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

出版时间:2002-10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巩启明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前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2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區⒌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仰韶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最重要的仰韶文化作了科学的总结,是仰韶文化发现、发掘和研究八十年来的学术回顾史。重点介绍了仰韶文化的考古成就与原始社会史的密切关系,展示了对仰韶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争论观点,广纳各家之见,博采诸家之长,并对新世纪的仰韶文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书中配有彩图8幅,插图30幅,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巩启明,一九三五年七月生,河南临颍人。一九五九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该所研究员。曾主持临潼姜寨、渭南史家、铜川李家沟及蓝田怀珍坊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原始社会》、《姜寨——新石器遗址发掘报告》及《唐睿宗桥陵——调查勘探测绘报告》等。

书籍目录

前言一仰韶文化的发现(1921~1931年)(一)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二)安特生对仰韶文化的初步研究1.中国石器时代的确立2.关于彩陶的讨论——安特生研究仰韶文化的失误3.安特生研究失误的根源(三)仰韶文化发现的重要意义1.第一次宣告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的诞生3.为中国历史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4.为考古工作创立了许多优良传统二仰韶文化研究的初步发展(1931~1937年)(一)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二)考古新发现促进了对仰韶文化研究的深入1.仰韶文化与商周文化的关系2.后岗三叠层的发现是解开中国史前文化之谜的钥匙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二元对立学说的形成(三)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改进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地层学方法的改进2.类型学方法的初步形成三仰韶文化研究的缓慢进展(1937~1949年)(一)陕甘青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1.战争对中国考古学的摧残2.陕甘青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二)仰韶文化研究的缓慢进展1.关于仰韶村和不招寨二遗址文化性质的讨论2.关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3.关于安特生甘肃仰韶文化六期说的讨论4.安特生对中西史前文化关系的新认识(三)中国考古学技术方法的发展对仰韶文化研究的促进四仰韶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1949~1971年)(一)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1.仰韶文化遗址的大规模调查2.仰韶文化重要遗址的发掘(二)仰韶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1.仰韶文化性质的进一步澄清2.仰韶文化一般特征的新认识3.仰韶文化类型的划分和分期的讨论4.仰韶文化社会发展阶段的讨论5.仰韶文化前身的探索(三)中国考古学技术方法的提高促进了仰韶文化研究的深入五仰韶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1971~2000年)(一)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1.仰韶文化遗址大规模的普查2.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二)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的丰硕成果1.关于仰韶文化起源的研究2.关于仰韶文化区系类型及年代和分期的研究3.仰韶文化的社会经济状况4.仰韶文化的房屋建筑与聚落形态5.仰韶文化的埋葬制度6.仰韶文化居民的体质特征及种系7.仰韶文化居民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发展阶段8.仰韶文化居民的科技知识及文化艺术9.仰韶文化与周邻地区诸原始文化的关系(三)中国考古学技术方法的成熟促进了仰韶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1.地层学方法在仰韶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类型学方法对仰韶文化研究的深刻影响3.现代科学技术在仰韶文化研究中的运用六、对今后仰韶文化研究的展望

章节摘录

  (一)陕甘青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自1937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一次是1945年后的全面内战。战争不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同时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挫折,甚至遭到严重的摧残。中国考古学及仰韶文化研究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幸免。但中国的考古机构和考古学家在国难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后方的西北、西南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使中国考古学挣扎前进,使仰韶文化研究进展缓慢。  1.战争对中国考古学的摧残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华北、华中及华南相继沦陷,考古科研机构向后方迁移,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南京西迁至川西李庄,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遗址全部停止,使中国考古学遭到严重挫折,若与20~30年代兴旺发展的形势相比,这一时期实为中国考古学的衰落阶段。同时由于仰韶文化分布地区的河南、河北和山西先后沦陷,使仰韶文化的研究受到极大影响。但中国的考古机构和考古学者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转移到后方的西北、西南地区,继续坚持田野考古及室内整理研究工作。

后记

  八十年来,学术界对仰韶文化的调查、发掘、发现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业绩,尤其是我国几代学者不辞艰辛,以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前仆后继地不懈努力,使仰韶文化的考古工作和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在对仰韶文化起源探索、分布地域、区系类型、年代、分期、文化特征、生产、生活情景、社会组织、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人种的研究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忆往昔,不禁令人感触良多,在科学研究的崎岖道路上,点滴成绩来之不易,项项成果都是血和汗的结晶。然而,我们的研究是否已经达到尽善尽美非常理想的程度了呢?一些问题是否已经解决达到令人满意的结论了呢?这当然是否定的。对仰韶文化的研究,若与国内其他原始文化研究相比,虽说工作做的多一些,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一些,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正如本书第六章所述,大小问题举不胜举。特别是怎样将距今7000至5000年中原地区的真实历史阐述清楚,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国家形成的根基搞清,当是我们今后长期的奋斗目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仰韶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质量不错,正版的,还没看,不知道怎么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