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美国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塞缪尔·亨廷顿  页数:315  字数:340000  译者:程克雄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谈美国的国民特性在其相对重要性和实质内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重要性是指相对于许多其他的特性而言,美国人对自己的国民特性重视的程度。实质内容是指美国人认为自己有哪一些共同之处,从而使自己区别于别国人民。  第一,从历史上看,美国人心目中的国民特性的重要性是有变化的。18世纪末,大西洋沿岸的英裔定居者才开始认为自己不仅是各块殖民地的定居者,而且还是Americans。独立以后,美国/美利坚民族的概念在19世纪逐渐地而且是断断续续地确立了下来。1861-1865年内战以后,国民特性在重要性上超过了其他的特性,美利坚民族主义精神在随后百年中得到发扬光大。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亚民族的、双重国籍的和跨国的身份开始抬头而损害国民特性的重要性。2001年“9·11”事件引人注目地使国民特性重新受到重视。当美国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遇到危险时,他们通常对国家有高度的认同感。如果他们觉得威胁减退了,别的特性就可能再次抬头,而盖过国民特性。  第二,两百多年来,美国人在高低变化的程度上,从人种、民族、意识形态和文化这些角度界定自己的特性。人种和民族属性的因素现在已大体上消失了,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多人种的社会。最初由托马斯·杰斐逊提出、后来又经多人阐释的“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特性的关键决定因素。可是这一“信念”是17世纪和18世纪美利坚早期定居者的有特色的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产物。这一文化的重要因素包括:英语;基督教;宗教义务;英式法治理念,统治者责任理念和个人权利理念;对天主教持异议的新教的价值观,包括个人主义,工作道德,以及相信人有能力、有义务努力创建尘世天堂,即“山巅之城”。

内容概要

本书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        全书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一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作者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特性问题 第一章 国民特性危机    重要性:还挂国旗吗?    实质:我们是谁?    全球特性危机    美国特性的前景 第二章 国民特性及其他    Identity概念    别人和敌人    身份的来源    虚假二分法第二部分 美国特性 第三章 美国特性的组成部分     变化、连续性和不完全的真理    移民来到之前的定居者    不只是信念    “不依附于一地”    人种和民族属性 第四章 盎格鲁一新教文化    文化核心    “持异议中的持异议”    “美国信念”    个人主义与工作道德    道德主义与改革论 第五章 宗教信仰与基督教    上帝、十字架与美国    信教的人    新教的关国与天主教    基督教的人    公民宗教 第六章 国民意识的出现、胜利和消损    民族国家的脆弱性    创建美国特性    国民身份与其他身份    国家和爱国主义胜利    民族主义走弱第三部分  对美国特性的挑战 第七章 解构美国:国民层次以下的各种身份的崛起   解构主义运动   对“美国信念”的挑战   对英语的挑战   对核心文化的挑战 第八章 同化:归附者、双重国籍者以及公民身份    受到的损害    移民:同化与不同化    同化:仍是成功吗?    同化的缘由    外来移民    移民过程    美国社会:美国化成了非关活动    双重国籍和双重公民身份    公民与非公民    替代关国化的是什么 第九章 墨西哥裔移民及拉美裔化    墨西哥/拉美裔挑战    为什么墨西哥裔移民不一般    墨西哥裔人的同化滞后    个人同化与移民飞地    迈阿密的拉美裔化    西南部的拉美裔化 第十章 美国与世界会合    变化中的环境    寻找敌人    死灵魂:精英非国籍化    爱国的公众    移民社群、外国政府及美国政治第四部分  重振美国特性 第十一章 新老断层   起影响的趋势   民族属性终结   人种:恒久、模糊、淡化   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   两杈化: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   非代表性民主:精英对公众 第十二章 21世纪的美国:易受攻击、宗教信仰    及国家特性    易受攻击时代的“美国信念”    美国人转向宗教    宗教的全球复兴    伊斯兰好斗分子与美国    世界上的美国:是世界主义的,还是帝国性质的    抑或是民族性质的?注释

章节摘录

  另一些研究人类心理学和人类关系的学者也提出过类似的看法。瓦米克·沃尔肯说过,人需要“有敌人和有盟友”。青少年就有这种倾向,“爱将另一批人视为敌人”。这种心理“造出了敌人的理念……只要能在心理上跟另一批人为敌,我们自己就会加强凝聚力,从敌我对比之中得到满足”。弗朗西斯·福山认为,人需要自尊和受人赞赏,即柏拉图和亚当·斯密所说的虚荣心。与敌人的冲突能加强群体中的这些素质。  人需要自尊心,因而往往认为自己的群体比别人强。这种自我意识随着他们所认同的自己群体的强弱及其排他性的松紧变化而有升有降。默塞指出,民族中心主义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人们希望自己的群体比别人强,为此情愿放弃个人的一定利益。心理学实验和民意测验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例如,美国人表示宁愿自己苦一点但领先于日本人,也不愿自己富一点而落后于日本人。  承认差别,不一定就会引起竞争,更不一定会引起仇恨。然而,即使是心理上并不需要什么仇恨心的人,也有可能陷于最终与人为敌的过程。要区分,就必然要比较,看“我们”跟“他们”区别何在。要比较,则会作出评估:“我们”的做法比“他们”的做法是优还是劣。群体的自我中心主义会让人有理由证明自己比别人强,需要证明自己群体的优越性。竞争导致对立,使本来较狭窄的区别感导致较强烈和较根本性的同异感。这种认识模式固定下来,就会将对立面妖魔化,使对方变成敌人。  需要有敌人,这就说明了人类的社会与社会之间以及各社会内部为什么处处都有冲突,但还不能说明冲突的形式和地点。竞争和冲突只发生在同一环境或同一舞台之上的实体之间。如沃尔肯所说,“敌人”必须是在某一方面“像我们”。一支足球队视另一支足球队为对手,但不会视一支曲棍球队为对手。一个大学的历史系会感到另一大学的历史系是对手,跟它争夺师资、生源和学术威望,但它与本校物理系不会有这类问题,尽管也许在本校经费分配上有矛盾。竞争者是在同一棋盘上下棋,多数个人和群体是在几个不同的棋盘上下棋。下棋的人可以变,一盘下完了就换上另一个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谁是美国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好书,谁是美国人,那谁是中国人呢?连看了3遍,如果美国真的成为分叉的国家,也是件好事,不过还是担心自己的国家如何维护统一吧,统一的文化核心又如何形成和建立呢
  •   想了解美国就要看这本书
  •   老师推荐的,买来看了后有很多想法。。。。值得一看,包装内容都很好
  •   书的质量不错,大致翻了翻觉得内容丰富,正在细读中……
  •   美国太美了!!!!!
  •   还是老版本的标题翻译得比较好 “我们是谁”更经典
  •   这本书的作者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也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不喜欢。那种把美国意识形态视为正确,并不遗余力加以维护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张扬了霸权主义。
  •   感觉看英文版的有点点不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