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演进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刘甲朋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演进》主要以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中国历史上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探讨,较鲜明地揭示了其发展演进的轨迹和特征,同时,结合中国当前粮食储备调节的实践,进一步探讨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储备调节制度的新思路,提出了健全目前粮食储备调节制度的对策。  民以食为天,任何国家都必须切实解决粮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历代统治者和学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

作者简介

  刘甲朋,男,山东省郓城县人。199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考取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山东工商学院任教,担任本科生《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经济学说史》、《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课题多项,出版学术著作一部。

书籍目录

导论/1一、选题缘由与研究状况二、基本概念界定三、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四、研究特色与不足之处第一章 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模式的提出(先秦)/24第一节 重储思潮的兴起一、积储备荒论二、积储备战论三、积储安民论第二节 粮食储备调节的三种思想模式一、范蠡、李悝的市场取向型模式二、《管子》的国家主导型模式三、商鞅的国家垄断型模式第三节 构建粮食储备调节制度的初步设想一、粮食储备调节组织管理的专粮专用和专官负责思想二、力求保持充足的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三、主张实行合理的粮食储备比率四、主张国家建立粮食储备平准金制度五、粮食储备方式的探讨:国储与民储之争六、要求建立高效灵敏的粮食储备调节吞吐运行机制小结一、对粮食储备功能的认识二、粮食储备规模问题的探讨三、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四、先秦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影响第二章 国家主导型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确立(秦汉)/78第一节 国家主导型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确立一、桑弘羊的平准制思想二、耿寿昌的常平仓制思想第二节 粮食储备调节制度的争议一、贤良文学的批判二、肖望之的非议三、刘般等人的异议小结一、秦汉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主要特征二、秦汉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实效分析三、秦汉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章 国家主导型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松动(魏晋一隋唐)/113第一节 常平仓制思想的承继一、健全常平仓制度的思想主张二、健全常平仓制度的政策思想第二节 粮食储备调节的民营主张:义仓制思想一、义仓制思想的提出二、义仓制思想的转变第三节 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之市场取向的萌芽小结一、魏晋隋唐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特点二、魏晋隋唐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实效分析三、魏晋隋唐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历史地位第四章 国家主导型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转化(宋元)/164第一节 常平仓制思想的革新:王安石“常平新法”论一、对常平仓制度的检讨:“伟平新法”实施的思想基础二、常平仓制思想的革新:王安石“常平新法”论三、“常平新法”之争:司马光等人的非议第二节 粮食储备调节民营思想的强化:“朱子社仓法”一、朱熹对粮食储备调节制度的检讨二、“朱子社仓法”:朱熹的社仓制思想三、朱熹社仓制思想的渊源和创新第三节 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之市场取向的发展一、主张减免粮食流通交易税二、禁止遏制粮食流通三、反对强行抑限粮价,倡行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小结一、宋元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特点二、宋元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实效分析三、宋元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五章 市场取向型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逐步兴起(明清)/232第一节 政府专项粮食储备的民营主张:预备仓制思想一、预备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二、预备仓制思想的创新性和实效性第二节 市场倾向的常平仓制思想与民营取向的义社仓制思想一、市场倾向的常平仓制思想二、民营取向的义社仓制思想第三节 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之市场取向的深入发展一、注重免税惠商二、主张借本招商运粮三、倡行粮价开放四、反对“遏籴”五、严禁粮商囤积居奇小结一、明清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特点二、明清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实效分析三、明清时期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历史地位总论:中国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总考察/294一、中国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特色二、中国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的现实思考主要参考文献/321一、古代典籍二、现代著作三、论文

章节摘录

  愿经营而只好停业,从而将会使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影响粮食商业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市场上粮食等商品的顺利流通和充分供应:“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  范蠡指出,只有粮食的价格高低适当,才能兼顾粮食生产者农民、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实现“农末俱利”,所以粮食价格应被控制在一个比较适中的幅度内涨落浮动。因此,他主张制定全国市场粮食的指导价,确定其最低和最高的界限,并由国家据此对粮食市场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使粮食价格在一个有利于生产和流通的适宜范围内上下波动,保护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使农民和商人都能受益而努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范蠡十分重视对粮食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化规律的研究,他在研究粮食市场行情中认识到,粮食市场价格在每石三十文和八十文钱之间波动是比较适宜的,这样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到好处,“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为了有效地控制粮食价格,范蠡对市场上粮食商品的价格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讨。他指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如果粮食“有余”即供过于求,价格就低;相反,如果粮食“不足”,即供不应求,价格就高。他还进一步论述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粮食市场价格的贵贱变化是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价格上升到了极限就会下跌,由贵转贱,而下跌到最低点又会上涨,由贱转贵。可见,他已经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商品价格受供求的影响而上下波动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粮食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编辑推荐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储备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历史上各朝代都积极推进粮食储备制度改革考析古代粮食储备思想,可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演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读此书,可知古代社会是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