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麦克威廉姆斯 编  页数:201  译者:钟慧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介绍初始访谈过程及理论依据的书籍,是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分析案例的不可多得的好书。全书共十章。第一、二章着重介绍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在治疗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介绍了作者本人作为一各执业治疗师的设置和访谈特点。之后的十八章中,分别介绍了案例分析的要素。通过丰富的临床例证,引导读者逐渐理解和认识动力学案例分析和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动力学分析指导下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目标的选择以及动力学分析与治疗关系的相互影响。显然,上述内容,对于初涉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园地的学习者是何等重要,正如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乔治·阿特伍先生所言:该书将是领域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书籍”。

作者简介

南希·麦克威廉姆斯(McWilliams,N.),phD,在新泽西州立大学应用与专业心理学研究生院教授精神分析与治疗课程,在新泽西弗莱明顿私人开业,专门从事心理动力学治疗及督导,她的著作《精神分析诊断——在临床过程中理解人格结构》,现已成为美国和海外许多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公认的教材,此外,麦克威廉斯姆斯博士还发表或参编了有关人格、心理治疗、心理诊断、性心理、女性心理学现代心理病理学等方面的论文与著作。

书籍目录

导言  关于主观性/投情性  关于做一名世纪之交的治疗师与心理治疗教师  关本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案例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基本目的  传统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  案例分析更多是为了治疗而非研究  小结第二章  访谈指导  我的初始谈风格  结束语  小结第三章  不可改变因素的评估  气质  对心理有直接影响的遗传性、先天性及医源性条件  脑外伤、疾病和中毒的不可逆后果  不可改变的身体条件  不可改变的生活处境  个人经历  小结第四章 心理发育的评估  对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一些警告和针对性评论  经典弗洛德理论和后弗洛伊德理论的心理发育模式及其临床应用  小结第五章  防御机制的评估  评估防御机制时的临床及研究注意事项  性格性与情境防御反应  评估防御机制的临床意义  小结第六章  情感的评估  移情/反移情中的情感  呈现问题时的情感状态  评估情感的诊断意义  准确理解情感的治疗意义  小结第七章  认同的评估  移情反应所提示的认同  认同、合并、内射以及主体间关系的影响  认同的临床意义  反向认同明显时的临床表现  民族的、宗教的、种族的、文化及亚文化的认同  小结第八章  关系模式的评估  在移情中的关系模式  治疗场合外的关系主题  关系模式对长程治疗及短程治疗的意义  小结第九章  自尊的评估第十章  病态信念的评估结束语附录:合同样本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认同感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个体认同”这个概念直到20世纪中期才成为正式的理论建构,就好比“儿童智能”直到18世纪才被当作特殊状态(Aries,1962),“青少年”这一概念直到19世纪末才提出(Hall,1904):艾立克·艾里克森(Erik Erikson,1950,1968)当时的著作为20世纪50、60年代的公众看待战后开始普遍存在的一类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当时人们普遍关注于“寻找自我”和饱受“认同危机”之苦,用艾里克森的话说就是寻求“自我定义”,他的观点恰恰迎合了时代精神。  艾里克森之所以能看穿动荡的、充斥着尖端技术的纷繁社会如何给芸芸众生带来了独特的心理挑战,是因为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他生活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美国土著文化中。假设我如历史上以前的人类那样,成长在一个稳定的、单纯的、原始民族的亲属群体中, “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压根就不成其为问题。我是我父母的孩子,整个社区的人都认识他们。如果我是男孩,也许长大后就子承父业;如果我是女孩,就会像我母亲那样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我的角色非常清晰,尽管我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但心理上的安全感是绝对可以保障的。我不必费神思虑我存在的意义,也不必担心我是否在重大事件中起重要作用。