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瓷器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杭天  页数:374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磁窑堡窑址的发掘使鲜为人知的西夏瓷得以揭示,是中国瓷窑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不仅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空白,也为西夏王国(1038~1227年)和党项民族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发掘后被评定为自治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被人们誉为“塞上名窑”。  西夏瓷展示出的光辉异彩为生活在西北大地上的纯朴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也吸引了广大陶瓷爱好者的关注,甚或迷恋。民问青年陶瓷学者杭天是其中之一,其所著《西夏瓷器》一书总结了近二十年来西夏瓷研究的新成果,并有所创获,可以说做了一件极为有意义的工作。读此书后,可使人们对西夏瓷的内涵及其对西北文化史和中国陶瓷史的贡献有新的认识,对党项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或称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资料的收集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关系着研究质量的高低,甚或决定着成功与否。杭天是一位民问艺术家,经济并不宽裕,但他凭着对西夏瓷的酷爱,数次自费从北京到宁夏、甘肃两省区调查了磁窑堡、回民巷、插旗沟、武威塔儿湾等地窑址,采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在窑址附近征集到很多当地居民收藏的重要标本。他也前往西夏瓷出土较多的地方,如鄂尔多斯、青海海东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他还到西北各省区博物馆参观、研究各馆藏西夏瓷。本书中的许多重要资料就是通过作者亲身实践而获得的,显得尤为珍贵。他还通过外语文献广泛收集了国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西夏瓷,使人们了解了西夏瓷的深远影响。作者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对西夏瓷的认识与理解,且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进而更增加了对西夏瓷的挚爱之情。人们不论从事任何一项科研活动,只有为之献身,进而才能闪烁出绚丽的火花,最终产生出丰硕的成果。

内容概要

本书总结了几十年来西夏瓷器研究的成果,在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占有国内外已知的西夏瓷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多处西夏瓷窑,西夏瓷器的胎釉、器类、装饰手法和装烧工艺,缕析了西夏瓷器与唐宋(金)时期中原地区瓷器及辽代陶瓷的渊源关系,由此推断了西夏瓷器的创烧年代。
本书认为,在当时北方地区的主要瓷器类型中,西夏瓷器是质量仅逊于定窑系和耀州窑系瓷器的高质量产品,其剔划花产品则是兼具独创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古陶瓷经典作品。
本书公布的资料,绝大多数系首次发表,某些曾被公布过的各地文博部门的藏晶,也是首次以清晰的彩色图片面世。除此而外,本书中还有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以两北地区窑口纪年器及其他标准器为依据,对一些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的某些“西夏瓷”藏品进行详细的考辨,将名不符实的各种金、元、明、清瓷器产晶剔除出去,进一步明确了西夏瓷器的概念;
第一次根据西夏瓷标本尤其是具铭文标本,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西夏 “贡瓷”的问题;
第一次创造性地利用西夏瓷窑所产的瓷塑人像,绘制、还原了多种西夏髡发样式。
本书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创新性与可读性,是目前关于西夏瓷器研究的内容最全面、图片最丰富、考述最详实、论证最深入的专著。

作者简介

杭天,艺术家,独立学者,涉猎领域颇广,近年致力丁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对宋、辽、夏、金时期瓷器,特别是磁州窑类型瓷器和西夏瓷器着力尤多,多次实地考察河南、河北、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古窑址和古遗址,并亲赴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机构研究调查。作者于2007年1月动笔写作《西夏瓷器》,几易其稿,最终于2010年5月完成本书。

