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赵姝兰、 刘鸿武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赵姝兰
内容概要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国别史专题系列:当代赞比亚国家发展进程》大体展现了赞比亚从殖民地时期到21世纪初百余年的国家发展,重点梳理了独立后半个世纪赞比亚曲折的政治演进过程,再现了一段复杂曲折的历史,揭示了外部干预对这个国家的巨大影响,强调了赞北亚经济发展与政治进程之间的互动,评介了赞比亚独立后各个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和过渡的原因与特点,论述了赞比亚在古代族群、现代政党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赞北亚未来政治进程中的核心依然是寻找合适的模式的命题。
作者简介
赵姝兰,山东齐河人,2007年和2010年先后于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刘鸿武教授研习非洲史与中非关系,曾在赞比亚大学留学一年。曾在《西亚非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现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从事亚非区域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研究,独立主持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日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介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书籍目录
总序:深入了解非洲,增进中非友好 前言 序一:全球视野与中国的非洲研究 序二:非洲研究——中国学术的“新边疆” 导论 第一章北罗得西亚的政治发展(1890—1964) 第一节殖民前的赞比亚社会 第二节英国南非公司对北罗得西亚的统治(1890—1924) 第三节英国殖民统治与非洲民族主义萌芽的出现(1924—1952) 第四节中非联邦的成立与非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1952—1962) 第五节赞比亚国家的形成(1962—1964) 第二章第一共和时期的政治发展(1964—1972) 第一节殖民时期的遗留问题和第一共和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政体与行政改革 第三节政党发展 第四节影响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从多党制向一党制的过渡 第三章第二共和时期的政治发展(1972—1991) 第一节经济衰退 第二节一党制的巩固与衰亡 第三节社会各阶层政治意识的发展 第四节多党民主运动的成立和一党制的终结 第四章第三共和时期的政治发展(1991—2001) 第一节经济自由化改革及其对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 第二节政治发展 第三节国际援助界对赞比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干预 结语赞比亚的政治发展 附录 附录一赞比亚第一共和至第三共和时期大事记(1964—2001) 附录二汉英译名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这次选举中,通加一奔巴联合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属于洛兹一酿加联合的西部省和东部省提出恢复早已禁止的在赞比亚为南非招募劳工的《维特沃特斯兰德国家劳动协议》。一旦协议被恢复,会有更多的西部省和东部省人离开国家去南罗得西亚和南非务工,这必将对刚刚独立的赞比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当时赞比亚急需熟练劳动力,这项劳动协议的恢复会造成劳动力的持续外流,因而让赞比亚越发难以摆脱罗得西亚的经济控制,所以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最终再次否决了这个协议。奔巴一通加联合因为坚决反对这个协议的恢复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如果仅从地区利益考虑,这项提议的否决断绝了西部省和东部省靠外出打工为生者的生活来源。当然,这也使洛兹一酿加联合在民独党内部选举中失去绝对支持,同时失去了获得更多经济和政治资源的可能。发展资源在各个族群和地区中不平衡的分配,必将带来更多的权力之争和灾难。 选举结束后,在第一共和建立初期形成的各族群和语言集团之间的微弱平衡被打破,族群间形成了更大的分裂,在“一个赞比亚一个民族”的号召下建立无部落无种族国家的难度增加了。西部省的洛兹人,以民独党对政治和经济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是为了灭掉洛兹人为由,再次提出从赞比亚分裂出去,并在1968年12月的地区投票中故意投票给非洲人国民大会,与民独党形成对立。1967年执政党中央委员会选举造成的族群和地区的分裂影响深远,1996年反对齐鲁巴(Chiluba)领导的多党民主运动的主要力量就是在这次党内选举中获胜的奔巴一通加联合。 1967年8月选举结果引发的不满,加之随着民独党内部两股势力问有组织的互相攻击,导致党内派系冲突恶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卡翁达以退为进,1968年2月在卢萨卡的齐雷洁举行的国家委员会会议上辞去了民独党党主席和总统职务,以反击“可怕的省级和地,区语盲集团试图破坏国家的问题”。卡翁达的方法奏效了,党内冲突暂时平息。随后,在民独党党员和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卡翁达恢复了原职。随后,民独党全国大会达成共识,支持党派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但是,由于党内选举结果造成的派系不和,中央委员会的成立难以得到党内成员的一致支持,党内族群和地区间的争斗一直持续到1969年。
编辑推荐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国别史专题系列:当代赞比亚国家发展进程》是一本关于赞比亚这个年轻的非洲国家的政治实践及特殊理论的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