反之,如果我成长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陌生人走马灯似地变换,居无定所,无法亲近权威人士,而其他人总是以非人性化的方式对我的衣着、饮食、思想、情感及职业指手划脚,且互相矛盾,那么,理解“我是谁”以及“我在这个混乱状况中处于什么位置”就显得极其重要(Keniston,1971)。  单纯的、亲密无间的人文环境相对我们自身所处的复杂的、无个性特征的人文环境之间的差异比较,我有点夸大其词,之所以如此,只是想说明,发展稳固的认同感已经成为现代人心理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主题。即使在世界为数不多的部落文化中成长的人们,也不能够远离现代技术及混杂情感的渲染;处于现代社会高度技术发展文化中的人们所体验的认同挣扎,如今最多地影响着象征“文明”前哨的青少年及年轻成人。如果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患者能折射出他那个时代的精神,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都市人也似乎仍然相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他们来到弗洛伊德和其他精神分析先驱者的诊所,能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认同感与隐秘的愿望、动机、恐惧及自责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而现代患者求诊时往往需治疗师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谁。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51,1961)以及后来亨兹·郭霍(Heinz Kohut,1971,1977)的主要著作都指出,现今普遍流行的对认同感的追求具有某种技术上的治疗意义:人们需要在主观体验上感到被理解、被映照、被接纳、被认可。若某人的文化背景给他提供可依赖的、按惯例确定的、相伴一生的角色,他可能多半会根据自己内在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来判定“我是谁”,而这是一种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而生存,并直面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动机的能力。反之,在这种情况下,若只有借助于外界的评价才能体验自我认同,那就非常危险了,如遭解雇后会以为自己工作一无是处,或离婚后会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在缺乏适度支持的环境中,人们经常需要借助治疗师的帮助来体验并说出自己是谁,相信什么,感受如何,以及想要什么。这时,努力发展强大的、协调的自我感,可能是治疗的当务之急,当然,自我协调问题也可能伴随其他目标及问题的解决而迎刃而解。  自尊心  显而易见,即使是十分自信的人,其自尊心也可能相当脆弱。当遭到不期而至的挫折时,本来情绪一直很好的人也会突然采取消极行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想促使达到患者中等水平的自尊,其困难程度也远远超出治疗师的预期。这也许正说明,人类都拒绝改变自己的核心信念,因为如果我们甘愿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深层的态度,那就很可能受制于他人的思维控制技术。然而,我们确实希望尽快改变患者的态度,因为我们的天职就是努力劝说自我憎恨者,让他们相信自己并非生来就带着罪恶与错误。至少,我们希望确保治疗不会是雪上加霜,因为他们的自尊已岌岌可危。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自尊心的方法之一就是治疗师愿意被患者看成一个有瑕疵的人。因为这既是事实,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虽瑕犹荣的典范,如此一来,精神分析治疗师就向患者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尽管治疗师会犯错误或能力有限,但仍有能力帮助患者。以我看来,自体心理学对心理治疗技术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强调患者对治疗师幻想的破灭是不可避免的,并强调治疗师承担起投情失败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Wolf,1988)。看到一个权威承认自己的瑕缺却仍保持着自尊,这对患者而言往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使他更有可能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而坦然自若。  使自尊心更为稳固而可信的另一种治疗方法,涉及患者对绝对诚实的体验,即要求患者对自己和治疗师完全坦诚。经常,并不需要什么要求,治疗师接纳的态度,就能使患者倾泻心中的极度焦虑及羞愧交加,当患者开始重新评价上述倾诉时所提到的缺点,将会视其为平常的而非可怕的;或者尽管可怕,却并不代表自己人格的全部。支持患者符合现实的自尊(相对于自恋性自我夸大),并不意味着阿谀奉承或须反复“强化”他们的亮点。事实上,如果患者心里嘀咕“我的治疗师真是个好人,但对于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显然一无所知”,以上做法通常会弄巧成拙。即使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提高患者的基本自尊,动力学分析若能对患者特定的自尊要素洞若观火,将使治疗师避免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而事实上,这种伤害屡有发生。    