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张如画,张嘉铭,李鹏 编著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前言

构成从它产生之初就经历着各种演变,包含着不同的元素,受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制约与作用,它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又成为推动社会、艺术、文化的主要动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新型的造型表现形式,构成以点、线、面为基本的构成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主观处理,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抽象意义和符号意义的造型语言,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包括不同材质、肌理、空间、色彩等的对比。构成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主观形态的意识转化,具有冷漠性、主观性、现代性,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直接促进了构成的发展,机器化大生产使得造型趋于简约、理性,相对于传统手工艺制品,它可以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包豪斯学院的成立,真正使设计与艺术相分离,构成成为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构成最开始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深得人们的喜爱,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人们在不断研究构成理论的同时,也将构成发展成为一门设计学科,可分为纯粹构成和应用构成。纯粹构成突出表现为一种理论研究,目的是从观念上、意识形态上研究基本的造型语言规律、色彩、空间的表现与传达,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延续了包豪斯的理论体系,将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是针对理论研究进行的课程设计。涉及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统称为三大构成。应用构成是将构成的方法、规律、观念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造型的表现、色彩的物理与心理属性、材料的质感与肌理表现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实现使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内容概要

  本套教材立足于新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将艺术理论与技能培训融会贯通,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艺术院校教育的特点,是一套既有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贴近当下设计教学实践的权威教材。  本套教材分别从不同的设计领域,系统而完整地讲解了设计的基本概念。表现技法、设计流程,并配合千余套国内外经典案例,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设计实务。  图书选题体例丰富,每个章节设有课题概述、教学目标以及章节重点,章节内容包含基础知识,教学实例、设计点评及课后练习,环节紧凑,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本书着重于内容上的划分,将构成的内容与载体相结合,分别表现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材料构成。空间构成。行为构成,光构成和动态构成等。  本书适用于各个专业,它可以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解读多维领域里的艺术形态。

书籍目录

第1章 构成基础概述  1.1 何谓构成  1.2 构成的源头  1.3 构成的发展  1.4 构成的分类  1.5 构成的目的  1.6 构成的应用 第2章 构成的语言学基础  2.1 构成语言中的元素性质  2.2 构成语言中的组合秩序及关系  2.3 构成语言中的组合形式及语气  2.4 构成语言中的时态表达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3章 构成的符号学基础  3.1 构成中的符号系统  3.2 构成符号系统的形成  3.3 构成与外界符号系统的关系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4章 构成的心理学基础  4.1 情感  4.2 联想  4.3 象征  4.4 错觉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5章 构成的感官基础  5.1 视觉  5.2 听觉  5.3 触觉  5.4 味觉  5.5 嗅觉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6章 构成的形态基础  6.1 自然形态  6.2 抽象形态  6.3 人化形态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7章 构成的媒介基础  7.1 平面媒介  7.2 色彩构成  7.3 立体媒介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8章 构成的形式基础  8.1 点构成  8.2 线构成  8.3 面构成  8.4 体构成  8.5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9章 构成的转化基础  9.1 结构(加法)  9.2 解构(减法)  9.3 异质转化(对比关系)  9.4 同质转化(调和关系)  教学实例  设计点评  课后练习 第10章 构成的应用基础  10.1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10.2 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10.3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章节摘录

插图:应该说“工艺美术”运动是从手工艺造型向工业化结构造型过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图10所示,(2)维也纳“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继“工艺美术”运动之后,是流行于欧美的“新艺术”运动。维也纳的“分离派”和德国的“青年风格”就是“新艺术”运动发展到后期出现的艺术流派。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的“借鉴历史元素和历史风格,从某一历史时期或阶段的风格中汲取灵感”,也不同于主流“新艺术”运动中的“反对直线、主张有机的曲线形式,从自然、东方艺术中吸收创作灵感”,维也纳“分离派”(如图11所示)和德国“青年风格”认识到理性主义和功能的核心作用,率先开始了对几何直线风格的探讨。其简单的几何直线设计以及机械化中性色彩的运用,符合大工业生产标准化、机械化、批量化的需要,他们大胆尝试和试验了各种新材料,如将铸铁和玻璃作为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进行使用。在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作用下,这些探索和尝试使得艺术与技术的距离更近了。人们已经认识到,如果希望某种风格能够成为流行,批量生产的形式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促成了“构成形式”的发展与壮大。(3)“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同“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一样,在探索工业化社会艺术表达手段的道路中推动了现代化设计的进程。“装饰设计”运动反对古典、自然风格的装饰以及单纯的手工艺趋向,倾向于机械之美,使用简单明快的几何图案并加以变形处理,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

编辑推荐

《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构成基础》: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构成基础》适用于各个专业,它可以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解读多维领域里的艺术形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构成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构成基础 挺实用的一本书 刚接触设计的人比较有用呢
  •   内容丰富,详细。分析案例较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