书籍目录

提要与说明
Forward
要点说明
序言
附:宁夏灵武磁窑堡瓷窑址调查发掘漫记
Preface
序言
目录
Contents
目次
正文
壹 党项族与西夏国的历史
一 唐代和唐以前的党项族
二 西夏立国前与北宋的角力
三 西夏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贰 西夏瓷器的创烧
一 考古发掘揭示的西夏瓷的主要烧造时间
二 西夏瓷的工艺特征、工艺渊源及所反映的创烧时间
三 西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瓷器烧造的推动
四 西夏窑工的组成和来源
五 西夏社会文化在瓷器上的反映
(一)汉式文化的影响
(二)游牧传统的体现
(三)民族特点的彰显
(四)佛教的影响
叁 西夏瓷器的出土与西夏瓷窑
一 古遗址出土西夏瓷器情况
(一)内蒙古黑水城(黑城、黑城子)遗址
(二)宁夏省嵬城遗址
(三)宁夏银川西郊西夏陵区遗址
(四)贺兰山拜寺沟方塔、拜寺口双塔及附近西夏遗址
二 窖藏及墓葬出土西夏瓷器情况
(一)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窖藏(1956年)
(二)宁夏灵武崇兴乡窖藏(1975年)
(三)甘肃武威青嘴(晴嘴)窖藏(1978年)
(四)内蒙古准格尔旗窖藏(1982年)
(五)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窖藏(1985年、1986年)
(六)青海海东地区窖藏
(七)其他窖藏和墓葬
三 西夏瓷窑遗址
(一)宁夏灵武市磁窑堡窑址
(二)宁夏灵武市回民巷窑址
(三)甘肃武威塔儿湾窑址
(四)贺兰山插旗沟窑址
(五)其他西夏窑址
肆 西夏瓷器的工艺
一 窑炉与装烧方法
(一)顶碗覆烧法
(二)支圈正烧法
(三)窑具支撑垛烧法
(四)垫条对烧法
(五)芒口对烧法
(六)器物搭烧法
(七)垫托扣烧法
(八)泥饼插烧法
(九)瓷钩粘烧法
(一○)多支点垫烧法
二 西夏瓷器的胎和釉
(一)胎
(二)釉
三 品种
(一)扁壶
(二)梅瓶
(三)罐
(四)瓮和缸
(五)执壶
(六)玉壶春瓶
(七)小口瓶和小口双系瓶
(八)花口瓶和喇叭口长颈鼓腹瓶
(九)钵和釜
(一○)碗和碟
(一一)炉、高足杯和盏
(一二)小型人物和动物雕塑
(一三)生产、社会生活和军事用具
(一四)文房用具和娱乐用具
(一五)宗教用具
(一六)建筑材料
四 装饰手法
(一)划釉
(二)剔划釉
(三)划化妆土
(四)剔划化妆土
(五)刮、划釉
(六)模印花
(七)旋制凸弦纹和贴塑
(八)点彩
(九)白底黑(褐)彩绘
(一○)素胎绘褐彩和浅青釉绘褐彩
(一一)划胎
(一二)划胎填彩(镶嵌或刻填)
(一三)镂空(透雕)
(一四)透雕加层
五 常用纹饰
(一)花卉
(二)交叉叶纹、钱纹和交叉线纹等几何纹
(三)人物和社会生活纹
(四)婴戏纹
(五)鹿衔花(鹿吐莲花)纹、游鱼纹和其他动物纹
(六)忍冬纹、卷云纹、波浪纹和其他边饰
(七)绞线纹、螺旋线纹和弦纹
(八)梅花点纹
(九)文字、符号
伍 分期
一 不同时期的工艺特征与演变
(一)胎质和胎骨的变化
(二)釉的变化1]
(三)纹饰的变化
(四)造型的变化
(五)修足工艺的变化
二 社会的巨变对西夏瓷器分期的影响
陆 辨识
一 西夏瓷器与宋、辽、金瓷窑某些产品的分辨
二 其他朝代瓷器与西夏瓷被混淆的实例
(一)白底黑彩绘猴鹿纹梅瓶与白底褐彩诗文梅瓶
(二)黑釉剔划卷叶纹双系瓶与黑釉划鸟纹双系瓶
(三)黑釉剔划花四系大罐
(四)黑釉剔划花玉壶春瓶和黑釉、褐釉划水波纹双系罐
(五)《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第十六卷所载部分瓷器
(六)《尘封的文明——西夏瓷器》一书中所载部分瓷器
(七)褐釉划牡丹纹梅瓶
(八)黑釉剔划串枝牡丹纹罐
柒 散论
一 西夏炭窑烽澄泥砚考
二 浅论西夏官府瓷器的烧造
(一)“东平王衙下”瓷片及铭文考
(二)“三司”瓷片及铭文考
(三)其他西夏瓷标本所具有的贡瓷特征
(四)贡瓷,还是官窑?
三 西夏瓷塑人像所反映的西夏国髡发样式
(一)西夏瓷塑人像及残首出土概况
(二)西夏瓷塑人像及残首所反映的西夏国各种髡发样式
四 当下对西夏瓷器的常见误解
(一)对质量的误解
(二)对装饰风格的误解
(三)对器物造型的误解
(四)对纹饰的误解
(五)对窑口的误解
(六)对器物种类的误解
五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关于莲花纹的敕禁条文浅析
六 西夏剔划花瓷器的存世数量
附录
一 西夏国及灵武窑烧造时段在中国历史所处位置示意图
二 西夏拓跋氏世系表
三 西夏瓷工艺渊源示意图
四 西夏与北宋、辽年号对照表
五 西夏与金、南宋年号对照表
六 各地出土西夏瓷器表
七 参考书目
图版
壹 博物馆藏品
贰 民间藏品
叁 海外藏品
肆 瓷片与窑具
后记

章节摘录

  自7世纪中叶始,因吐蕃强盛,受到威逼的党项各部开始陆续向东北迁徙。  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后,为防止党项族趁机作乱,唐朝采纳郭子仪的建议,将迁至陇右道北部诸州的党项向东迁至关内道的庆、夏、盐、灵等州,有些更向东迁至银、绥、延等州,还有部分党项人曾东渡黄河进入石州。经过多次大迁徙,党项族终于稳定下来,同当地汉族和内迁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室韦、吐谷浑、吐蕃和回鹘等族杂居共处,密切交往;党项也逐渐由以部落为单位,形成以地缘为纽带的部落集团,如在庆州陇山之东的称东山部,以夏州为中心的称平夏部等。  881年,党项平夏部首领宥州刺史拓跋思恭不惜血本,协助唐王朝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其弟拓跋思忠战死。883年,已被授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的拓跋思恭与雁门节度使李克用一起攻入长安,战功赫赫的拓跋思恭遂被唐僖宗升任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晋爵夏国公,复赐李姓,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党项李氏(拓跋氏)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称雄一方的唐朝藩镇。  在五代时期(907~960年)的五十多年中,夏州党项李氏僻居一隅,名义上依附于局势变幻的中原王朝,实际上已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在其割据的势力范围内,中原军阀为了拉拢党项李氏,都给他们以好处,党项李氏趁机不断增强实力,参与抗衡,拓跋部贵族征收赋税,任用官吏,“虽未称国,而王其土久矣”(T1001)。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夏瓷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的内容很详实,是研究这方面的一个好的参考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