请患者提问  在访谈结束前,我总是询问患者,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回答。这时候,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说,没什么要问的;他们感觉与我相处很愉快,并期待进一步与我合作。而有些患者,或许是因为对治疗很老练,又或许是因为天生具有敏锐的直觉,他们会说,并不想了解我的任何事情,因为他们感兴趣的是:自己对我有何猜测。其他患者则想知道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我的治疗取向是什么?我在哪接受的培训?我是否做过自我治疗?我有孩子吗?我有没有搬家或退休的打算?我身体健康吗?我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我对笃信宗教的人有什么看法?我的政治信仰是什么?我会不带一点偏见地面对独特的性取向者吗?我是否专门接受过针对创伤的训练?  我会言简意赅地直接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觉得,在决定雇佣某人时,要求对方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消费者的一个基本权利。尽管这样的质询确实总是暗示,可能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挖掘,然而,我认为,初始访谈似乎并非追究原委的最佳时机。双方仍然在缔结治疗契约;雇主(患者)尚未赋予治疗师开始解释其问题的权力。对于患者的心理形成意味深长的任何事情,无论是否已在之前的访谈中显现过,都将会通过移情反复再次出现。回答此类问题,我往往这样说:“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但是你能否先告诉我,为什么了解这些对你来说那么重要?”因为这种提问犹如探针(Weiss,1993),它可以帮助治疗师了解,在这些要求背后隐藏着患者什么样的想法。而在治疗开始后,我会对患者的问题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多地思考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而非简单作答。  尽管极为罕见,但确有人在初始访谈时,提出不合时宜的问题。例如,曾有患者问我是否有过同性恋关系;还有一次,患者问我是否有过婚外情。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既要诚实又要自我保护。我会说:“我能理解为什么了解这些对你来说很重要,但是,我的性生活对我来说是相当私密的事情,回答这个问题会让我很不舒服。你是否担心,因为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不能理解你?”诚实与坦露隐私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治疗师有分寸的回答可能会挫伤患者的好奇心,但也常常可使患者感到释然,因为他能同时感到治疗师的尊严和可依赖性。  让新患者准备提供个人史  除非治疗师在初始访谈时已经全面得到患者的个人史(这是培训治疗师的目标,但能做到者寥寥无几),否则在访谈结束前我会说:“今天就到这,我们下周二9点再见。下次,我希望全面了解你的个人情况——包括你的父母,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童年,对你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你的性生活史,你的工作史,你的治疗史,你的梦等等。这会使我了解一些来龙去脉,从而有助于理解你今天所谈的事情。所以,在下次访谈时,你是主角,你把你认为重要的任何事情告诉我;我要做的就是倾听你的诉说,并帮助你理解你的思想及情感所蕴含的意义:你看这样可以吗?”  我这样说,不仅仅是为了降低多数患者所感到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是所有涉人不明环境而又须敞开心扉的人所必然会产生的,还为了鼓励患者开始思考他/她的成长过程对当前问题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也会在治疗时间之外影响患者的生活。在我尚未获得足够的资料以确信理解患者的问题之前,这种做法也正好可以缓解我的焦虑情绪。  与患者分享动力学分析  一个完整的动力学分析远没有确定诊断那么简单,因为它至少包含了后面章节中所涵盖的八个主题。但是,与患者分享DSM诊断的原则.却同样适用于动力学分析,两者都应切记:所有假设都只是推论,具有局限性,应与患者共同检验其真实性,双方在不断理解患者心理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与完善这一假设:虽然分享动力学诊断应该有度有节,但患者随时有权知道治疗师对自己问题的假设:事实上,治疗师将问题起因及作用的初步结论告知患者,可以为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动力学分析,治疗师还应该就目前的推断假设与患者分享自己的治疗设想,治疗师的理念,应能转化为患者的希望和良好的治疗联盟。因此,治疗师也许可以这样说:“迄今为止,根据你的诉说,我能理解,你之所以会出现抑郁情绪,是因为你经历了如此之多的丧失,却从未真正地去哀伤;使你无法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家人谴责你‘自怨自艾’。你或许也发现,你对此及其他让你感觉无法渲泄的事又悲又恨;如果我们能触及这种悲伤及愤怒,你的抑郁情绪也许就会消除。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你的家庭具有先天的抑郁气质。看来,你以前并不了解上述这些,也没人帮助你了解为什么容易产生抑郁,更没人帮助你控制这种情绪。你认为是这样吗?”