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尹成杰  页数:433  字数:4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但愿苍生俱饱暖”。这是明朝杰出政治家和大诗人于谦的诗句。它生动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五谷丰登、吃饱穿暖的向往和渴望,深切表达了诗人体恤众生、忧国忧民的抱负和情操。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美好夙愿而不懈努力和追求。  或许是因我多年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或许是我与“粮”字有着不解情缘,一读到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心中便燃起别样的心情:农业、粮食、收入和饱暖在脑际中萦绕盘旋,回忆、期盼、担忧和责任在心绪中交织起伏。在旧中国,战乱和灾荒不断,民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食不果腹,何谈“苍生俱饱暖”!

内容概要

粮安天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立足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强化粮食扶持政策、严格保护粮食生产资源、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以及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和斗争中形成的粮食安危意识,蕴含着党和政府强农重粮的战略思想,蕴含着中国特色粮食储备流通格局。    手中有粮,来自何方?来自长期坚持粮食自给为主的方针,来自强农惠农政策,来自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来自健全安全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来自我国传统的农村农户储粮。

作者简介

尹成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农业委员会、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曾任吉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长期从事农业农村经济政策研究和实际管

书籍目录

上篇:全球粮食危机 第一章  耕地——粮食安全的基础   第一节  世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需求     1.1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1.2  世界耕地面积增长减缓     1.3  世界耕地供给呈偏紧态势   第二节  世界耕地资源分布与潜力制约     1.4  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约粮食增产潜力     1.5  探寻降低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约的途径   第三节  世界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     1.6  主要粮食生产国耕地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1.7  非洲、拉丁美洲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1.8  耕地质量下降对粮食生产潜力形成制约 第二章  淡水——粮食安全的命脉   第一节  世界淡水资源与粮食生产需求     2.1  淡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源泉     2.2  世界淡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衡   第二节  世界淡水资源分布与潜力制约     2.3  主要粮食生产国人均淡水资源下降     2.4  发达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呈减少趋势     2.5  发展中国家淡水资源供求紧张   第三节  世界淡水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     2.6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推进增加淡水需求     2.7  工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长     2.8  农业用水偏紧对粮食安全影响加重 第三章  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   第一节  世界粮食生产现状与趋势     3.1  世界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发展     3.2  主要粮食品种发展不均衡     3.3  世界粮食增长减缓且结构矛盾凸显   第二节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     3.4  巨大人口基数带来口粮消费刚性增长     3.5  膳食结构改善拉动粮食消费需求     3.6  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需增加粮食消费   第三节  世界工业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3.7  粮食用途拓宽拉动需求增长     3.8  世界粮食供求发生两个关键性变化   第四节  世界畜牧业发展与粮食消费增长     3.9  畜牧业快速发展增加粮食消费     3.10  世界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   第五节  世界生物质能源开发与人争粮     3.11  美国一年烧掉2.1亿人口粮     3.12  美国加快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脚步     3.13  欧盟生物柴油开发迅速扩张 第四章 世界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影响  第一节 粮食危机:概念与理论     4.1 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4.2 粮食危机实质是供给与价格问题     4.3 粮食危机形成的过程与阶段  第二节 粮食危机波及众多国家     4.4 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大涨     4.5 一些国家发生粮荒、民众饥饿     4.6 一些国家物价飙升、通货膨胀     4.7 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第三节 世界粮食危机的特征     4.8  国际市场粮价持续暴涨狂飙     4.9 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矛盾加剧     4.10 部分国家紧急叫停粮食出口     4.11 世界粮食库消比跌破安全线 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第一节 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危害粮食生产     5.1 严重干旱使一些国家粮食大幅减产     5.2 一些地区干旱呈现常态化趋势  第二节 石油危机推动粮食成本与价格飙升     5.3 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同步上涨     5.4 跨国巨头在粮食危机中攫取超额利润  第三节 生物质能源利用烧掉缺粮国部分口粮     5.5  富人的汽车吃掉穷人的面包     5.6 生物质能源开发扭曲世界粮食贸易格局     5.7 生物柴油开发导致食用油供给短缺  第四节 农业投入不足弱化粮食生产能力     5.8 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长期投入不足     5.9 世界粮食储备明显下降  第五节 迷信贸易自由化造成粮食自给能力下降     5.10 迷信贸易自由化使他们面对饥饿束手无策     5.11 海地从大米自给到依赖进口的蜕变     5.12 不能掌握自己饭碗的苦衷和教训  第六节 巨额农业补贴政策冲击一些国家农业     5.13 “便宜”农产品冲击相关国家粮食生产     5.14 “共同农业政策”对别国农业的冲击力     5.15 农产品倾销是巨额农业补贴的实质  第七节 金融类因素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5.16 农产品期货投机推动粮食价格狂涨     5.17 美元贬值与汇率波动推高粮食价格 第六章 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政策路径与前景  第一节 世界应对粮食危机的紧急措施     6.1  援助:世界对粮食危机的紧急响应…     6.2  紧急粮食补贴: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国家的政策选择     6.3  限制出口:传统粮食出口国的自保之策  第二节 粮食保护主义与粮食贸易自由化:争论中的两条路径     6.4 追求自给自足的“粮食保护主义”     6.5 推崇世界粮食贸易自由化     6.6 罗马一北海道一多哈:围绕农业补贴的艰难谈判  第三节 扑朔迷离:发达国家削减农业补贴前景     6.7 美国对农业实行巨额补贴政策     6.8  巨额农业补贴:美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政策  第四节 仍行其道: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加快     6.9 醉翁之意不在酒:发展乙醇燃料的真实动机     6.10 扶持生物质能源是变相增加农业补贴     6.11  发展生物质能源给美国带来丰厚利益     6.12 粮食型生物质能源是美国手中的战略武器下篇:中国粮食安全  第七章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  第一节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     7.1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内涵丰富     7.2  坚持长远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措施  第二节 手中有粮,供求基本平衡     7.3 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7.4 