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宋镇豪、 宫长为 文物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宋镇豪,宫长为 著  页数:252  

前言

这部书的编集,是为了从文献史传、地下出土文字材料、考古发现等多个层面,钩沉探颐一位三千三百年前的贤圣——傅说。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名人,是殷商时期辅弼武丁,使殷道中兴、国家咸欢的股肱良臣,他早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约八百年,曾被孔子赞为“见德之有报”的名相;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誉其“骑箕尾而比于列星”;足见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产生过多么大的影响力。傅说其人载见于各种文献古籍,由于年代久远,片言只语,说法纷纭,扑朔迷离而难辨其真。本书编集,旨在集众家的史识,以现代学术的眼光,率厥旧章,诠释新发现,拨开历史的云雾,寻觅有关傅说事迹的信史成分,发掘傅说史传的真相,聚焦傅说文化的光彩,发扬蹈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傅说的史迹以《国语·楚语上》记载最为详细,文云: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然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于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求四方之贤圣,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女作砺;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大旱,用女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觳广也,其知之不疚也,犹自谓未义,故三年然以思道。既得道,犹不敢专制,使以象旁求圣人,既得以为辅,又恐其荒失遗忘,故使朝夕规诲箴谏,曰:必交修余,无余弃也。原载说是出于“史老”之口,看来是有史传来源的。《尚书·说命上》有相似的记载:“(高宗武丁)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述说了商王武丁求贤如渴,借梦象而把精于版筑工程技术的傅说,举以为相;傅说的品行才智和安邦定国的施政方略使得衰落的殷国得到了大治。傅说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上的贡献,大略说来有三。一是发扬商汤时司空咎单制定的“明居民之法”,进一步推行建邦设都,规划都邑邦鄙体系,任命百官治理其民。此即《尚书·说命中》傅说“进于王”建言的: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义。(近清华大学入藏战国竹简中有《傅说之命》,据说可与传世《尚书·说命》互相印证,可知传世《尚书·说命》是有所本。)今从当时所建的殷墟王都考古发现来看,都邑的规划中贯彻构建了以大小族邑为主体的分层集群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经济生活架构,有利于实施行政管理。这一营国制度后在《周礼·地官》中得到继承,有所谓“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其在《礼记·王制》中也有重申:“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

内容概要

  《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的编集,是为了从文献史传、地下出土文字材料、考古发现等多个层面,钩沉探颐一位三千三百年前的贤圣——傅说。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名人,是殷商时期辅弼武丁,使殷道中兴、国家咸欢的股肱良臣,他早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约八百年,曾被孔子赞为“见德之有报”的名相;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誉其“骑箕尾而比于列星”;足见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产生过多么大的影响力。

书籍目录

卜辞傅说事迹考关于殷代武丁的辅弼之臣傅说的考证从甲骨文、金文论傅说、傅邑和傅氏源流从版筑刑徒到辅弼重臣——关于傅说的几个问题傅说的传奇性和历史性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节录)商周史料考证(节录)试说楚简中的《说命》佚文《说命》考信古文《尚书·说命》真伪与傅说身份辨析《说命》三篇注译古文《尚书·说命》篇今注今译研究说儒(节录)论甲骨文中所见的儒论商王武丁与傅说、祖己——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之二古文《尚书·说命》与傅圣思想研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傅说由《尚书》兑读而比较伊尹与傅说“惟甲胄起兵”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传统傅说在平陆的遗迹及傅说的历史功绩傅说的历史功绩试论武丁时殷商社会的特点和傅说的历史贡献从武丁梦傅说谈到甲骨文中的梦与占梦傅岩与商代兵要地理傅说与巅軨坂道的修筑从“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说到商代饮酒及其酿酒业由西周三公说到武丁时期的傅说高宗谅阴高宗“亮阴”与武丁之治上博藏竹书所载殷高宗政令及相关问题试论商王武丁武丁本纪武丁山西平陆前庄商代遗址清理简报山西平陆前庄商代遗址分析商“先王”昭明之都“砥石”初探——砥柱东部山区考古调查随想山西平陆前庄村商代遗址及青铜方鼎铸造的研究垣曲商城与商人经略晋南——兼谈傅说相武丁全国首届傅圣文化学术研讨会情况总结全国第二届傅圣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附录(一)文献简帛资料(二)历代诗词选萃(三)百年论著目录

章节摘录

以上卜辞十七条,虽然只记载子儒一人祠祀之事,也具体地说明了殷代的儒所从事的职业性活动。子儒出于子族,是殷高宗武丁的近亲族属。他从子族中选拔子儒作为一个“信仰守护人”(美洲土著的祭司的名称),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知道,武丁时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强盛的奴隶制的大帝国。可是这个大帝国仍然保存着许多氏族制的残余,存在着大量的小氏族单位。武丁要团结这些氏族,就必须从他的近亲中选拔一个像子儒这样的人,从宗教方面巩固他的统治。殷人以日为名,就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进制数的记日法,作为代号。过去有人认为是以生日为名(见《白虎通》及《帝王世纪》);有人认为是以死日为名(见谯周《古史考》),皆无确证。在殷商奴隶制社会里,每个小氏族最多不超过十人。在一夫一妻制下加上他们的儿女,每个小氏族就有三四十人了。在这里要维持一个共同生产共同分配的生活,超过这个限度就不好办了。我们知道印度村社共同体生产面积单位是一百英亩至一千英亩,在这里只能容纳几家或十几家共同耕种,这可能就是沿袭古代一个小氏族的生产遗规。在殷代这样小氏族中借用记日法,用甲乙丙丁等十个代号,总可以把小氏族每个人分别清楚。在这个氏族中,男有男的代号,女有女的代号。他们有了儿女,男的则名父甲、父乙等,女的则名母甲、母乙等。(保定出土的三句兵,应是大氏族宗庙里排行论辈的祭器,在一辈中就有许多同名的人。)儿女可能是有乳名的,但他们成人后又组成了子氏族,仍然用纪日法的十个代号作为自己的名称,他们的乳名则逐渐被人遗忘了。金文《需父辛鼎》是子需的儿子为他造的祭器。传世殷代铜器,其人往往见于甲骨文中。丁山《殷商氏族方国志》已举出很多例证。近年出土的妇好铜器,也与甲骨文的妇好同名。据此知子需在小氏族中原来是以辛为名的,如妇好又为后母辛一样。子需为武丁充当宾祭司仪后,经常在殷王朝管理下的大氏族之间进行活动,地位显赫,受人尊敬,所以他就以子需(儒)为名,由此他原来在小氏族中名辛的代号,也就逐渐在人们记忆中消逝。以上这些卜辞就是子儒在殷代的历史。

编辑推荐

《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