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张沛,张晨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前言

  人人心中都有悲壮情结,生于80年代的我们无法在战争中体验死亡这种生命迅速逝去的悲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这种情结诉诸生命缓慢流逝的悲壮一一年华老去。怀旧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可能会问:20多年的历史也值得怀旧?  小时候认为人生很多重大而美好的事情都在前面,那是一栋美丽的楼阁,要赶快走过去,住进去,那时的一切——上课、作业、玩乐,都是在赶路而已,如今走过来了却发现那栋美丽的楼阁根本不存在,真正美好而重大的都在身后发生了,成了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景致,那些场景和人物对话,以及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都不存在了,现实离梦想越来越远,再后来忙得连梦想是什么都忘了,闲暇的时候,想回到过去,再好好地重新体味一番,但人生这列车没有倒挡,最多就是松开油门任其滑行,停到哪儿算哪儿,于是只好以回忆的方式让时光倒流。

内容概要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下的蛋,我们是计划的产物,50后夫妻的硕果仅存,60后头儿们的虾兵蟹将,70后没谱青年的新世纪接班人,90后严重嫌弃的“代沟大哥”,08后小屁孩儿的帅爸靓妈,现在基本处在两张有富余的年龄,小一点儿的可能还在自习室拿手机玩儿自拍呢,大一点儿的已经在新房子里跟包工头吵架了……

作者简介

  张沛,女/25/B型/天蝎/汉族/北京/海淀/部队大院/团员/硕士/法学/在读/未婚/无子女/非暴力/一般人/童心未泯/老实巴交/潮而不奢/high而不乱。  张晨,女,25岁,北京人。B型双子座,本科毕业,未婚。有过几次难忘的工作经历,不过仍懵懂着继续打拼,嘴硬心软,爱臭美的不靠谱女青年。

书籍目录

引:我来了,一个80年代下的蛋壹、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1)那些过不去的过去    童年的学艺生涯    二八大梁——我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小时候的囧事    我们的启蒙年代    童年的游戏  2)第一代“电视儿童”    我爱白娘子    人间大炮——放!    我头上长犄角,我身后有尾巴    那些难以忘怀的动画故事    那些台湾非偶像剧  5)回家吧,幼儿园是很危险的    我们小,但我们有性别    幼儿园里的狠角色贰、从百草园到“三重门”  1)学校那些恐怖主义    小学时候的“八股”作文    为革命保护视力    鲁迅其实很“80后”    红领巾又忘戴了    当值日演变成武装冲突    体育课是我的“肿瘤”    作业,I服了You    家长会之夜    课上的极品趣事    Li Lei&Han Meimel    高三那一年    我的班长我的班    大学生自习室    大学里的那点儿事儿  2)课外生活更精彩    干脆面&水浒卡    冰葫儿和冰棍儿们    校门口的小摊儿    日本漫画    芭比娃娃    春游    运动会    学校组织看电影    探险惊魂    我成少先队员了    一个班里肯定有的几种人    打倒奥数班    牙套妹    非著名星座专家    追星年代    80后的MTV人    元旦联欢会    纸贺卡    军训叁、钢铁是怎样被腐蚀的  1)www.网是一枝花.com    搜一代    不老哥(BLOG)    上好闹钟偷白菜    “下载”才是王道    网上自有黄金屋  2)主义!主义!    不婚主义    草根主义    房车主义    本本主义    新爱国主义  5)走出象牙塔    在食物链最底端挣扎    圈儿与局    考研很拧巴    一个菜乌的真实案例    园儿批    夜店生活    人人都有艺术进取心    减肥,是我们一生奋斗的事业  4)把“潜规则”聊恶心为止    流行潜规则    恋爱潜规则    择偶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肆、归去来兮辞  1)1O年    第一个10年(1980~1989)    第二个10年(1990~1999)    第三个10年(2000~2009)  2)这些人,那些事    80后的北京孩子    80后的非北京孩子    80后的北京姑娘们,对自己狠一点    北京80后的土著男孩儿    奔三    当初恋已成往事    亲历“5·12”    黑框里那个年轻的名字    爸妈,让我再爱你们N次  5)我们眼中的他们    50后    60后    70后    70男+80女    80后×1 pk 50后×2    80后制造80后