下面是另一种与患者交流动力学分析的可能方式:“听起来,你好像天生害羞,而且敏感;家人似乎也对此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帮助你勇敢地面对周围人。他们强把你拽进社交场合,令你如坐针毡,结果他们却总是好心办坏事。由于接二连三的社交失利,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个异类,所以,最终你只跟自己及自己的思想交流。你感到孤独,然而一旦产生想亲近别人的念头,又令你恐惧不已。于是,老板批评你时,你会更加自我封闭,以致于产生幻听。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你与别人交往时感到轻松自在,也包括我;其中还会涉及,如何看待那些你自认为使你异于常人的事情。一旦我们理解了你的某些困惑所蕴含的意义,我想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古怪。在这期间,如果你仍然出现幻听,也许你愿意考虑去看精神科医生,他们可以给你用点抗精神病的药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患者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的父母和看护者要么(1)忽视他们的情感(2)对他们的情感进行负面评价(“你在自怨自艾”)(3)以情感惩罚孩子(“我要让你为此而哭泣!”),要么(4)对他们的情感进行错误的归因(例如,“你不是真的嫉妒——你其实爱你的妹妹!”)。只要对患者的情感表示欢迎和感兴趣,治疗师就可弥补第一种过失;不加评判地指出患者的情感可减轻第二种过失的影响;鼓励安全的情感表达有助于避免第三种情况;准确地识别情感则对防止第四种情况有益。最有挑战性的矫正方法,也许是第四种。准确,可不总是轻易之事。治疗师自己的心理会给治疗中的投情设置无形的障碍。  为了阐明这一观点,让我简要介绍一位几年前我曾治疗过的患者。这是一位40岁的男性,在家里排行老三,他母亲特别渴望有个女儿,因此一直给他穿女孩子的衣服直到他约五岁,而且还不断跟他说:他不是个女孩,真令她失望。成年后,虽然心理上是异性恋,但他总是与女性保持距离,如果有女性在他周围,他就有种说不出的局促不安。他来治疗的目的是,希望治疗师帮助他亲近女性,并减轻其痛苦的孤独感。当我指出他对女性怀有无限的愤怒,并且再一次将愤怒移情到我身上,好象我就是那位认为他有不可弥补的缺陷而对他感到失望的母亲后,他似乎一下子就有所好转了。但是接下来,治疗却陷入了困境;即使我指出他的愤怒,似乎也无济于事。当我能够发现,对他来说更具驱动力的——也更困难的——情感是嫉妒时,治疗过程又出现了转机。他憎恨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拥有使他能被母亲所接受的一切(Klein,  1957)。他没法享受性生活,因为性生活的和谐需要欣赏而非憎恨他所缺乏的性器官。我猜想,我并不是第一个要花一点时间才能看出男性身上这种动力学的女性治疗师,因为多数女性更能认同女性对男性权力的嫉妒,而不是相反的情形;要理解一位男性对女性的嫉妒对他如此重要且不可抗拒,需要我们的投情产生一个飞跃。  在第八章,我讨论了如何从性爱的移情去理解患者心理的不同方面。现在,让我讲一个我经常遇到的经历,那是在我的一个督导/咨询小组中,一位男性治疗师报告他的女患者对他充满了欲望,并要求他成为她的情人。他对她也有爱、温柔、性吸引的感觉,但他们同时也很苦恼和愤怒,因为她使他没法继续工作——即做一名治疗师,并帮助她解决问题。他希望我和同行就这个案例对他进行督导,因为尽管他反复解释遵守职业界限的重要性,但患者就是充耳不闻,而他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拒绝她才不致对她造成伤害。他竭力不让她感到他在拒绝她和她的性;同时,他又努力使自己不受诱惑,尽管事实上她已经成功地吸引了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的翻译缘于一次聚会。2003年冬,参加北京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的几位中方教员,与“万千心理”图书总策划石铁及编辑李峰见面,共同商定如何选择翻译精神分析原著,并不断向国内人士推荐此方面的优秀著作。他们带来了一些原著以及设想:希望能有针对性地出版一批对心理治疗培训、对国内治疗师培养均有帮助的译作。从众多的书籍中,我们几位一下子被美国南希·麦克威廉姆斯的《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一书所吸引。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初始访谈过程及理论依据的书籍,是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分析案例的不可多得的好书。全书共十章。第一、二章着重介绍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在治疗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介绍了作者本人作为一名执业治疗师的治疗设置和访谈特点。之后的八章中,分别介绍了案例分析的要素,即:评估患者的气质、心理发育、防御方式、情感状况、认同倾向、关系模式、自尊需要和病态信念。每一章中,分别对要素的定义、相关研究、评估方法、评估意义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通过丰富的临床例证,引导读者逐渐理解和认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动力学分析指导下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目标的选择以及动力学分析与治疗关系的相互影响。