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宿白  页数:1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宿白未刊讲稿系列: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这个题目,顾名思义,我们是要强调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并不是讲全面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古,大家都知道,它所涉及的绝大部分都属于物质文化,因此,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这里就不会牵涉很多。就是物质文化方面,也还要较多地局限于发现,现在还不能讲得很系统;相反,资料零散是这个专题的实况。上面说了,我们要强调考古发现,为了说明考古发现的性质、意义,必然要牵涉到遗迹、遗物的历史背景,但是这里讲的历史,既是很有限的又不会是有系统的。可是中国历史简况大家要胸中有数,不然就搞不清考古发现的意义了。因此,关于中西历史,同志们要自己在下面复习。为了方便大家接触第一手汉文文献史料,讲稿的最后专设附录一节,简单介绍一点和中西文化交流关系密切的我国古代文献。

作者简介

宿白,辽宁沈阳人。1922年生,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兼该校学术委员。同年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口贝会委员。1999年起当选中国考古学会荣誉理事长至今。宿白的主要学术论著有《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和《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等。

书籍目录

前言(1980年稿) (一)解题 (二)西方的范围 (三)本专题内容次第 一、商周时期(前16~前5世纪)(1980年稿) 1.中亚、西亚地区发现的陶鬲 2.东西方发现的青铜刀子和剑 3.丝织品、软玉、绿松石和玻璃珠饰等的东西方传播 4.东方发现的晚期铜剑和带钩 二、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前475~前221年)(1985年稿) 1.镶嵌玻璃珠饰的东传和中亚发现的战国器物 2.胡服骑射 3.南方发现的玻璃制品和海路的开通 三、西汉(前3~1世纪中期,前202~25年)(1985年稿) 1.张骞出使与汉武帝经营西域 2.北匈奴西迁与匈奴北部的遗迹、遗物 四、东汉魏晋(3世纪中期~4世纪初,252~316年)(1985年稿) 1.匈奴第二次分裂与西迁 2.班超事迹 3.贵霜王朝的兴起 4.安息、大秦和东方交往的遗迹 五、东晋南北朝时期(4世纪初~6世纪)(1980年稿) 1.粟特人东来和中原发现的西方文物 2.我国石窟艺术中的西方因素 3.蚕丝技术的西传和外销丝织品的发现 4.纸开始西传的问题 5.南方发现的有关遗物 六、隋唐五代时期(7~10世纪)(1980年稿) 1.粟特以东的突厥地区的发现和碎叶城遗址 2.昭武九姓的遗迹 3.大食的兴起与大批粟特人、波斯人东来的遗迹 4.吐鲁番—敦煌的发现 5.长安、洛阳等地发现的与中亚、西亚有关的遗迹 6.西亚传来的宗教的遗迹 7.从中国向东传的西方器物 8.大食地区发现的唐代遗物 9.晚唐五代海路上的遗迹 10.晚唐五代我国室内设备的逐渐复杂化 七、宋元时期(10~14世纪)(1985年稿) 1.前期的遗迹(两宋时期的遗迹) 2.后期的遗迹(元代中西文化交流) 附录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汉文古文献(汉~唐)(1980年稿) 1.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汉文古文献(一)(5世纪之前) 2.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汉文古文献(二)(5~9世纪)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景教是5世纪在波斯形成的一个基督教的教派(Nestorians,聂斯脱里)。638年(贞观二年)在长安兴建了景教寺院,其遗址在今西安西站大街南侧十里铺村的东南。1625年这里发现了有名的781年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藏陕西碑林博物馆)。碑文的作者和当时景教的主持景净,是波斯人。此碑碑边还附刻了叙利亚和汉文合璧的七十二个景教僧人的名字,其中也有不少是波斯人。此外,以前还在西安南一百多里的周至楼观地方发现了一处建中间(780~783年)重建的景教大秦寺遗址。看来,一直到8世纪后期,这个宗教在长安地区还很活跃。8世纪以后景教还活跃在中国西部地区,吐鲁番、敦煌都分布有景教寺院。吐鲁番曾发现绘有景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壁画的寺院遗址。敦煌藏经洞曾发现景教幡画和汉译的景教经典,据统计这种经典有七种之多,其中《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赞》末有“开元八年(720年)法徒索元定写于沙州大秦寺”的跋语。沙州即是敦煌。 摩尼教是3世纪中期从祆教分出的改革派。它反对袄教上层日益腐化,主张弃富就贫,粗衣素食,才能协助善向恶作斗争。这个改革反映了一般人民对贫富不均的不满,所以得到下层的拥护,因而也就为萨珊统治阶级和祆教所不容,一部分教徒逃到中亚,在粟特人地区传播。吐鲁番发现了8~10世纪的摩尼教寺院遗址,出有幡画、纸画、壁画和突厥文译本的摩尼教经典。绘画中多回鹘人形象,说明当时它在回鹘人中流行。敦煌藏经洞发现了粟特人的摩尼教经卷,也发现了汉文译本的摩尼教经典。摩尼教在中国流行情况,比袄教、景教更为广泛,这当然和它比较接近下层的教义和宗教活动分不开。唐以后这个宗教深入内地,甚至流行到东南沿海,而且还为一部分农民起义者所利用,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7.从中国向东传的西方器物 隋唐和朝鲜、日本的关系密切。日本统治集团这个时期从长安、洛阳、扬州等地大量输入我国的高级器物。这些高级器物有很大数量比较好地保存到现在。因此研究隋唐的工艺品,日本的收藏是值得重视的。这些高级器物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往往可以补充我们自己的考古发现。朝鲜半个世纪以来的发现,也有助于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了解。 朝鲜的发现,主要在新罗统一时代(675~896年)的都城庆州附近。7世纪风行我国一时的联珠纹装饰,这时期也被新罗普遍使用在砖和瓦当上。使用联珠纹、忍冬、莲花组合纹饰的砖都是大型宫廷建筑物的敷地用砖,毫无疑义这是摹仿地毯的效果。前面讲过这种萨珊地毯纹饰,7世纪初,唐代长安、洛阳宫廷已开始用砖仿效了,新罗的做法当然是从唐代学来的。新罗使用联珠纹不仅用在建筑材料上,还铸造到大钟上。看来新罗人对这种新的纹饰和唐代人同样是很感兴趣的。庆州的新罗墓葬中出现了掐丝珐琅工艺品,有金耳饰、有鎏金针筒,这大概是由唐朝传人的唐代人新学会的新工艺品。还出现了西方烧造的高足玻璃杯(图六二),这大约也是从唐朝传过来的。

编辑推荐

《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强调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简单介绍和中西文化交流关系密切的我国古代文献。主要设有《商周时期(前16~前5世纪)》、《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前475~前221年)》、《宋元时期(10~14世纪)》等时期的考古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一百三十几页的讲稿,卖三十多块,岂止是贵!书后还附了一张本系列另一本书的勘误表,这类小书想来不难校对,是宿老太急还是苏老(文物出版社当家的)太急?书中图版全是手绘草稿。作为考古类出版物,手绘图有它必要的价值,但个人觉得书中很多地方还是用实物、实景图片好些。
  •   非常喜歡宿先生作品,以後多收幾本
  •   是早期的讲义,有些观点过时了,但不失为大家作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