅读带有挑战性;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是一种新的创作动向和阅读导向——“新智力小说”,已然诞生! 

编辑推荐

《解密(精)》为麦家文集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如题,我认为《解密》是麦家最好的小说,对麦家来说,《解密》竖起的标杆已经不可超越;或许是不恰当的比喻,如同路遥的《人生》,也是不可超越,后来获奖的《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做了超越的尝试,但是,还是未能如愿。不知道,这对作家是幸还是不幸??我先是读了《解密》,按《解密》的指引,读了《暗算》,都是老版本。还读了《风声》,这时候,麦家已经开始出名了,或者,比较出名了。开始有舆论酝酿茅盾文学奖了。麦家获奖了,是因为《暗算》。我一直认为,这是评委会为了补偿错过《解密》的过失。这个奖是表面是授给《暗算》,实际是授给作者麦家,由此传递到已经错过评审时间段的《解密》。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历史上,似乎补上了这个洞。在《解密》里,那种氤氲着的、弥漫着的、无处不在的“气”,飘飘渺渺,涵盖一切统摄一切。这是作者麦家的心劲,小说的每一个字,似乎不是作者“写”在纸上的,而是“刻”在石上;他似乎不是在刻一个字,而是把这个字作为一件作品细细把玩着意雕刻,不是浮雕,是圆雕,是透雕... ...后来的《暗算》,气是很散,这里一条,那里一缕,没有整体,不成气候。当然,能感觉到作者麦家在用心着意地聚拢合围,但是仍然是散的,跟《解密》比,天上地下,根本放不到...一块儿,只是《解密》的余响...再后来的《风声》等,就不用提了...麦家的那股子精血已经全部倾注到《解密》了... ... 阅读更多 ›
  •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就得奖了?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除了体裁有点敏感之外,真的不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特别是他书里面写的金容珍,是一个神奇的人,对密码有灼热的兴趣,还有着异常的智商.但是整本书显得很拖拉,很冗长,就象一个老年人在说话,一点都没有觉得这个人有什么特别让人值得佩服的地方.只是很简单的很空洞的几个形容词把他定性成这个样子的!
  •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一直让我在虚幻和真实中徘徊,这样的风格后来也延续到作者的其他几部小说里,但是这一部无疑是最好的。若说真假我们总能找出若干理由来证明,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感同身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就是真实的。要怎样的智慧和心血才能够刻画出如此惊心动魄,却没有硝烟的斗争。这种斗争表面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更是人与人、人与自己的斗争,残酷而现实。解密其实就是寻找自己,“梦是人的魔鬼”,梦是密码的钥匙,梦中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谁能解开梦的密码,谁就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其实从头到尾都在寻找,寻找真实的自己太艰难了,因为他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结合,谁能改变过去,控制未知?唯一只能活在当下,但他无疑早被过去控制,你无力改变,但你有可能改变将来,这取决于你是否真实的活在当下,每一步都是艰险的,如履薄冰,因为世俗的天才与疯子就在这层薄冰的上下。书的最后一篇“容金珍笔记本”麦家说可读可不读,我所理解的是如果你没有认真地看过前面的就直接读这篇,那还是不要读了吧,因为你无法理解。如果你看过前面而不读这一篇那就可惜了,这一篇是我最喜欢的,通过笔记,你才能稍稍感受到一个正常人而不是什么天才所应该有的气息,尽管少的可怜。读了这一篇使我更加心疼,心疼容金珍也心疼作者,白岩松曾说过“读书不是读别人而是读自己”,对于用心写书的作者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写书不是写别人,写的也是自己呀,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这样的作者恐怕也不为过吧!
  •   说实话书的内容一般,还不如拍成电影的风声好看,单纯的看书的话,太沉闷了。
  •   没有《暗战》那么生动,但是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感觉还是不错的。
  •   是奠定麦家风格基础的一部书,本身有很强的可读性,最神奇的是作者可以把他不熟悉的领域用最贴切巧妙又最容易理解的比喻,解释给同样不懂的读者,好作家写的好书,值得一读
  •   跟另外一本书一样,内容不错,排版太垃圾了,有标注的地方,点击后不像在多看,是弹个小提示框,而且调整。。。还跳不回来,要自己一页页翻回来。我是iphone/ipad版看的,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
  •   这是麦家作品中最值得阅读的书!
  •   速度很快 觉得适合自己!!!
  •   内容一般般,不出彩,有点失望
  •   麦加的这本书非常精彩
  •   很不错的书,虽然还没看懂
  •   1块钱买的,还说啥啊,至今没看,属于家居型书籍!
  •   就一句话。这本解密堪称我心中的诺贝尔奖得主。
  •   麦家经典必读,给老爸买的,他很喜欢
  •   内容很好,唯一的瑕疵就是书脊有点开胶,排版太生硬,不过总体挺满意的
  •   文字不错,挺喜欢的。
  •   挺好的,喜欢这个题材的书,一口气看完的。
  •   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不过我当时却觉得这个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确实很像,没买过,是在大学图书馆借阅的,习惯逛图书馆,却难得挑到好书。
  •   送货还比较快,质量不错
  •   看看小说轻松一下
  •   包装简单一点,但还是不错的
  •   很不错!喜欢麦家的书!
  •   物流很快解密(长篇小说)也不错
  •   耐人寻味的书,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