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心灵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英] 迈克尔·西戈  译者:张新立 等  
Tag标签:无  

前言

2007年8月初,我接到迈克尔·西戈(Michael Siegal)的电子邮件,言及他有本儿童认知研究的书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问我有无兴趣一阅甚或谋求以中文在中国出版。我知道他一直从事儿童认知研究,写作绝对不差,欣然同意。立刻,第一次英文清样稿就寄来了。正值暑假,时间宽松,我浏览一遍后,马上译好一个样章,对此书内容和价值作了介绍和评价,并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编辑申请出版。迈克尔和我相识于198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心理学系,我们都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不过,当年我是硕士出身、讲师资格的访问学者,而他是博士出身、副教授资格的该系“对外项目协调人”。不用说,我和他学术水平相差很远,但我们关系很好,受他照顾颇多。能够出版这本大费心血的译作,我深感在为国内儿童心理和教育界做点奉献之外,私下里对他也算个回报。说到这本译作,我必须提一提另一本书,那就是我们以他的研究资料为主,结合当时中国的有关研究,于1999年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一种新皮亚杰学派观》。那本书2005年已经第二次印刷发行。虽然该书当年冲击“中国图书奖”未果,但在国内儿童心理学界反响很好。令人尊敬的国内皮亚杰理论研究的前辈、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我的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卢溶教授为该书写序,国内其他儿童认知研究和皮亚杰理论研究的权威,如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西南大学李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熊哲宏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冯江平教授等,对该书都有很好的评价(愿借此机会对他们的鼓励表示我的感激之情)!现在这本译作可以视为那本书的姊妹篇,其范围有扩展,内容有深化,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有更新,观点和论据更为鲜明有力。其实,迈克尔这本书中所论及的专题,国内早有研究。当然,我猜测还是受国外研究的启发。诸如“瑞士军刀”的认知模式、认知或心理的模块论、儿童的心理理论、儿童的朴素理论、儿童对生物现象的认知、儿童的宇宙概念、儿童的疾病概念、儿童的语言交流、自闭症儿童和聋童、注意的神经机制等,包括学前科学教育和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有关此类课题的文章,在国内杂志上已屡见不鲜,一些硕士和博士论文也在做这些方面的研究。本书的新颖性、系统性和跨文化的广泛性,对国内这方面研究,必有极好的启迪和推动作用。迈克尔尽量把本书写得轻松易懂,以使读者面不限于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研究者,更便于有关教师和父母阅读,并了解和应用那些研究成果。就他的书名而言,就有这种意思。他的英文书名正标题的中文意思为“奇妙的心灵”,是说儿童的心理特别是儿童的认知能力真是令人惊奇而赞叹,副标题则十分浅显,直译就是“对儿童知道些什么的发现”,但实际上,这个“发现”的含义很深。让我这么说吧,以英语思维的人也许很容易从其英文题目联想到“奇妙的土地——美洲新大陆之发现”,而这正是其题目的醒目和巧妙之处。所以,我将副标题意译成“儿童认知研究的新发现”。在正文翻译中,我遵循他的意思,竭力在保证学术性基础上弄点轻松趣味出来。无奈他是个牛津大学的双料博士(他早年即从牛津大学取得一个哲学博士学位,中年时又去那儿拿了个理学博士学位),那种多年科学训练养成的思维方式加之其标准英语(Queen's English)的表达方式,使我哭笑不得。他提出一个看法,或表达某种疑问,或借助某项研究成果阐述某种观点,常常是一个主句接着就是从句套从句,长得要命。我曾数过某一个句子,竟有60多个单词!这种写法从英语来讲丝毫不乱,以英语思维的人看起来流畅自然;可翻译成中文,既要层次清楚,又要轻松易懂,就不那么容易了。我翻译过多本美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著作,从未如此为难过。好在我对自己的英文和中文水平尚有自信,又可和他随时网上商讨,甚至和他当面讨论(顺带说一句:我们久别重逢于2008年3月徐州师范大学,他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并讨论此书的出版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自序”中夸赞我是个“奇妙的”东道主的原因),再加上多做“译注”的方法,我觉得还是达到了他的本意。本书具体翻译人员为:张新立:第1章和第2章;曾江江,第3章;朱学庆,第4章;高阳,第5章;乔佳,第6章;刘睿,第7章;冯立伟,第8章。译作的每一章初稿,都由我逐字逐句校对后,返还原译者,由他们再做修改和校对。形成各章第二稿后,我做第二次校对和修改。在此基础上,我对全文统稿并修改润色形成第三稿。又由刘睿和高阳先后阅读全文,根据她们所提意见修改成第四稿及最后定稿。这样一来,时间难免拖得很长(整整一年的时间)!原作第二次清样寄来乃至2008年3月在英国出版,我们都还处在译作的校对和修改过程中。我认为,细致一点会使译作的质量更高一点。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感谢!尽管如此,译无止境,瑕疵难免,责任在我。还有几点重要说明:1.作者原先将采用别人的照片或图片在正文前统一列单,标明出处并致谢,而我将其分别对应到照片或图片下方。个别地方我以作者原注的形式标明在脚注里。凡照片或图片没有特殊说明,必是作者自己拥有其版权。甚至,有些照片或图片就是出自作者本人。2.原作中每一章第一部分并无标题,我根据中文习惯,自己拟定了一个。另外,其余各部分的英文标题,有些我也根据需要,做了修改。3.每一章后的注释,我们都翻译出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正文的有关阐述。参考文献将挂在“万千心理”的网站上,以便读者自己查阅文献出处。另外,所有“译注”都是我拟定的,希望有助于读者的阅读理解。“译注”若有误解之处,则请读者原谅。最后,我要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总策划石铁先生对译作出版的关注和对我的友谊,对编辑孙琦女士为译作版权谈判所承担的辛劳和就译作出版付出的劳动与关心,表示深深感谢!对牛津大学出版社驻北京代办处王思楠女士的版权斡旋工作及对我个人的理解与支持,也有一份感激送给她!当然,对原书作者迈克尔·西戈教授的慷慨大方,不辞繁难地解答翻译中的疑问以及对我翻译工作的“完全信任”,更是感激不尽!祝福各位读者,愿大家在阅读此书中得到收益和乐趣!为了儿童心理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努力!