章节摘录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下的蛋,我们是计划的产物,50后夫妻的硕果仅存,60后头儿们的虾兵蟹将,70后没谱青年的新世纪接班人,90后严重嫌弃的“代沟大哥”,2000年后小屁孩儿的帅爸靓妈,现在基本处在两张有富余的年龄,小一点儿的可能还在自习室拿手机玩儿自拍呢,大一点儿的已经在新房子里跟包工头吵架了。  这是一个百废俱兴+文艺复兴的年代,所有的事情都像在躲避崇高,挑战社会底线。1980年,北京东城翠花胡同,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开业,此事惊动美利坚合众国,还有70多个大使来尝鲜;1981年,露天剧场里滚滚红尘,《庐山恋》“啵儿”出中国银幕第一吻,姑娘小伙儿不谈革命谈恋爱;1982年,军装复苏,仔裤兴起,上绿下蓝,街头一景,长征路上红旗下的蛋,一“狂徒”名叫崔健;1983年,中国南海边一个圈,神州惊现第一股,从此涨涨跌跌,常常绿色一片;1984年,前门大街人头攒动,天价鸡腿空降京城,国人围一小玻璃屋子探头探脑一一敢怒不敢人,门前一老叟,西装皮鞋袜,还有一只鸡,红色背带裤,组合相当好,“衣冠+禽兽”。黄绦一小儿,推门将欲入,其母一声吼,拖去吃卤煮,饭庄有幡旗,名曰“肯德基”;1985年,中国足球男队首冲世界杯,结果败给自己的香港,从此一蹶不振,也没指望出线,只有两点遗愿:别在场上散步,必须跑过裁判;1986年,《英雄本色》、《喋血街头》,我输了好多弹子找邻家大哥替我报仇,他说:“我不做大哥已很久,江湖事不要问我!”;1987年,“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每个女孩儿的心窝,“混血王子”费哥,不久后背上了制造大兴安岭火灾的“黑锅”;1988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囤家电囤钢材,火柴肥皂论箱买,好多现在还没用完;1989年,满洲里至莫斯科9000公里,国际列车每周对开一次,上面尽是“疯狂倒爷”,“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  这就是我们出生的年代,至今80后的我们仍觉得它是中国人所经历的最好的年代之一,是与心态开放、女孩儿都不用减肥的盛唐和言者无罪、文人都是傻大胆的北宋一样好的年代。它是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张笑脸,我们至今笑起来都会泛着那个年代的无邪。

编辑推荐

  人人心中都有悲壮情结,生于80年代的我们无法在战争中体验死亡这种生命迅速逝去的悲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这种情结诉诸生命缓慢流逝的悲壮——年华老去。怀旧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可能会问:20多年的历史也值得怀旧?  本书告诉你八十年代生人的成长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很久没有完整看完一本书了 最近迷上了这本《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作者的语言风格都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能引起八零后尤其是八五前的年轻人心灵的极大共鸣 不知道为何这样一本“普通”的书能为何如此有致命的吸引力 看完后立刻推荐了两个同事 一个干脆向我借了暂时就不还了 害得我又买了一本 另一个同事果断让我帮他再买一本 呵呵 真得非常好的书(我不是托啊)
  •   八零年代怀旧的书,让人勾起许多回忆,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   80年代生人,呵呵,我79年算是打个擦边球吧。
    书中提到的生活方式、游戏、上学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勾起了一幕幕美好时光。
    书中对于不同年代人的思考方式、喜好也有比较感性的分析,非常有趣。
  •   80后必看,介绍完毕
  •   适合所有“80后”,有回忆,有感动。
  •   语言很有意思,并且收录了很多我们那个年代的回忆,非常喜欢~
  •   刚刚粗粗的读过一遍,很多情节都感同深受,很多食物,玩具,文具。。。太多了,看着它如同回忆自己这二十七年来的成长片断,近期再细读一遍。。。
  •   一开始是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因为逛街赶时间,后来立刻赶回来买了这本书。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不是说我嘛!哈哈!作者是北京人,有些是直接写北京人的人和事,其实也只是地域不同,其他的情况其实都一样。我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们回到了我们的童年,求学时期,一切都那么的亲近又遥远,很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   写的就是我的生活
  •   前部分写得超好玩,吃鸡腿还有坐自行车的部分超逗!
  •   看的泪牛满面
  •   书很大也比想象中厚一些应该不算小儿科吧满足80后怀旧需要
  •   不但80年代生人,70年代生人也可以看。
  •   我是80后 看后很感动
  •   不如期待的那么好,不过还可以接受。
  •   书的内容挺好的,就是是一本旧书,当当的下单人员也太不负责任了!
  •   应该还可以看
  •   质量很好,但是可惜的是图片有点显粗糙,有些都不是老照片。
  •   作为70年代末的我,开始看着还能找到以前的感觉,看到后来觉得不如前边精彩了。
  •   唤起了尘封的记忆,但是行文过于简化,有流水账的感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