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中国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邢雷 编  页数:134  
Tag标签:无  

前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一直是团中央指导就业工作的着眼点。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创业成了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创业有利于带动就业,对于这一点,社会各界人士已经达成了共识。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宗旨是:为青少年科技工作服务,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为光大弘扬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服务。作为团中央直属、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募科技类基金会,在新的发展时期,运用公益事业广泛的影响力,按照团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展扶持青年科技创新,鼓励和引导青年创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基于此,我们联合全国青联、诺基亚公司共同发起了“YESPLAN-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计划”大型公益活动,以“青年创业,成就未来”为宗旨,在全国各高校开展包括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培训、青年创业计划大赛、青年创业基金扶持等项目,通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和实践指导青年实现自主创业。  2007年度“YESPLAN-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计划”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全国青联、诺基亚公司、各级领导、地方青联、企业家及各地学校领导老师等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诺基亚青年创业大讲堂”活动,已在全国19个城市,46所高校开展了51个场次的活动,有47位导师为两万余名大学生讲述了创业历程、感悟、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民谚云:“什么东西一点点就可以填满整个房间?答案是:点亮的明灯。”青年创业教育计划,为同学们点亮了通往创立自己人生事业的明灯,通过这盏明灯感受创业的酸甜苦辣。  编撰本书,不仅是作为对2007年度大讲堂工作的总结,对参与光华公益事业的青年创业导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更是为了鼓励和引导青年人自主创业,激发青年人的创业热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投身于“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去。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解决青年就业、缓解社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普阳。

内容概要

  《创业在中国:30位青年企业家的成功创业之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30位青年企业家的成功创业之路,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引导青年人自主创业,激发青年人的创业热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投身于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去。

书籍目录

故事篇张建华 冷门中的商机无限编者观点:做行为的赢家张湘辉 从打工皇帝到创业人士编者观点:看重自己,迈向远大目标马东晓 做自己命运之船的舵手编者观点:作运气的策划者钱守侠 先备一把避雨的伞编者观点:用实践去证实知识王学海 放低位置将是机遇的开端编者观点:找到你身边那颗成功的种子靳鑫 坚持就是收获编者观点:信念的绝对支撑曾勇 自我提拔才是创业编者观点:做一名希望主义者温邦彦 “力力在目”的创业精神编者观点:为创业抵押曾昌飚 挫折使我坚强编者观点:作策略的赢家张临平 知识就是金钱编者观点:桂冠只会戴在勤奋者头上励志篇……经验篇

