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说司马光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李金山  页数:391  字数:421000  

前言

  金山先生写此书时,我还在一家刊物任职。待到此书写完,我已退职回家。金山先生不负前约,仍让我为他的书写序:这分情义,让我感念不已。  看着整齐的书稿,不由地想起金山写此书时的情形。同在一个楼上办公,我们的办公室是对门,偶尔我会去他那边坐坐,他也会来我这边坐坐。一次他说起,要写一部“司马光传”,我问他资料收集得如何,他说已购得若干种书,还有几种尚未购得,正好他缺的几种里,有三两种我有,下次上班时便带来送他。约摸过了一年,他就开始动笔了。再去他那边闲坐时,若没有公事,常见他坐在电脑前写他的书,那么专注,那么兴奋,我心想,写书就应当是这个样子。见他正忙,不便久坐,聊上几句就走开了,一面默默,地祝愿他的书早日写成,早日出版。大概就是某次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说让我为他的书写序,当时也没多想,就贸然答应了。这才两年,已大功告成,真是够快的。  全书数十万字,怕我太劳累,只给了我不到十万字的样子,虽说不及全书的三分之一,在我看来,已足见此书的体例与品相了。  书名没有像他当初说的那样叫“司马光传”,而叫了“重说司马光”,初看容易想到时下的“戏说”,及至看过,反觉得这个名字很是恰切。从体例上说,既是纯正的历史叙述,又确有自己的“说”在里面。他的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史实的阐释与辩证,还有一种,则是由史实引发的联想,最见心性,也最见才智。  比如第十二章《在并州》,写司马光在并州任职的情形,开头说了并州即当今太原一带之后,接下来说:这年“司马光三十七岁;当然,按现在的习惯算法,就是三十五岁多或者三十六岁。与他年龄相仿的作者,在近千年后的太原城里,写下本章”。同章中,说到司马光的诗作《酪羹》,诠释中插了一句:“现在太原人冬天爱吃的羊汤、羊杂割,大概当时就已经流行了。初到太原的人,对这种地域性的美食,一时不大容易接受。司马光也不例外。”也是此时,司马光曾与知州庞籍一同到城西阅兵,引述其诗作《从始平公城西大阅》后,接下来说:“当日的阅兵场所,距离本书作者现在所坐的位置,不过咫尺之遥。

内容概要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全面描述了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他的家庭,他的朋友和学生,他的同僚和上司,他的敌人,他的性格和品德,他的政见和政绩,他的诗文,他的《资治通鉴》……全书通过司马光的一生反映了宋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展示了司马光忠君爱民以及智、仁、勇兼备的风范。

作者简介

李金山,山西夏县人。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山西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研究室。已有百余万字发表,作品以散文为主。

书籍目录

序卷一  砸缸初仕  第一章 文正公  第二章 家庭  第三章 砸缸  第四章 父子  第五章 及第  第六章 初仕  第七章 居丧  第八章 在滑州卷二  到汴梁去  第九章 又见汴梁  第十章 同知太常礼院卷三  郓州并州  第十一章 在郓州  第十二章 在并州卷四  汴梁风物  第十三章 怪兽  第十四章 乞虢州  第十五章 嘉祜年的朋友  第十六章 公元1061年,谏官司马光的七道奏札  第十七章 苏轼兄弟的试卷  第十八章 上元节·妇人裸戏  第十九章 公主的不幸婚姻  第二十章 帝国的财政  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接班人  第二十二章 遗赐  第二十三章 章 皇帝与太后的纠纷  第二十四章 后宫  第二十五章 义勇  第二十六章 敌国  第二十七章 濮议  第二十八章 书局  第二十九章 辞翰林学士  第三十章 宰相的押班问题  第三十一章 关于农民  第三十二章 诱降  第三十三章 章 皇帝作的序  第三十四章 阿云案  第三十五章 郊赐  ……卷五 退居洛阳卷六 执掌帝国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若投羽毛于沧海之中,杳然莫知其所之?”意思是说,臣真的愚昧,实在搞不懂国家的用意。如果臣说得不对,就应当治罪,明示天下;如果说得对,也可以说圣心宽大。怎可只因臣性愚位贱,干脆就不予理会,如丢一支羽毛在沧海之上,杳无音信,不知所终?使人愤怒的往往不是反对,而是根本没人理会。  司马光又担心是自己的身份影响了进言的效果。他解释道:古代谏争无官,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平头百姓,无人不可;设置谏官以后,若不在其位就不许进言,下情壅蔽不通,以至路人皆知,上边却听不到,这样的危害不可谓不小。司马家三代食禄,家父又特蒙提拔,位至侍从,自己因此常思报答。而且,此前陛下因为水灾,特下诏求直言。又陛下即臣子的父亲,哪有为人子,明明看到危险,却不告诉父亲的?可以进言的理由,司马光找了一堆。  可是,仍然没有反应。司马光担心是路途遥远,皇帝深居九重,奏疏在传送过程中丢失或者被丢弃了,根本就没有送到。于是他又写信给好友范镇,并附寄所上奏章副本,请范镇代为转呈。  司马光在那封信中谈到自己的志向:“光向者不自知其贱且愚,辄以宗庙社稷深远之计冒闻朝廷。诚知位卑而言高,智小而谋大,触犯皆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若忠于国家而死,死之荣也。”尽忠而死,虽死犹荣。然后,谈到奏疏上呈之后的情形:“无何,自夏及秋,囊书三上,皆杏然若投沙砾于沧海之中,莫有知其所之者。”三上奏疏,石沉大海。接着,是托付的缘由:“窃思当今朝廷,谏争之臣,忠于国家,敢言大事,而又周旋日久,知光素心者,惟景仁(范镇字景仁)而已。光之言不因景仁以自通,尚谁望哉?”谏争,直言进谏,也作“谏争”。转呈的任务,非你莫属。最后,说到事情本身:“伏冀景仁察其所陈,果能中于义理,合于当今之务,则愿因进见之际,为明主开陈,兹事之大,所当汲汲留意,不当因循简忽,以忘祖宗光美之业,及乞取光所上三奏,略赐省览,知其可取、可合、可矜、,可罪,裁定其一,而明赐之,无使孤远之臣,徒怀愤嘿嘿,而无所告语也。”可取、可合、可奖、可罚,好歹给句痛快话。(《传家集》卷五十八《与范景仁书》)  司马光努力再三、想方设法要达到的,不过是让皇帝读到他的奏疏,而那些奏疏完全可能给他带来危险。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国家社稷的安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温公可谓知、仁、勇。  ——【宋】朱熹  儒者之泽,大行于民。伊、周以来,惟公(司马光)一人。  ——【明】方孝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说司马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传记没有评论,犹如烹调少了油盐。可能评论司马光这种重量级人物对作者来说力有不逮吧,基本上是平铺直述的叙述,传记里的中庸之作。所以给个中间的3分吧
  •   有个拗口,封面发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