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95%以上     7.5 粮食价格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7.6 粮食库消比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     7.7  中国是谷物净出口国  第三节 手中有粮,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7.8 畜产品供给丰富充足     7.9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     7.10 蔬菜品种丰富供给充裕     7.11 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一     7.12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优化     7.13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第四节 手中有粮,来自不竭源头     7.14 手中之粮来自以自给为主的粮食安全方针     7.15 手中之粮来自强农惠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7.16 手中之粮来自农业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     7.17 手中之粮来自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7.18 手中之粮来自农村传统的农户储粮 第八章 改革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节 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8.1 20世纪80年代5个中央1号文件的改革取向     8.2 确立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8.3 建立健全市场化农产品流通体制     8.4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8.5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政策基本体系  第二节 农村改革的历史性贡献     8.6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8.7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8 30年农村改革经验弥足珍贵     8.9 30年农村改革启示惠及后人 第九章 粮食生产重大跨越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一节 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与阶段性重大跨越     9.1  实现粮食生产阶段性重大跨越的综合性因素     9.2 我国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特征     9.3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  第二节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     9.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9.5 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  第三节 粮食生产与强化农业基础     9.6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9.7 强化农业基础是粮食生产重大跨越的保证  第四节 粮食生产与保护农民积极性     9.8 种粮农民增收是粮食增产的内在动力     9.9 越是丰收越要防止谷贱伤农  第五节 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与措施     9.10 粮食增产依靠稳定完善农村基本政策     9.1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条件     9.1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第十章 粮食生产波动规律与超常性波动  第一节 粮食生产波动的状况及特征     10.1  1949~1977年的粮食生产波动     10.2 1978~2007年的粮食生产波动     10.3  粮食生产波动的规律性及特点  第二节 粮食生产波动形成的主要因素     10.4 政策导向与粮食生产波动     10.5  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波动     10.6 农业投入与粮食生产波动  第三节 粮食生产超常性波动的影响     10.7 粮食超常性波动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10.8 粮食超常性波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     10.9 粮食超常性波动抑制农村消费需求  第四节 防御粮食生产超常性波动及影响     10.10 从解决“水”人手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10.11  努力提高农业防灾抗灾的科技含量     10.12 加强粮食超常性波动预警与应对  第十一章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粮食生产徘徊期及成因     11.1  粮食生产徘徊期及徘徊状况     11.2 粮食生产徘徊期的主要成因  第二节 粮食生产徘徊期引发推动通胀的原因     11.3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物价总水平     11.4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物价总水平关联度加大     11.5 粮食生产徘徊期加剧粮食供求偏紧  第三节 加强农业与防止通货膨胀的启示     11.6 粮食供给对宏观经济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11.7 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大力加强农业     11.8  防御粮食生产徘徊是防止通胀的基础性工作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发展与“三农”工作理念创新  第一节 作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判断     12.1 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12.2 农业和农村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节 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12.3 坚持强农惠农的政策取向     12.4 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贯穿“三农”工作  第三节 确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12.5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     12.6 从农业基础地位到农业战略地位  第四节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12.7 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三农”工作理念     12.8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前提     12.9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五节 作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     12.10 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要发展阶段     12.11  把统筹、反哺、支持贯穿于农业政策之中  第六节 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     12.12 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12.13 把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和条件  第七节 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2.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2.15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农情的现代农业 第十三章 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与强农惠农政策  第一节 粮食生产创造“五丰五增”的奇迹     13.1 任何时候都不能说粮食问题解决了     13.2 一个难得的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     13.3 强农惠农政策催生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   第二节 粮食发展与扶持政策效应     13.4 新时期5个中央1号文件的重大使命     13.5 强农惠农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 第十四章  10000亿斤粮食的重量与分量 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第十六章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含义与提升 第十七章  现代农业建设与国家粮食安全 第十八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建设 第十九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质能源开发 第二十章  农业国际化与农业产业安全 第二十一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构建长效机制 第二十二章  中国完全能够养活自己