显然,上述内容,对于初涉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园地的学习者是何等重要,正如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乔治·阿特伍德先生所言:“该书将是该领域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书籍。”  此书的另一特点是,具有扎实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作者综合了精神分析理论不同学派的研究成果,使许多临床现象能从精神分析的不同层面得到较为满意的解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将认知一行为主义和存在—人本主义贴切地融人案例分析要素的各章中,这也反映出作者在心理治疗理论方面融会贯通的大家风范。  我们不难看出,此书的出版符合出版社的初衷,因为它适合于任何一位对心理治疗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人士,当然,对心理治疗师的培训,提高治疗师理解当事人的能力;此书无疑是再恰当不过了。  此书将有助于精神分析理论取向的治疗师进一步了解初始访谈中案例分析的要点,如何将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不断锤炼动力学分析的能力,此书也有助于其他理论取向的心理治疗师从该书中强调的理解当事人的各种方法中获益,并把这种理解应用于他们自己的理论框架中去。同时,此书还有助于重视描述性诊断的精神科医生从该书中强调的释义性、直觉性分析方法中得到启发。  原著行文流畅,读着使人赏心悦目。本书的译文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著的这一特点。当然,能否达到这一目的,需由读者来判断。  李 鸣  2004年春于苏州

编辑推荐

  “该书语言优美,独特之处在于:它能指导读者如何从精神分析角度理解临床病例,对于任何理论取向的学习者及治疗师都极具价值。我预测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该书都将是领域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书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8条)

 
 

  •   几年前翻过这本书,现在买来仔细品读,真的是一本好书。作者思路清晰而富有条理性,在临床案例中把精神分析的工作方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示给读者,对于心理治疗师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很有帮助。
  •   这是精神分析治疗案例读物。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   对于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直接指导临床操作的好书。
  •   认识曾老师是上过他的精分课程,本人也是心理咨询师,以精神分析流派为主,在催眠和意象对话的方向做治疗工作,这本书不难读,直指内心而且对心理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拿来学习,我已经给自己的朋友推荐很多了。
  •   我们在学习心理咨询,在学“精神分析”。在做咨询。但说到督导案例时,我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做咨询的框架从八个维度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来访者。在汇报案例时,我会从八个维度和方面来呈现来访者。让我有更具体和可操作的东西。我还会继续读这本书,理解和“吃进”更多的内容。
  •   该书是万千心理系列丛书,出版时间长,信价比高。“动力学分析模式”是咨询领域的高端技术,该书对心理界同行交流学习极具价值。
  •   广济医院李鸣院长的课上用的教材,对于精神分析取向的诊断,提供了很系统的判断方向,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必不可少的案头书籍。
  •   要学习精神分析的话,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好的一本指导性的读本。对于将来从事心理咨询尤其是走精神分析方向的来说,这本说可谓是必读的书籍。从精神分析框架内分析患者,认识求助者的问题成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对于应用精神分析于患者的治疗中,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
  •   它是一本不错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专业书籍,对于精神分析理论比较难掌握,而此书作者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进行诠释,不仅是对理论的理解,更多的是采用了例证的方式,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   作为精神分析的初学者而言,McWilliams, Nancy 是我最喜欢的作者,她能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来介绍精神分析,条理非常清晰,看来她的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而某些大家的作品虽然非常出名, 但语言晦涩, 行文随意性大,写作时做自由联想,看起来就云里雾里,很是痛苦. 看完McWilliams, Nancy的文字之后总会给我很多领悟和启发, 很有助于我学习以精神分析对视角来看待病人.
