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职业生涯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轻工  作者:因克森  页数:356  字数:253000  译者:高中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面的理论和研究。本书中涵盖了职业生涯领域全面而广泛的观点,以及几乎所有关键的理论与研究。这些观点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咨询、组织行为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富于想象力的隐喻。作者从9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职业生涯,这些比喻像万花筒一样,帮助读者看到职业生涯的全貌以及各个组成部分。
丰富多样的案例。书中提供了50余个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其中不乏许多著名人物的职业轶事,也有大量来自真实生活的案例,有助于读者对目前的职业现状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深刻思索。
探索型个案研究学习。每章的职业生涯案例研究练习,让读者能够将书中的概念应用于实践,真正帮助读者实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在职业生涯求索的道路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作者简介

科尔·因克森教授 博士毕业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曾在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工作了近40年。他从1988年起,曾先后在新西兰5所大学担任管理学教授。他曾发表过60余篇学术论文,参与编写过30多部著作,独立发表过15部著作。最近,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包括《理解职业生涯——九种你必须了解的职业隐喻》《边缘化工作——达尼丁市商业素描》及《文化智力——跨文化工作和生活的智慧》。近年来,因克森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职业生涯,并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于2005年6月担任美国管理学会职业生涯分论坛主席,并于2003—2006年间担任新西兰高等教育委员会绩效研究小组主席,是新西兰心理学会与管理机构的成员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管理学会的荣誉成员。
译者简介:
高中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在读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组织管理系联合培养博士,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留学;曾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专业、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经济学学士与英语学士双学位;并以优异成绩免试保送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她是美国管理学会、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会员。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干部结构化面试题库开发等多项科研实践项目。她是国家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学术新人奖”获得者,并曾获得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优秀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新星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辽宁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表彰与奖励。曾在《管理世界》《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人才》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学术及专业文章。担任美国管理学会年会论文匿名评审,以及《管理@人》杂志“大师前沿”专栏特约撰稿人。

书籍目录

第 1 章 职业生涯与隐喻
第 2 章 职业生涯之认识自我
第 3 章 职业生涯之把握规律
第 4 章 职业生涯之主动出击
第 5 章 职业生涯之寻求契合
第 6 章 职业生涯之探索方向
第 7 章 职业生涯之定位人生
第 8 章 职业生涯之广积人脉
第 9 章 职业生涯之合理投资
第 10 章 职业生涯之创造意义
第 11 章 职业生涯实践
第 12 章 职业生涯咨询和隐喻

