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李晓兵,宋玉章 主编  页数:320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愈加倍受社会相关领域的关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原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会计信息的需求增加,还表现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人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即决定于会计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会计教材建设是会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既是教师授课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和复习之本。没有好的适用教材,也就无从提高会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正因如此,我们以上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在编写设计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内容新颖。与我国现行会计改革同步,反映和吸收最新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和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专业技能。  2.循序渐进。教材整体内容定位恰当,条理清晰。在内容结构体系安排上体现了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以会计循环为框架,采用模块化设计,更加适合于教授与学习。在内容选择上考虑了不同阶段、不同知识结构学生的需要,适用于不同层次、多种知识结构的教学需要。  3.应用性强。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税收法规为依据,反映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实务操作技能,具有很好的指导应用性。为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全书每章前均设有本章学习要点;各章后均设有名词解释、课后分析案例、课后练习题(包括单选、多选、判断、业务处理等题型),便于学生检查巩固学习内容和锻炼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综合业务素质,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内容概要

本书与我国现行会计改革同步,反映和吸收了最新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和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专业技能。     本书内容新颖,循序渐进,应用性强。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学各专业方向、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各专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等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教材,也可作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企业会计、财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自学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模块一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处理基础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    第五节 财务报告模块二 资产的核算  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短期债权    第一节 货币资金    第二节 商业应收债权    第三节 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第四节 应收款项减值  第三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存货取得的核算    第三节 存货发出的核算    第四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四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取得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核算    第四节 固定资产期末计量及处置  第五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    第二节 其他资产  第六章 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与处置  第七章 投资    第一节 投资概述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四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模块三 权益的核算  第八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负债概述    第二节 流动负债的核算  第九章 非流动负债    第一节 长期借款    第二节 应付债券    第三节 长期应付款    第四节 预计负债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第二节 实收资本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第四节 留存收益模块四 损益的核算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    第二节 费用    第三节 政府补助    第四节 利润模块五 财务报告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一般企业报表附注

章节摘录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例如,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向。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编辑推荐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专业性与实用性统一,系统性与全面性兼具,能力点和知识点相结合,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练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形式新颖,可读性强。从实际需要出发,删繁就简,案例、知识链接、实训等板块有机集合,增强可读性,提高学习乐趣。  提供教学配套PPT课件及习题参考答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务会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编的很好!受益很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