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甑皮岩

出版时间:2003-11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  页数:775  
Tag标签:无  

前言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于世。宋人王正功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直白地表述了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理念。其实,唐代文学家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的吟唱则更为形象及丰满,更能传达出桂林山水的神韵及真谛。  桂林是世界上岩溶峰林发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石峰平地峭拔,四野林立。漓江蜿蜒舒缓地萦绕着簇簇青山,山水相依,环境优越,兼之无山不洞,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古代人类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之说。已知的考古材料证实,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原始先民就在桂林这块土地上择穴而居,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史前文化。  驰名中外的甑皮岩遗址就位于如诗如画的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  1965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桂林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甑皮岩遗址,并进行小范围试掘。1973年6月因修建防空洞对遗址造成破坏,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参与了发掘及整理工作。1974—1975年,又陆续对遗址进行了发掘。1978和1979年,为配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C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实验室的测年工作,对遗址再次进行了小范围清理。  甑皮岩遗址的发掘及相关资料的公布,引起了考古学界、体质人类学界、古生物学界、古动物学界及岩溶地质学界的极大关注,不断有研究成果在相关刊物上发表。鉴于甑皮岩遗址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1978年,在甑皮岩原址建立了“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2001年更名为“甑皮岩遗址博物馆”),1981年被公布为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甑皮岩遗址成为在华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洞穴遗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1986年10月,在桂林召开了“原始社会史与甑皮岩遗址”学术研讨会,1990年编辑出版了《甑皮岩遗址研究》一书,该书汇集了当时学术界在甑皮岩遗址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内容概要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于世。宋人王正功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直白地表述了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理念。其实,唐代文学家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吟唱则更为形象及丰满,更能传达桂林山水的神韵及真谛。  《甑皮岩遗址研究》一书,该书汇集了当时学术界在甑皮岩遗址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桂林甑皮岩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本书为该遗址的发掘报告,汇集了1973~2001年考古发掘的全部资料,系多学科合作的结晶。本书的出版对研究稻作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手工艺、原始畜牧业等均有重大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区域生态环境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  一、地质  二、地貌  三、气候  四、水系  五、土壤  六、植物  七、动物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第二章 发掘及研究概说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第二节 1937-2000年的发现与研究  一、发现与发掘  二、1973年发掘成果综述   (一)遗迹    1.灰坑    2.用火遗迹    3.石料贮放点    4.墓葬   (二)文化遗物    1.陶器    2.石器   (三)自然遗物   (四)小结  三、专题研究   (一)年代讨论   (二)环境复原   (三)生业模式   (四)埋葬习俗   (五)地质地貌 第三节 2001年的发掘与研究  一、发掘原因   (一)保存现状   (二)研究现状  二、发掘位置  三、发掘方法  四、发掘结果  五、相关说明   (一)遗物、遗迹整理   (二)器物编号   (三)相关报道第三章 地层堆积 第一节 BT2地层堆积 第二节 BT3地层堆积 第三节 DT3地层堆积 第四节 DT4地层堆积 第五节 DT6地层堆积第四章 文化分期及特征 第一节 第一期文化遗存 ……第五章 生存环境第六章 生业模型第七章 工艺技术第八章 体质特征第九章 年代讨论第一○章 结语附表附录后记英文提要

编辑推荐

  《桂林甑皮岩》的出版对研究稻作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手工艺、原始畜牧业等均有重大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桂林甑皮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