章节摘录

版权页:对那些拥有良好想象力的人们来说,前面讨论的世界观或许让他们形成了个体职业生涯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社会学观点引出了一个小人物的形象,他被巨大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些压力超出了他的控制。相比之下,心理学观点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人物,可能是迪克·惠廷顿 (Dick Whittington)类型或超人类型的人物,在一个充满阻碍的环境中,他为了寻求职业生涯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努力拼搏着。商务观点把员工视作“小蜜蜂”,员工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努力工作,沿着职业生涯途径快乐地前进着,而这些职业生涯途径是由支持性的雇主体贴地为了实现相互的利益而提供的。 在职业生涯思维中非常普遍的概念就是隐喻。隐喻代表了人类的一种自然倾向,在我们脑海中,通过具体化手段把复杂抽象的现象变得容易理解,并且尽可能人性化。在人类的思维与著作中,隐喻思维非常普遍(Ortony,1993)。并且因为与职业生涯相关的隐喻思维尤为普遍,这种思维极有可能扩展我们的理解,本书使用了一系列隐喻作为整体框架。 一个隐喻就是一段谈话,关于一个事物的观点在谈话中通过别的事物来代替,后者使用夸张的方式表达出了前者的一个特殊品质。这样,与其说“这个士兵强壮而残暴”,我们还不如说“这个士兵就是一头狮子”。“狮子”这个词汇包含了力量与残暴的极端形式,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而“强壮”与“残暴”这两个词汇缺乏这种冲击力。隐喻同样可以使我们运用单一词汇来概括复杂的品质。使用隐喻有其好处与不足。在人类思维过程中,隐喻是无法避免的自然属性(Ortony,1993)。人们以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思考。隐喻常常为我们提供印象深刻的图像来生动地概括这些现象,可谓“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隐喻同样可以鼓励人们表现出创造性,帮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另外,隐喻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促使其他观点能够结合背景进行分析。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抱怨道:“(隐喻就是)对词语人为而做作地使用……只不过是为了暗示错误观点、煽动情绪,然后误导判断”(Chia,1996引用)。为了理解他的意思,下次看电视广告时,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核实。寻找隐喻:房子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床就是一张魔法地毯,产品的顾客就是一个超级英雄,等等。登广告的人希望通过隐喻来劝说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在考虑这些广告时,我们要保持一些怀疑主义,寻求证据来支持这些隐喻,并认识到每个广告都有其局限性。1986年,加雷斯·摩根(Gareth Morgan)对组织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当时他出版了《组织的形象》(Images of Organization),这本非常精彩的书使用了多种隐喻法,并基于几个关键隐喻来分析组织,例如,“机器”、“器官”、“文化”、“大脑”以及“政治体系”。我们都知道组织拥有以上隐喻所描述的特征。例如,当一个组织被比喻为一台机器时,我们认为该组织高效、理性、严格并且缺乏灵活性。摩根认为,机器、器官、文化、大脑或者其他隐喻都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组织。每个隐喻都揭示着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这些组织都有共性。因为组织是复杂多面的,没有一个隐喻能够单独解释组织的所有特征。但是,从理性而言,一系列隐喻可以为这些组织提供一个全面的图像。假如摩根是正确的,再假设我们可以使用隐喻来说明我们对职业生涯的理解,那么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隐喻呢?使用隐喻描述职业生涯非常普遍。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发现,学者、顾问以及外行都开始在职业生涯著作中运用隐喻手法(Inkson,2002,2004;Inkson& Amundson,2002)。例如,我听说人们把自己的职业生涯隐喻为“ 搭乘连续航行的船”、“陷入泥潭的汽车”、“家庭储油缸”、“纸牌搭成的房子”、“挂满了疯狂镜子的房间”以及“一条直线”。这些隐喻都超越了最为详细的简历,刻画出了人们职业生涯的整体轮廓以及人们对职业生涯的情感。普通人、雇主以及媒体所使用的职业生涯隐喻也同样融入进了我们的观念之中。想想“职业生涯途径”、“职业生涯阶梯”、“职业生涯高原”、“快车”、“天花板”、“里程碑”以及“转折点”等词汇的共同点。上面这些词汇都代表了最普遍的职业生涯隐喻,即职业生涯就是旅途。但是,“旅途”仅是常用来描述职业生涯的众多隐喻的其中之一。其他频率比较高的隐喻例如,“玩游戏”、“办公室政治”、“板凳生活”、“ 开着的门”、“方枘圆凿”以及“生命中的故事”。学者们添加了诸如“职业生涯锚”(Schein,1993)、“职业生涯联赛”(Rosenbaum&Miller,1996)、“职业生涯方格”(Gunz,1989)以及“职业生涯手艺”(P0ehnell&A-mundson,2002)等术语来拓宽我们的理解。前面所介绍的两个术语,“多专长职业生涯”(Handy,1989)与“无边界职业生涯”(Arthhur&:Rousseau,1996),同样也是隐喻。在对一家大型英国公司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中,艾尔赛瓦德(El-Sawad,2005)归纳了八种隐喻,来描述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经验:旅途(例如,“职业生涯阶梯”)、竞赛(比如,“龟兔赛跑”)、园艺(比如,“公司蘑菇”)、监狱(比如,“生命审判”)、军队(比如,“进行着的战斗”)、学校监管(比如,“正看着你的肩膀”)、野蛮西部(比如,“小心后面”)、航海(比如,“踩水”)。霍尔和钱德勒 (Hall&Chandler,2005)对职业生涯的特殊机制进行了研究,也就是当职业生涯被人们比做“召唤”时,这种召唤一般来自上级。布莱特和普赖尔(Bright&Pryor,2005)则纯粹关注职业生涯的不可预测性,从而创造了“混沌”这个隐喻,从而也创造了“混沌理论”,对这个概念感兴趣的人又创造了另外一个职业生涯咨询的途径。以上所有隐喻都表达了他们看待职业生涯的不同观点,都对我们有着不同的启示。所有这些隐喻都可以激发我们以与从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职业生涯。

编辑推荐

《理解职业生涯:九种你必须了解的职业隐喻》编辑推荐: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突破职业倦怠,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面对职业选择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做出最合理的规划呢?让职业生涯领域真正的专家来告诉你答案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解职业生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我自己刚翻了一点,被朋友抢去看了,还没给我还,估计不错哦。
  •   不错,挺好的。有用
  •   刚刚收到,略翻了一下,感觉不错
  •   可看,而已
  •   从一个新的视角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看一看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