章节摘录

  上篇:全球粮食危机  第四章 世界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影响  4.1 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当这个目标受到严重威胁时,即出现了粮食危机。  事实上,粮食安全问题虽然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但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和国际社会所追求的核心政策目标,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直接动因是1972-1974年间暴发的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对粮食安全做了上述精辟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初,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世界粮食歉收,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的粮食产量同时下降。与此同时,前苏联一改过去国内粮食歉收就屠宰牲畜以降低粮食需求的做法,出人意料地进入了国际粮食市场,大量购买粮食。这些情况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供求关系出现异常紧张状态,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的粮食危机中,世界粮食库存锐减,世界粮食库存量与当年世界粮食消费量的比值由18%降到了14%,粮食供不应求的矛盾促使粮价上涨2倍多。在这次粮食危机中受害最大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根据第四次世界粮食普查,受粮食危机影响最严重国家的儿童接近1/2处于营养不足状态,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婴儿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5—8倍;一些最贫困的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由于无钱购买粮食或得不到国际社会援助,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人口非正常死亡率急剧上升。  粮食危机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大会,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足的世界宣言》。该宣言提出,“每个男子、妇女和儿童都有免于饥饿和营养不足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消灭饥饿是国际社会大家庭中每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有援助能力的其他国家的共同目标”。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还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该约定认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是一项国际性的责任,并要求有关国家为保证世界随时供应足够的基本食品,避免严重的粮食短缺,要保证稳步扩大粮食生产以减少产量和价格的波动。该约定还要求各国政府采取保证世界粮食库存量最低安全水平的政策,也就是要坚守粮食库存量与消费量比值不低于18%的安全线。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粮食安全的新定义,其内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新的定义包含了三项具体目标:一是确保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的供给;三是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这个新定义得到世界的认同。1996年11月在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内涵做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一概念又在之前基础上加入了质量上的需求。粮食安全概念的变化说明,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与不同时期的国际情况紧密相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国际性概念。  4.2 粮食危机实质是供给与价格问题  洞察粮食危机概念与目标的背后,我们可以将世界粮食问题最终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粮食生产和供给问题;二是粮食价格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粮食价格固然是由其本身的价值,即粮食生产过程中所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决定,但在具体时空条件下也受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同时,国际贸易体系中价格形成机制、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的政策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粮食价格。然而,从长期看,粮食危机实质是粮食生产和供应相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证粮食供给充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就不会发生。反之,粮食危机不可避免。  关于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问题,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各国都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业开展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灌溉技术不断发展,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应用,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农业投人品得到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同时,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经济学家,提出了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改造传统农业为主题的先进农业经济理论,一些国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上这些因素都使世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粮食危机之后,各国注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世界粮食供给明显改善。  