内容概要

儿童天生就对外界和自身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但是,儿童认知的发展有什么性质和特点,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对此颇有争议。本书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泛研究,对传统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借助新颖而富何创见的新方法,给我们展示了儿童已经具有和能够具有的知识。本书探讨的专题包括:儿童对他人心理的理解特别是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和发现;儿童在天文和地理、食物和卫生、生命和死亡、数和算术等知识领域的认知研究;自闭症、语言包括聋童的哑语以及注意的脑机制等研究和成果。    本书由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撰写,对儿童心理及我们怎样更好地理解儿童进行了细敛而深刻的探讨,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迈克尔·西戈(Miehael Siegal)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意大利特列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夫人讲席教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西戈教授常年研究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尤其是聋童和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推理方面的发展。他的研究还延伸到成人脑损伤患者对数学和科学的理解。西格教授已有150多种研究成果发表。他是《英国发展心理学》杂志的副主编,《儿童发展》、《发展心理学》、《发展科学》及《认知科学潮流》等杂志编委。西戈教授休闲时喜爱烹饪、骑车、读书和旅行。

书籍目录

第1章  儿童对事物外表和实质的认知 一、儿童认知研究中的分歧和争议 二、关于儿童对事物实质和外表认知的传统观点 三、是“前概念”还是“真正的概念”?儿童交流技能和外表-实质辨别的研究 四、采用一个“工作模式”来研究儿童理解力的发展 注释第2章  语言和言语交流与儿童的心理理论 一、心理理论的意义 二、语言 三、心理理论推理 四、聋童的心理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五、心理理论推理和语法的关系 六、心理模块性和文化差异 注释第3章  儿童对天文和地理的认知 一、儿童对天文和地理认知的经典研究 二、对经典研究的质疑 三、具体方法的探讨:怎样就儿童知道些什么提问 四、我们的跨文化研究:对儿童天文和地理知识的再考察 五、儿童的宇宙学模式和方法论探讨 注释第4章  儿童对生物现象、食物和卫生的认知 一、必要的研究背景简介 二、儿童生物学知识领域中的概念改变 三、儿童对细菌和疾病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四、美国和印度儿童的污染和净化概念 五、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生物学、食物和卫生学的知识 六、保守的概念改变对激进的概念改变 注释第5章  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 一、生和死的特征与问题 二、儿童对生物遗传的理解 三、生命、死亡和来世的概念 注释第6章  儿童对数和算术的认知 一、从其他知识领域向数和算术领域的引介 二、数和计数能力的研究 三、语言和数的相互独立性 四、对儿童数量理解能力的再考察 五、认识部分与整体:儿童对分数和无穷数的理解 注释第7章  自闭症儿童和发展障碍儿童的认知 一、自闭症的有关说明 二、自闭症患者中的数字和艺术“专才” 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 四、语言在自闭症中的重要性 五、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与其社会生活障碍的关系 六、自闭症儿童对语音和言语的关注:自闭症与言语之因果关系的探讨 七、对自闭症连贯而整合的解释趋向 注释第8章  文化背景、言语交流与儿童认知 一、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为判断儿童认知而寻找恰当的问题及其背景 三、儿童对言语交流中“量的含义”的理解 四、对语言背景的关注 五、儿童概念知识和交流能力的特点 六、结论 注释