  •   我是一名国家心理咨询师,02年就开始做咨询,学习了精神分析,但那个时候精神分析的书籍比较少,现在好多了,难得有这么多的精神分析的书,感谢作者和出版社。
  •   通俗易懂的精分案例解析,是想要学习精神分析人的良好入门书籍
  •   精神分析的理论著作不少,但是具体用案例来诠释理论,来演绎技术,来展示过程的不太容易见到。读这本书的感觉仿佛是在跟随导师见习。
  •   还没开始看,希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喜欢精神分析动力学的咨询师们,可以加我的QQ:768947316.。
  •   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作者了得,翻译优秀。非常喜欢的精神分析书籍。
  •   看完这本书,对精神疾病及其治疗过程会有基本的了解,对求知型的阅读者来说,深度也刚刚好.心疾不重的话,作为自我诊疗或给朋友帮忙的参考书应该没有问题.
  •   这是一本专业型的好书,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好帮手。多读几回后,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
  •   很不错的一本书,对了解精神分析在实际咨询中的应用很有帮助,推荐购买。
  •   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好书!
  •   这本书还算好的,是精神分析中的经典,很多感悟和贴切。就是货运太慢了
  •   精神分析的书一本情况比较难懂,这本书我看的时候感觉通俗易懂,正在阅读中。
  •   这本书写的相当好
    原作者很有水准,语言专业而且生动,看得出是个性情中人
    翻译也比较到位,基本上把原文的那种感觉都翻译出来了
    是心理学翻译中不多得的精品
    该书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比较大,基本搞心理咨询的人对这本书都有所了解
    所以对于有志于在心理咨询领域发展的朋友,推荐这本书
  •   真的是好书,易懂,思路也很清晰,对于心理动力学入门的朋友很有用,鼎力推荐~~
  •   上精神分析课程讲师的指定读物,已经有了复印本,又忍不住买下书,其实就因为它经典!
  •   读完了才来评论, 个人认为学习精神分析必读之,语言流畅,句句精粹
  •   这是一本很专业的精神分析辅助书,值得一读
  •   这本书不错,对精神分析初学者很有用啊
  •   本书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好教材。
  •   学精神分析可以看看这本书,挺棒的哦。
  •   精细地学习完这本书,使我们心理系的学生对心理动力学有更深刻以及更全面地了解!自行学习本书有一定的难度,最好在有专业背景的老师的带领下学习。
  •   对精神分析的学习有帮助
  •   精神分析永远的经典
  •   很满意的一本精神分析类的书
  •   读精神分析时。老师推荐的书目。
  •   Nancy McWilliams 的书必须赞啊!!!!!内容非常客观,值得阅读和借鉴。作者客观、实在的精神更是值得赞扬。
  •   本书并不是学院纯理论的教科书,字里行间能体现出作者在具体的分析活动中种种感触和体会。不晦涩不呆板,可读性比较强。
  •   这本专业书是结合李鸣教授的课程配套买的,自己看很不容易看懂,配合老师讲课能深入理解作者文章后面的专业。确实是难得的好专业书籍。
  •   督导推荐了这本书,果然很不错。像是一位功力高深的大师在娓娓道来她平日里是如何练功的。精神分析师的个人成长很需要这样的指导,练功是辛苦的,这样的书好比明灯。
    书的印刷质量也不错。
  •   心理咨询师必读的专业书籍!
  •   对于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很值得一看。
  •   案例解析,容易理解容易记住,这是我买本书的目的,粗读一边,感觉良好
  •   这是一本心理咨询中心必须要看的书籍,希望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和需要学习的朋友们认真拜读

    吧,从中学到的知识会使大家受益匪浅!
