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配置效率研究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中国经济  作者:陈远志  页数:283  

内容概要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配置效率研究:理论框架与综合评估分析》基于开放经济视角研究直接融资体系的配置效率问题,强调信息要素对于直接融资体系资源配置效率的制约性,重点研究渐进开放过程中外商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的动态关联机制以及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决定要素和决定机制。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配置效率研究:理论框架与综合评估分析》的总体框架是在诠释笔者博士论文主体模型的直观含义基础上加入若干的现实问题探讨和实证分析章节后形成的,其主旨在于基于开放视角阐明一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广义内涵,揭示各国融资体系发展的典型事实并重点探讨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的内在动态关联机制以及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决定要素和决定机制,进而明晰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主要缺陷以及动态变革路径。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配置效率研究:理论框架与综合评估分析》基于开放视角诠释一国直接融资体系的核心内涵,在综合评析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现状和揭示各国融资体系发展的若干典型事实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构建系统的分析框架集中探讨了一国直接融资体系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要素和决定机制,强调信息要素对于直接融资体系资源配置效率的制约性,重点研究了渐进开放过程中外商直接融资与国内直接融资市场(即资本市场)的动态关联机制以及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决定要素和决定机制,在此基础上明晰了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主要缺陷以及动态变革路径。  本研究得到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N7306273;B16N7050550)以及中山大学笸川优秀青年研究基金的资助。

作者简介

  陈远志,男,1976年6月生于广东茂名,1994年获免试保送资格就读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获国际金融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免试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2000年提前一年免试攻读博士学位,主攻资产定价与金融工程研究方向,2003年6月获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系。曾多次荣获专业学术奖励,博士论文获中山大学笸川良一优秀青年研究基金博士重要创新研究的资助,在重要的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数篇,编著教材和参译英文原著两部,主持或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财务建模、金融计量学、企业跨境上市融资行为、金融经济学等领域。

书籍目录

引言1.选题的意义2.研究对象与资本市场的含义界定3.理论逻辑框架与研究重点4.本书的结构安排第1章 问题的提出1.1 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位置1.2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在国内经济中的作用1.3 各国融资体系发展的典型事实与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主要特征第2章 直接融资体系资源配置的理论逻辑2.1 封闭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理论逻辑2.2 开放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体系外延的拓展2.3 本书的理论研究思路第3章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国际化进程3.1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逻辑3.2 外资流入的资源配置作用与实际效应3.3 中国的国际直接融资结构缺陷与变革思路3.4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渐进式开放进程第4章 资本市场的完备性与完备化进程4.1 完备资本市场的理论内涵与基本属性4.2 完备资本市场的实现形式4.3 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备性4.4 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备化进程第5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结构与信息效率5.1 资本市场的信息结构与信息效率的基本含义5.2 信息不对称的资本市场效应5.3 中国资本市场信息结构的微观作用机制5.4 中国资本市场信息结构的目标框架第6章 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6.1 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与公司治理效率的逻辑关联6.2 委托--代理问题与最优激励机制6.3 董事会与股东监督有效性的实证分析6.4 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机制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分析6.5 基于代表性行业面板数据的行业特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6.6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第7章 资本市场公共信息的价值与政府的职能定位7.1 资本市场公共信息的价值7.2 不同信息效率条件下资本市场公共信息的价值7.3 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中政府监管行为的特点7.4 渐进开放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与重新定位第8章 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配置效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