章节摘录

  马东晓大学时是个理工科的学生,大学同学中他是唯一一个做律师的,到现在他都奇怪,自己的职业和专业竟然距离这么远。虽然如今他拥有令人羡慕的成绩,但他却一直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律师,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进行了一个什么样的创业,而只是踏踏实实地做了点事,在圈子里面也有些心得。  谦虚的态度是马东晓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法宝之一,同时,在人生的工作或创业道路上,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命运之船成功的舵手,是马东晓要传达给大家的最重要心得。  观点转折  马东晓1988年毕业于青岛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期间有些事情对他的影响与启发一直持续到今天,其中有一件事让他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班当时男生特别多,中文系的一个班和我们正好相反,女生特别多。于是,顺理成章的两个班达成联谊班级,经常举办活动。记得有一次辩论赛,我们定的主题为‘人生什么更重要,是努力奋斗还是机遇?’作为理工科的学生,高中开始就是从题海中泅渡到大学的,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地认为‘努力奋斗’更重要,大家对那句‘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的名言早就耳熟能详,并且我们以为中文系的同学也会这样想。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机遇’对一个人的成功更重要。他们列举了很多著名作家、政治人物,甚至许多改变历史的人物都是因为很偶然的因素才走向成功的。我当时很意外:原来努力奋斗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能使人成功,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这件事情当时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这是马东晓描述他大学时的一段小故事,在此之后他对“机遇”与“奋斗”之间的关系又考虑了很多,当他回顾他的发展经历时,他认为所有的成功始终穿插着这两方面的因素。  巧遇机会  大学毕业后马东晓被分配去了青岛电冰箱总厂,也就是现在海尔集团的前身,当时那是一个不到两千人的小企业。由于马东晓是学机械设计专业的,就分在了技术处工作。每个人一个大的绘图桌,每天面对大大小小的图纸,趴在上面画图。有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处长推门进来问办公室所有人:“你们谁知道青岛市专利局在哪儿?张经理(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有几个专利要申请。”技术处的屋子很大,大概有十七八个人,当时大家都埋着头没人回答。马东晓当时是新人,看没人回答就说:“我知道。”因为他记得坐公交车上班每天都会经过一个楼,门口挂的牌子上就写着“青岛市专利管理处”。处长说:“你知道那就你去问一下吧。”就这样,因为偶然看到一个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机构,因为碰巧被问到这个机构在什么地方,他从此踏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第二天马东晓就走进青岛市专利管理处,问他们申请专利有什么程序,专利处的人告诉他很简单,交一些材料和申请费用之后就可以了。由于当时海尔也是小有名气,效益不错,专利申请费用不是问题。于是,第三天马东晓就从厂里带了辆面包车把专利处的四五个同志接到生产车间参观,结果一圈走下来专利处的人说有几项技术可以申请专利。之后马东晓就经常跑专利处送图纸、照片之类的材料,大概几个月专利就申请下来了。很快厂里的人都传开了:厂里来了个大学生,帮厂里申请了好几个专利,很了不起。  马东晓自己心里想:“其实想想真的很简单,只不过去专利管理处送支票、送材料,然后专利就下来了。再想想其实就是因为我坐公交车知道了专利管理处在哪里。”再后来海尔不断从国外引进各种先进技术,经过技术改进申请专利成为海尔发展的动力。这得益于张瑞敏总裁超前的意识,虽然当时他对专利并不是很了解,但他曾经说过:“申请专利有多大用处我们不太清楚,但国外的大公司有很多,所以我们也要有。”回顾当时,马东晓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就是这样很朴素的想法成为日后海尔不断重视知识产权的动力,其实当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很弱,很多时候即使申请了专利也未必能得到真正有力的保护。但当时的重视申请专利的做法在今天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之后两三年间就申请了七八十个专利。到1992年海尔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后来发展成为了法律部。也就因为这些,马东晓离开技术部门,专门负责海尔法律事务。  再回首时,马东晓发现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  把握机遇  一旦遇到机遇就一定要把握住,决不轻言放弃。  马东晓又为大家讲了一个他参加工作之后第一次出差的经历:“当时青岛市有个行业管理机构:二轻局,1988年底二轻局发文给海尔,要求海尔派人代表青岛市去北京参加二轻产品科技成果展。由于当时生产任务繁忙,领导不愿让有经验的工程师离开岗位。而我当时作为技术处实习的大学生就被选中去二轻局开会。在会上我将会议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回到单位将会议安排的任务写成报告交给了领导。由于人手不够,领导顺势让我继续准备会议安排的填报材料和挑选产品等任务,我当时也欣然接受了这些工作安排。一直准备了近两个月,到了该去北京参展的时候,领导突然就对我说:那你去吧!”  在他离开学校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在技术处还是一个实习学生,从来没有想到单独承担工作任务,就要一个人代表单位肩负重要任务踏上去北京的路途。马东晓说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山东,第一次坐这么远的火车,第一次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当时觉得这个事情太复杂了,作为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学生,要独立完成这么重大的任务太困难了,但是他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的顾虑,决定去完成这个任务。然而,这次没有申请专利那么顺利了:“我自己到火车站联系了货运,委托单位制作了三个木箱,然后把三台电冰箱装到木箱里,再找车送到火车站,装到货运列车上。之后给自己买了火车票,乘坐客运列车到北京。结果非常不幸,在乘车当日我误了点,赶到火车站时火车已经开走了,更让我恐慌的是电冰箱已经随火车走了。情急之下,我当晚赶紧坐火车赶到天津,然后转长途汽车再到北京。当时没有高速公路,赶到北京站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晚上,天已经黑了,火车站提货处已经下班了,我就在北京站附近随便找了个小旅馆住了下来,焦急地等到第二天一早就去北京站找那三台冰箱,还好找到了。”一次胆战心惊的经历刚结束,没想到马东晓紧接着又要面对下一次:“找到冰箱紧接着就要去展览会场签名报到,主办方让我把冰箱运到科技情报文献馆,也就在现在中华世纪坛的位置。我第一次来北京,也不知道哪里能租到汽车,但当时北京站广场上有拉三轮的‘板爷’,我找了一个,把三台冰箱装上去,告诉他要去的地方,然后帮他一起把货装好。之后我就坐公交车先走了,到达展览馆我就在街边等着那位板爷,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还没来,我在风里面等着冷汗直往下流。心里琢磨着:我当时一个月工资才八十块钱,而一台冰箱是一千八百元左右,三台冰箱就是五千多元,如果那‘板爷’把冰箱拉回家了,我可既没有他的地址也没有留下任何单据啊,越想我越发毛,在冬天的寒风中我冷汗直冒!两个多小时后,那‘板爷’终于从长安街由东往西顶着西北风蹬过来了。又一次胆战心惊的经历!”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想到展览会上海尔的冰箱获了轻工部的奖,回单位后领导又表扬了马东晓。而这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马东晓心里清楚。但他更清楚的是:坚持下来赢得的就是成绩,而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马东晓也正是用坚持的信念去面对困难与坎坷的。  执著理想  由于在单位开始负责企业法律工作,他对法律渐渐地产生了兴趣,做一名优秀的律师成为马东晓的理想。于是他开始自学法律参加自考,1995年开始他报名参加了律师资格考试,因为完全没有法学基础,第一年没考过;第二年再考,还是没考过;第三年因为工作忙没有考;第四年报名再考,这次终于考过了。从1988年刚刚参加工作时接触专利,到最后通过国家律师资格考试,整整十年。马东晓从一个没有任何法学知识的理工科毕业生,到取得律师资格、具备多年知识产权诉讼经验的企业法律总监,其中的艰辛更不是几个小故事所能够反映出来的。其实现在想想,自己能够在法学的海洋里拼搏奋斗,完全是对法律的兴趣和做律师的理想支持着一步步走到今天。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有创业的冲动,但马东晓认为大学阶段,做的事情、交的朋友、学习的知识、积累的感悟对未来都非常重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成就人生的大目标,保持你的热情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最后,马东晓借用梁启超先生倡导的八个字送给大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业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