印度实施绿色革命发展战略,1966年从墨西哥引进高产小麦品种,同时增加化肥、灌溉、农机等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1980年粮食产量从1966年的。7235万吨增至15237万吨,由粮食进口国变为粮食出口国。菲律宾结合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采取了增加投资、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于1966年实现了大米自给。在实行绿色革命的11个国家中,水稻单产20世纪80年代末比70年代初提高了63%,从而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一些国家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像以色列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它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  在此国际农业背景下,1986年世界银行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发表了题目为《贫困与饥饿——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和选择》的报告。世界银行在这篇报告中指出:“世界有丰富的食品,过去40年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快于空前未有的人口增长。世界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利用,那些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只要他们有钱买得起,就可以进口。而许多贫困国家和千百万贫困人口不能分享丰富的食品,他们的食品没有保障,主要是因为没有购买力。”换言之,由于农业绿色革命,世界各国都对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充满信心,并自然地把消除粮食危机的重点放在了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上。正如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所说,“普遍营养不足的根源往往不是粮食生产不足,而是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均”。  在20世纪80年代粮食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实际价格稳步下降。从1950-1984年,国际市场农产品实际价格下降了9.84%,其中粮食价格降幅最大,下降了12.27%。从1984-1995年,小麦价格持续下降。在这一时期,除1994-1995年间,大米的价格也保持下降走势。而在1984-1991年问,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也在持续下降。总体上,这一时期世界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粮食生产增长的速度高于粮食需求增长的速度,世界粮食实际价格稳步下降。  然而,这种粮食供给充足、粮价稳步走低的格局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过分地使用化肥、农药和过度地使用土地造成土壤日益贫瘠甚至退化,进而导致粮食增产乏力。其次,由于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占用了大量耕地,另一方面污染了耕地和淡水资源,温室效应也导致世界气候发生变化,农业自然灾害增多。这些因素造成世界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世界粮食需求却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又发现高产粮食中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低,长期用作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削弱人们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针对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高产品种粮食营养成分不足的问题,有的科学家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设想,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等培养出产量更高、更富于营养的农作物。然而,转基因技术被许多国家出于生物与基因安全的考虑加以抵制,在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中普遍应用转基因技术仍待时日。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悄然发生了转折,粮食由供求平衡逐步转向供求偏紧。随着粮食供求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暴发了波及世界的粮食危机。尽管由于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各国政府的快速反应以及现代人类社会庞大的运输能力,这次粮食危机并没有造成大量人口饥荒,但它造成一些国家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比以往更加深刻与持久。从长期粮食供求来看,目前这种粮食供求偏紧的矛盾还将持续下去,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头等大事。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2亿左右。这意味着世界必须在现有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再增产50%的粮食,才能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如果考虑工业、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对粮食消费越来越多的需求,粮食供给将面临严峻挑战。总而言之,这次世界粮食危机又使全球回到20世纪70年代曾经面对的、现在又似乎有些陌生的老问题,即我们如何才能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的问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

编辑推荐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粮安天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粮安天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内容全面,分析透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整本书结构非常清楚,唯一不足的是其中的数据有些旧。
  •   购书方便,节约时间和费用
  •   好书!,写的不错!
  •   官样文章,都是官话
  •   是领导讲话的汇编没意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