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出版时间:2008年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郑启荣  页数:402  
Tag标签:无  

前言

从鸦片战争开始,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力图探索出一条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这一理想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中华儿女始终在苦苦探索着。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革命进步打开了新的一页,但很快又陷入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启动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的伟大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探索了一条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内容概要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该套书系内容系统、全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回顾和再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立体感;立足改革开放30年理论与实践中的一系列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探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关注相关行业或领域,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书系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全面回顾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记录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30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了3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认为,以书系的形式,全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和实践,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后人负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加了一份珍贵的宝藏。她所载入的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闪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   二、20世纪60年代“反帝反修”   三、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政策调整的背景     二、政策调整的内容及成效  第三节  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提出      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含义    三、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    四、正确处理好“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  第四节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发展    二、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途径  第五节  建设和谐世界一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    一、中国的发展及世界的变化催生“和谐世界”新理念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三、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第二章  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第一节  中美关系    一、两国关系迅速恢复    二、前进道路曲折不平    三、合作关系发展平稳  第二节  中俄关系    一、中苏关系正常化    二、“中苏关系”闭幕    三、中俄关系稳步发展 第三节  中日关系叫    一、不断前行,顺利发展    二、遭遇冲击,重新起航    三、政经、官民互相促进    四、政治经热遭遇曲折    五、迎来转机,重新发展  第四节  中欧关系    一、中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二、中国与英、德、法三个主要大国的关系      三、中欧关系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二、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大发展      三、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中国与东盟关系    第二节  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关系      一、中朝友好关系的发展      二、中韩建交与两国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      一、起伏的中印关系      二、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      三、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关系   第四节  中国与蒙古、中亚邻国和阿富汗关系     一、中国与蒙古关系的发展     二、中国与中亚邻国的关系     三、中国与阿富汗关系的新基础  第四章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五章全面开展多边外交  第六章 “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外交方式第七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第八章 “外交为民”与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结束语: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几点思考后记

章节摘录

邓小平首先指出:“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我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双方会晤的主要目的,他提出了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①关于“结束过去”,邓小平总结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中苏关系,强调“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屈辱”。他表示,中方从未忘记,苏联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曾帮助中国奠定工业基础。关于中苏之间曾经发生的意识形态论战,邓小平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②他特别强调,讲这些过去的事,目的是使苏联同志们理解我们是怎样认识“过去”的,讲完就完了。所谓开辟未来,是指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间关系,明确今后两国新型关系的具体内涵和应当遵循的准则。为了避免过去的悲剧重演,邓小平明确提出,“在发展交往方面,我有一个重要建议: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强调务实发展两国关系,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赞同。通过这次高级会晤,中苏两大邻国终于结束了几十年来的不正常状态,重新建立起了正常的两党、两国关系。1989年5月18日,高级会晤结束后,两国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除了对影响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外,还正式确认了两党、两国关系准则。在两党关系方面,公报第十条指出,“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将根据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进行接触和交往。”在国家关系方面,双方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确立了既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更不同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那种对抗状态,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睦邻友好的正常国家关系。把握历史时机,实现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意义重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政治风波更使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这以后,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认为,“中国事件是中国人民的内政,任何人都不应从外部施加压力”,“希望伟大的中国人民很快地翻过自己历史上这悲剧的一页,继续沿着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道路前进。”

后记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道路走向繁荣富强的30年,同时也是打破封闭逐渐融人国际社会的30年,对30年来的中国外交进行总结难度很大,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尽管参与本书编写的许多同志在相关领域已有多年的研究经验,然而我们今天所完成的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相信未来从历史的高度进行研究一定会有新的认知、发现和超越。本书由郑启荣担任主编,高飞、夏莉萍任副主编,共同负责确定研究框架和统稿。书稿撰写者(按照章节顺序)分别为:第一章第一、二节钟龙彪、任远喆,第三节任远喆,第四节高飞,第五节孙洁琬;第二章第一节熊志勇,第二节高飞,第三节张历历,第四节朱立群、黄超;第三章苏浩;第四章张清敏;第五章牛仲君;第六章第一节张清敏、刘冰,第二节周永生,第三节任妍;第七章第一节曲星,第二、三节曲星、梁晓君,第四节熊炜;第八章夏莉萍;结束语秦亚青。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孙俊华博士、郦莉、李敏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和协调工作,外交部领事司的同志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裨益。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工作,我们深表谢意。最后,我们还特别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的田非主任和各位领导,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才使得本书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付梓。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1978-2008)》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