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杨丽  页数:267  

前言

  研究背景和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关注创新,关注农村是当今时代的两大重要主题。这两大主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需要形成全民创新的氛围和文化。乡土性技术创新是农村发展的内源性力量,它不仅在塑造全民创新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而且也是帮助农村贫困阶层脱贫致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乡土性技术创新(Indigenous Technology Innovation)是指产生于某一特殊的乡土文化或社会,来自于乡土知识和实际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民的不断试错经验累积的创新,它与研究机构或学术单位的专业性农业技术创新不同。无论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乡土性农业技术创新在我国大量存在,如山东寿光农民在当地蔬菜发展中不断进行的创新,不少立体种植、间作套种模式、光温控制技术就来源于菜农的生产实践。自办科研机构,获得专利和科技进步奖的农民大有人在,如山东青州黄楼镇花农李洪亮建立了山东仙客来研究所。乡土性农业技术创新对我国的农业具有重大贡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帮助社会困难群体脱贫致富,进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塑造全民创新文化,进而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抽出我国乡土性技术创新大量涌现的宏观背景为农业产业集群,分析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的内源式发展的关系,研究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原因、程序、传播及其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关系等问题。

作者简介

杨丽:山东轻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五项,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社科规划课题两项,参与多项省级课题。获得过山东省软科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书籍目录

第1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1 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1.1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1.1.2 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及主体研究  1.1.3 对影响农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的研究  1.1.4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与推广的研究 1.2 乡土性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2.1 国外学者关于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学者关于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及研究展望 1.3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内涵界定 1.4 本章小结第2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宏观背景——农业产业集群 2.1 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2.2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  2.2.1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  2.2.2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2.2.3 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 2.3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具体案例介绍  2.3.1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  2.3.2 山东青州花卉产业集群  2.3.3 福建省武平县的野生花木集群  2.3.4 山西太谷县的果菜产业集群  2.3.5 河北乐亭县的果菜产业集群  2.3.6 湖北仙桃黄鳝养殖业集群  2.3.7 其他农业产业集群 2.4 本章小结第3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 3.1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具体案例  3.1.1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  3.1.2 青州花卉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  3.1.3 湖北仙桃的黄鳝养殖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  3.1.4 福建省武平县的野生花木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  3.1.5 山西太谷县的果菜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  3.1.6 河北乐亭县的果菜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 3.2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  3.2.1 乡土性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集群初生期的重要诱因  3.2.2 乡土性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期的重要动力  3.2.3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合作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升级 3.3 本章小结  3.3.1 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的案例  3.3.2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第4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的内源式发展 4.1 农村的内源式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4.1.1 内源式发展的概念探讨  4.1.2 内源式发展的实践 4.2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发展模式的案例  4.2.1 寿光与青州农村的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内源式发展  4.2.2 诸城农村的外源式发展 4.3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发展模式的路径与绩效的比较  4.3.1 乡土性技术创新是内源式发展的起点,农业龙头企业是外源式发展的起点  4.3.2 发展过程的特征的比较:网状发展与线性发展  4.3.3 以乡土性技术创新为起点的内源式发展会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  4.3.4 以乡土性技术创新为起点的内源式发展会使发展的利益分配更有利于农民 4.4 以乡土性技术创新为起点的内源式发展会使县域经济的外向性更强 4.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发展状况调查 5.1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5.2 背景数据统计分析  5.2.1 受访人性别与年龄分布  5.2.2 受访人教育程度分布 ……第6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关系第7章 总论与展望附录一 寿光乡土性技术创新调查问卷附录二 青州的乡土性技术创新调查问卷附录三 图形目录附录四 表格目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2章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宏观背景——农业产业集群  乡土性技术创新在地理上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有的地区有零散的创新,有的地区有大量的创新,考察乡土性技术创新大量出现的地区,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大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农业产业集群。这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交流频繁,各种信息及经验类知识传播迅速,形成了产业集群特有的学习氛围。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空间和近距离的模仿的榜样,同时产业集群是一种创新网络,这种创新网络为乡土性技术创新提供了天然的价值增加途径,保证了创新的传播、交换和技术文化的不断更新,从供给方面为乡土性技术创新提供重大推力。另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农民提供了与市场的密集接触机会,从需求方面为乡土性技术创新提供重大引力。本部分主要对我国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宏观背景——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分析,下一部分分析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集群的互动演化机理。  2.1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全球化现象,既存在于工业、商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又存在于传统农业之中。国内外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高薪技术产业等领域,对传统的农业集群研究不多。学界一般认为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始于马歇尔(1920)的《经济学原理》,他对产业的地区性集聚做出了解释。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的《论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和保罗·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政治经济学期刊》1991年第3期)的发表,才引发了理论界对产生饊研究的热潮,并使得产业饊理论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编辑推荐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山东省科学基金项目,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Y2008H11)以及山东省软件科学项目,山东省乡土性技术创新及其激励机制研究(2008RKA159)的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