章节摘录

二、儿童对生物遗传的理解苏姗·凯蕾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颇有影响的研究,想探明儿童是否理解家庭环境决定不了孩子的身体特征(比如眼睛的颜色)。美国4~7岁的儿童大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王子和牧童》):牧人的儿子在皇室长大,而国王的儿子在牧人家庭长大。在测试开始之前,询问儿童两个控制问题以确定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这个小男孩在哪出生?他是在哪长大的?”如果回答正确,就可以问儿童一些测试问题,这些问题针对的是有关国王夫妇或牧人夫妇身体特征和思想观念方面双双对应的特征。比如:“当小男孩长大以后,他的眼睛会像国王一样是绿色的,还是会像牧羊人一样是棕色的?”“当小男孩长大以后,他会像牧羊人那样,认为臭鼬在黑暗中可以看见东西,还是会像国王那样,认为臭鼬在黑暗中看不见东西?”许多4岁儿童回答,无论是生活在皇室还是牧人家庭的那个男孩,他的身体特征和思想观念都是由养父母及其家庭环境所决定的。儿童要到7岁,才能经常回答出身体特征受生身父母影响,而思想观念受养父母影响。凯蕾和她的同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儿童只有在6岁以后,才开始把生物学对身体特征的影响从环境中区别开来,从而经历了在生物学理解方面的概念改变。在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其他研究支持了这些结论。例如,伦敦经济学校的社会人类学家丽塔·阿斯图蒂(Rita Astuti),曾旅行至非洲沿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对当地维佐(Vczo)儿童和成人询问了类似凯蕾及其同事提出的问题。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迈克尔·西戈的这本专著,力图分析儿童在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和  数等各种领域的知识是如何发展的。同时,他强调儿童如何通过与人交流而培育上的巨大差异。那些想从全球视角来研究认知发展的学生和研究者,在你们的行囊中放进这样一本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书,定会获益匪浅。  ——保罗·哈里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西戈在书中向其他研究者提出了心理挑战,他指出儿童具有健全而奇妙的认知能力,但先前的实证研究低估了它。相信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会给每位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带来乐趣。  ——苏咏芝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懂”的蓝图,即儿童怎样理解他周围的世界——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西戈教授仔细分析了过去五十年以来积累的大量科学数据,给我们揭示出富有理解力的幼儿在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心理学及其他许多学科领域所具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以前通常被视为儿童在其发展晚期才能获得。您无法拒绝西戈教授的观点:幼儿具有奇妙的心灵。  ——李康博士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所长、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编辑推荐

《奇妙的心灵:儿童认知研究的新发现》力图分析儿童在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和数等各种领域的知识是如何发展的。同时,书中强调了儿童如何通过与人交流而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也高度关注世界各种文化对儿童早期认知能力培育上的巨大差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奇妙的心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是一本不错有意思的书,想更多地了解儿童心理的人,可以去看看。
  •   东西不错,很好
  •   作者以海量研究佐证,告诉成人:儿童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他们可能已经具备许多知识,只是不能准确表达或者被成人误导或误读而已~只要我们用合理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他们会让我们惊叹。作者还把目光投向了自闭症儿童,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不过涉及到发展心理学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实验,非专业读者可能有些吃力
  •   可以看看的儿童心理书,一个澳大利亚的学者搞得心理方面的研究,可以看看。翻译的水平还不错!希望研究儿童心理的人,值得购买和阅读。
  •   《奇妙的心灵》这本书简介可能没介绍好,我买的有点过时了。不过还好,同事也能看,她的小孩小。
  •   特别是适合研究人员或教学人员
  •   书质比较一般,内容还行。不是特别新。
  •   很好~我喜欢,文字通俗易懂,又据科学性~
  •   大概看了一下,原以为是给小孩看的,结果是给家长看的,不过还是不错,
  •   又一本将因翻译问题而毁了的书...实在翻译得太拗口了
  •   如题。更换也要花时间的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