  •   这些书是我在看完万千心理“学会提问”后买来学习的!希望对以后自我内在的整理,家庭关系的建立有所帮助!爱自己,爱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过一生!
  •   万千心理系列的书还是值得买的。
  •   万千心理的书都不错
  •   有许多心理学的书籍是我想看的,但有许多书是我看不太懂的。但这一本书我却看的比较轻松,比较能看进去。也许是著者的文笔、也许是自己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总之,这是我看到的对自己有用且比较喜欢的心理学的书籍。
  •   从事心理咨询的都可以看看
  •   名副其实的好书,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你还没有找到督导师的话,这本书可一用.
  •   这本书很不错啊,适合心理咨询师学习补充。
  •   心理很有帮助
  •   很好的书,强烈推荐,是心理爱好者必读物
  •   心理
  •   对心理咨询师很有用
  •   对于刚刚走进咨询师道路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有指导意义的书籍!
  •   对临床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文笔优美,理论扎实,加上作者自己的实践功底,本书成为经典之作
  •   写的比较专业,有的地方还不甚了解。开篇写了一些关于咨询的方式、技巧、移情、认同、评估等等。所以看得比较慢。前几天看完了,觉得还有一些不是很理解,可能对于专业的东西,看书的注意力没那集中吧,可能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看会效果好一些。
  •   是精分学派的案例读本,实用,有价值
  •   脉络非常清晰,理解问题透彻.如果能吃透这本书,别的书也就不用看太多了.
  •   很好很实用的书籍,看看再试着去用对专业有一定帮助。
  •   类似这种十年前出版的专业书籍还能在当当上买到,真不错!
  •   适合于有精分基础的朋友们,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一些概念
  •   不仅有系统的理论,更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   很基础的书 很好的案例 不多说了 快来学吧
  •   有案例,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   我以为是全案例的,翻了一下突然发现,我错了。。。不过书还是非常好的,非常值得学习!
  •   基础知识加案例 写的很详细 也很真实 希望大家看看
  •   相当满意,也很喜欢,希望还有其他书籍可搜寻
  •   终于找到我喜欢的书籍,便宜而且质量好
  •   精分实操书籍
  •   万千的书不错,读书这个事情真的和个人有很大关系。好与不好,在于个人。
  •   书中谈到的许多方法很实用,象教科书一样让你在咨询实践中受益。
  •   心理学专用书,深入浅出,不枯燥,很受用!正在好好学习中……
  •   老师介绍的,不错
  •   很不错的书,最主要的就是上李鸣老师的课。
  •   最喜欢的老师推荐的哈 很不错啊 比较实际
  •   专业。感受到作者的客观,逻辑性强,丰富的经验。
  •   理论和实例相结合,非常实用。
  •   还没看,但是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是老师推荐的
  •   适合入门级读者阅读,很喜欢作者,坦白,细腻,具体。
  •   这本书太有价值了,值得专业的人士去学习!
  •   业余心理学爱好者,一直以来觉得精分学派长于思辩而已。看过这本书,觉得真是深刻到骨子里了。
  •   朋友推荐的,好书!
  •   好书!咨询师必备案头书。
  •   不错,一套好书
  •   学习精分的好书
  •   还是那句话,学习心理学都要看看的
  •   Nancy的这本书翻译的还不错,作者本人是个用词华丽的人,文笔非常好,但是对翻译的挑战就很大了,如果作者能把这本配套的那本一起翻译了就好了。
  •   很好的一本书,不过,要不读上个十遍、八遍的恐怕还吃不透呢~~
  •   内容丰富,值得研究。
  •   很不错的一本书,语言简洁易懂。读后受益匪浅,值得一读。
  •   怒了学习中。
  •   可惜了,缺货中,没买到
  •   继续品位中……
  •   第一次在当当网上购书,确实不错,很给力。本书绝对保证是正版,包装挺好。
  •   非常满意!头天晚上下的订单,第二天就到了,太快了!
  •   这本书,内容充实。实用
  •   适合专业人士阅读领悟
  •   很专业,最好有了一些精分基础的再读比较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