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

出版时间:2007-3  出版社:文物  作者:陈志达  页数:271  
Tag标签:无  

前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0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相关的遗迹遗物,尽可能地做到亲自考察和调查,既能辨史又可补史。这种寻根追源的治学态度,为后世学术上的探古、考古树立了榜样。此后,山河问的访古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殷墟发现的历程与研究成果。全书15万字,配有彩图4面,插图60余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陈志达,男,浙江省鄞县人,一九二七年七月出生。一九五六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一九五八年起,长期从事殷墟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曾参与撰写《殷墟妇好墓》(合著)、《殷墟发掘报告(一九五八—一九六一)》(合著)、《殷墟玉器》(合著)、《殷墟青铜器》(合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合著)等。此外,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一 前言二 甲骨文的发现与殷墟地望的确定三 殷墟发掘七十年回顾 (1928~1998) (一)1928至1937年殷墟发掘的辉煌业绩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殷墟考古四 殷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有关殷墟文化分期的主要见解 (二)殷墟文化分期探讨 (三)殷墓分期简述 (四)殷墟各期的年代问题五 殷墟的范围与布局概况 (一)由小到大,范围广阔 (二)居址、手工业作坊和墓群星罗棋布六 殷代遗址述略 (一)殷代宫殿宗庙遗址  1.甲组基址  2.乙组基址  3.丙组基址  4.新发现的凹字形大型基址 (二)小屯村周边地段的殷代遗址  1.小屯北地磨制玉石器的“工房”  2.小屯西北地遗址  3.小屯南地遗址  4.小屯东南地遗址 (三)花园庄遗址  1.村南居址  2.村东居址 (四)殷代防御性大沟壕 (五)小屯西地居址 (六)王裕口的殷代石堤 (七)刘家庄遗址 (八)徐家桥遗址 (九)大司空村遗址 (一○)洹北花园庄遗址 (一一)殷代铸铜遗址  1.苗圃北地铸铜手工业作坊  2.孝民屯铸铜手工业作坊 (一二)殷代制骨作坊遗址  1.大司空村制骨作坊  2.北辛庄制骨作坊七 殷墓概要 (一)侯家庄殷代_千陵区  1.王陵区大墓简述  2.乇陵区大墓的年代序列与墓主探讨  3.祭祀坑、陪葬墓和祭祀场地 (二)殷代家族墓地  1.殷墟西区家族墓地  2.梅园庄南地家族墓地  3.郭家庄家族墓地  4.刘家庄南地家族墓地  5.戚家庄家族墓地  6.梯家口家族墓地  7.后冈家族墓地  8.大司空村墓地  9.三家庄殷墓  10.零散殷墓 (三)马车和车马坑  1.车马坑的分布与内涵  2.车子的结构与性质八 琳琅满目的殷代文物 (附:动植物遗存) (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陶器  1.日用陶容器  2.其他陶制品  3.白陶、硬陶和釉陶  4.陶文与符号 (二)形优纹美的青铜器 (附其他金属器)  1.合金成分举例  2.高水平的铸铜工艺  3.青铜器的类别  附:其他金属器 (三)绚丽多彩的玉器  1.色泽与质料  2.琢玉工艺  3.玉器的类别 (四)用途广泛的石器  1.礼器  2.乐器  3.生产工具  4.生活用具  5.各种动物形象的石雕 (五)别致的彩色石器 (或称宝石器)   1.装饰品与艺术品  2.其他类 (六)各有特色的骨角牙器  1.骨器  2.角器  3.牙器 (七)蚌器海贝及其他 (八)漆木器和皮革制品及其他 (九)精细的纺织品九 殷代社会面面观 (一)殷代社会经济概要  1.农业  2.畜牧业、田猎及其他  3.发达的手工业  4.商业和交换 (二)奴隶制社会的缩影  1.殷墟墓葬群和祭祀坑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社会阶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2.甲骨文反映的商代奴隶社会情景 (三)殷墟文化的对外影响和交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殷王朝覆亡后,王都废置,逐渐被湮没于地下,故史书上称为“殷墟”。年长日久,殷墟的地望日渐被人们遗忘,直至清朝末年,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以及对甲骨文出土地的探查,方使殷墟重现于世。  1899年,王懿荣因病服药,从一味称为“龙骨”(即甲骨)的中药中,发现了契刻的文字。王氏应是我国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但他并不知道甲骨的真实出土地。  刘鹗也是一位甲骨收藏家。1903年,他从自藏的五千多片刻辞甲骨中,挑选出千余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对初期甲骨文的流传有一定的影响。  罗振玉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古文字学家,在甲骨文搜集、流传和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大贡献。从1906年起,他开始搜购甲骨文和留意甲骨的出土地点。几年之内,他居然收藏了三万多片,并在对刻辞甲骨考释、研究的基础上,从1913年起,陆续出版了《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等几部著作,极大地促进了甲骨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不仅如此,他还于1911年派其弟罗振常到安阳小屯村实地调查和收购甲骨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殷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值得阅读,对了解基本殷墟知识够用了。
  •   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好,不愧是大家写的,没有水分,都是实在内容,适合研究类人群阅读
  •   一般读者了解殷墟可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