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二·三”事件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吕明辉,吕明辉 编  页数:351  字数:34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46年2月3日凌晨,国民党通化县党部勾结日本法西斯分子,纠集了3 万人的队伍,在山城通化发动了企图推翻中共民主新政权的武装暴乱。中共党政军领导机关沉着指挥,从容应战,以少胜多,击败了敌人的武装进攻,成功地保卫了民主政权。由于一夜之间几千名日本暴乱分子命归黄泉,此事当时震惊中外。史称通化“二·三”事件。此书以纪实的笔法详细描写了这一事件的经过,读来令人惊心动魄。“二·三”事件本来故事性就强,但事件过于复杂,场面过于庞大,线索过于错综,人物过于繁多,而且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小故事连着小故事。作者面对整个事件这团乱麻,能剥茧抽丝,像新疆姑娘编小辫子一样将故事的脉络梳理清晰,将一个个小故事讲述明白,使整个事件中大大小小的故事串在一起,串成一条璀璨的故事项链,展示给读者。

作者简介

吕明辉,1952年7月10日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下过乡,参过军,先后任集安县文化局副局长、通化市艺术馆馆长、二道江区委办公室副丰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通化日报副总编等职,现在吉林省通化市文联工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梅娘》(二版名《没有浪漫》)、《尴尬一回》等五部;中篇小说集《第四颗禁果》;纪实著作《不平静的海湾——海湾危机十年纪实》、《金日成与张蔚华》和《金正日时代》。其中《梅娘》被韩国翻译出版;《金日成与张蔚华》和《金正口时代》被朝鲜翻译出版。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大厦将倾第二章 权力真空第三章 高祖汉中第四章 日蒋合流第五章 暴乱计划第六章 磨刀霍霍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章 血溅山城第九章 反击作战第十章 审理案犯第十一章 欢庆胜利第十二章 战略后方第十三章 历史作证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6  虽然当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亲自下令让张学良将军率领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将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但是,当1945年日本帝国出现崩溃迹象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却又急于抢在共产党之前收回东北。  蒋介石感到力不从心了。因为当时蒋介石的部队都部署在远离东北的地方,无法快速运往东北。所以,当时蒋介石对东北的策略是:通过同苏联签订的旧《中苏友好条约》,在苏联红军出兵占领东北之后,直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东北。  按照旧《中苏友好条约》第十二条规定:一旦苏联红军对日作战,蒋介石政府的行政官员将被空运到东北,在已经收复的领土上执行三项任务:  1.在敌人已经肃清的区域,依照中国法律设置行政机构;  2.协助在已经收复的中国领土内建立中国军队(包括正规军及非正规军);  3.保证中国行政机构与苏联军队总司令之间的积极合作。  为了利用旧《中苏友好条约》,达到抢占东北的目的,1945年7月,蒋介石拟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内定熊式辉为行营主任,准备着手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东北。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挺好,但苏联红军对日作战之后,蒋介石的这一计划一时难以实现,因为国民党当时在东北没有一兵一卒,连IEI《中苏友好条约》中规定的应该派往驻苏军总部的“军事代表团”也无法派出。  而且,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部连续下达了七道命令,大批八路军部队及其行政干部正在急速挺进东北,大有“先下手为强”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不甘心东北被共产党的军队接收,急忙于8月11日连续发布了几道命令。主要内容是:  1.命令各省市政府、各战区司令官:“日本投降确期,应由我国与盟国同时宣布。在政府未公告之前,全国军民工作一如作战时,不得稍有疏懈。”  2.命令驻华北、东北和华中的伪军:“应就现在驻地,安谧地方,乘机赎罪,努力自救;非经本委员长许可,不得擅自转移驻地,或受任何部队改编。”  3.命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解放区的各抗日部队:“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应受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政府对于敌军之缴械,俘敌之收容,伪军之处理及收复地区之恢复,政权行使等事项,均已统筹决定,分令实施。为维护国家命令之尊严,恪守盟邦共同协议之规定,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为要。”  4.命令国民党嫡系部队:“加紧作战努力,一切按照既定计划与命令,积极挺进,勿稍松懈。”并以收缴敌人武器为名,大举向解放区进逼。  从以上命令中不难看出,蒋介石当时的政策是限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入东北收复失地,从而使国民党军队全面地、顺利地接收东北。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准备利用美军的机动运输力量,向东北派兵。8月12日,美国的运输机和运输舰开始集结,准备运送8万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  在国民党军队抵达东北之前,蒋介石还指示在东北的国民党地下组织行动起来,配合国民党军队对东北的接收。  在1945年8月初的那些日子里,苏联红军、日本关东军军人、日本在乡军人、日本难民、伪满洲国皇族及其宫内府人和各种官吏、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国民党人、武装匪人、参加开拓团的朝鲜人……各国各方各党各类人物从四面八方涌进通化山城,扮演各种角色并共同上演了那幕轰轰烈烈的历史剧。

编辑推荐

  本书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全方位地反映事件。写出通化山城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解放战争开始之初,在中国革命中的战略位置,从而反映出取得平定“二·三”事件的胜利,对建立南满根据地,巩固东北根据地和解放东北,乃至解放全中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书以“二·三”事件为主线,围绕日伪旧政权的被推翻和人民民主新政权的建立,反映出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大背景,写出那一阶段我党在通化地区的建党史、建军史、建政史和建议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通化“二·三”事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看一些历史空间角落里的片断,补全我们关于历史的全面感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