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少儿  作者:曹文轩  页数:17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果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是一片无际的森林,他们就是这片森林中耸立的伟岸高树;  如果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是一道浩瀚的银河,他们就是这道银河中熠熠闪烁的灿烂星座;  如果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是一块宏大的版图,他们就是这块版图上一座座雄伟重镇。  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是——  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黄蓓佳、杨红缨!  名篇荟萃,集中典藏,美文、美绘、美的图书、美的享受!  本卷收录了曹文轩的长篇小说《红瓦》。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作家。出版文学作品《红葫芦》、《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三角地》、《白栅栏》《甜橙树》、《少年》、《青铜葵花》等多部。主要学术著作有《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等。曹文轩的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有英、法、日、韩等文字版本。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小说奖等学术类和文学类奖项三十多种。曹文轩于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乔桉第二章 马戏团第三章 柿子树(一)第四章 大串联第五章 蓝花第六章 染坊之子第七章 柿子树(二)第八章 红瓦房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乔桉  跟着父亲,我走到了油麻地中学的大门前。  他看了一眼门里一条铺着煤渣的白杨夹道,将我的身子扳动了一下,以使我的后背对着他。在我感觉到本来抓在他手里的铺盖卷已转移到我的背上时,我听到了他的声音——自己走进去吧。  那条道很宽,很长,两行白杨树拔地而起,青森森地直指天空,让人觉得像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隧道,要通向另一个陌生而不可把握的世界。  我木着不动。  “我就不送你进去了。”做小学教员的父亲说。  我开始朝大门里挪动,额头上已经有了虚汗。  “你一定要改掉害臊的毛病,不要把你读小学时的诨名再带到这里来。”  我明白,父亲是指上小学时老师与同学们给我起的外号“公丫头”。  他不将我一直送进去,还提这个诨名,这使我很恼羞,便放快了步子往前走。然而走了一大段路,终于还是觉得胆怯,连忙回头去寻父亲,却早已不见他的踪影了。我站在大路上一阵彷徨,见实在找不着依靠,才只好独自往前走。  我家离学校十五里地,路远,必须在学校住宿。  照高年级一个学生的指引,报到之后,我背着铺盖卷,走过稻地间一条百十米长的窄窄的砖路,到了后面的宿舍。门都敞开着,我朝其中一间探了探头,走了进去。屋里还未进人,我尽可以自由选择床铺。我牢记着母亲的那句重复了若干次的叮嘱——莫睡在靠门口的地方,门口有夜风,能把嘴吹歪;也莫睡上铺,上铺太高,摔下来能把脑浆子摔出来。我选择了中间的一个下铺。  当我把铺盖卷放到这张床上去之后不久,接二连三地又来了三个同学。我们互不认识,但未等各自把铺盖卷好好铺开,就已熟悉了。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马水清、谢百三、刘汉林。最后我满脸通红地向他们说了我的名字:林冰。  身体壮实如牛、皮肤黑如乌鱼皮的谢百三,似乎很勤快,找来一把发霉的秃笤帚和一块破抹布,一会儿工夫,就把我们的宿舍收拾得清清爽爽。但他却干得汗淋淋的,脖子上就像积满尘埃的窗玻璃遭了一阵小雨,有一线一线的黑污垢条在往下流淌(后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时刻都能看到他这副汗淋淋的如同在梅雨季节里走过的形象)。  小屋子让人觉得很舒适。  马水清双腿交叉着倚在门口,从裤兜里掏出一枚小圆镜子,转动着脸照了照,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三人都赞成马水清的提议——我们都还未来得及好好地观看学校。  方圆几十里,就这么一所设有高中部的中学。它坐落在油麻地小镇后面的一片田野上。原先,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有了三幢红瓦房,三幢黑瓦房。红瓦房为初中部,黑瓦房为高中部,这些年来一直如此。这地方上的人总是对还在茅屋里读小学的孩子说:“好好念书,先进红瓦房,再进黑瓦房。”在他们看来,进红瓦房是一个理想,进黑瓦房则是一个更大的理想。红瓦房、黑瓦房是两个台阶——人生的两个台阶,象征意味十足。有许多小孩没能够进红瓦房,也有许多小孩只在红瓦房待了三年,却未能够进黑瓦房。当然,也有一些既进了红瓦房,又进了黑瓦房的。这三种人,后来的前途确实有些不太一样。因此,这地方上的人,都用一种看殿堂庙宇的目光,站在大门外,远远地看红瓦房与黑瓦房。如果自己的孩子还尚未进入红瓦房,此时,目光里便有着幻想与期望;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红瓦房,目光里便有了一种满足与荣耀。  油麻地中学四周都是河,是个孤岛。  从宿舍到北面那条大河,大约百十米,这之间是竹林与灌木丛。从宿舍向南到教室,又是百十米,这之间是荷塘、稻地和一条从西边大河引来的方便学生洗漱和洗衣服的小河。从教室向南至校门,也是百十米,这之间是操场和学校的菜地。出校门不远,又是一条河。河上有座大桥,桥那面就是油麻地小镇。  ……  P1-4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前文学写作中,坚持一种严肃的、对文学怀有一种敬畏之心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读《红瓦》,我就有这种感受。  ——北京大学教授 谢冕  再也没有比面对像《红瓦》这样具有某种艺术神秘性的作品时更让我感到文艺评论的痛苦和魅力的了;对象是难以说明的,但想说明它的努力却是欲罢不能的。  ——评论家 曾镇南  文学的灵魂在哪里?文学的灵魂就在油麻地、稻香渡、大麦地里。文学的灵魂就在青铜、葵花、桑桑、细米、林冰、陶卉心里。  ——如东实验小学502班 王杨洋

编辑推荐

  引领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  方圆几十里,就这么一所有高中部的中学,它坐落在油麻地小镇后面的一片田野上。原先,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有了三幢红瓦房,三幢黑瓦房,红瓦房为初中部,黑瓦房为高中部,这些年来一直如此。这些地方上的人总是对还在茅屋里读小学的孩子来说:还好念书,走进红瓦房,再进黑瓦房在他们看来,进红瓦房还是一个理想,进黑瓦房则是一个更大的理想。红瓦房、黑瓦房是两个台阶——人生的两个台阶,象征意味十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曹文轩的文字就是这样的美,我喜欢曹的比喻,几乎所有段落都充斥着比喻,很完美很贴切的比喻,曹文轩就是这种用纯美的文字把人带回学生时代带回小时候的作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