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区岩性油藏勘探认识与实践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萧德铭  页数:140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松辽大型陆相坳陷湖盆向斜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以大庆油田二十多年的勘探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岩性油藏的成因机制和发育类型,指出了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坳陷早期相对稳定的构造沉降为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创造了条件,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岩性油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错叠连片的河道砂体和大型三角洲前缘相带控制了岩性油藏的宏观分布,向斜区岩性油藏具有“近水梭台先得月”的成藏优势。为进一步实施精细勘探,提高岩性油藏的勘探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 第一节 构造及演化特征 第二节 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第二章 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烃源岩发育及演化特征 第二节 砂体发育及物性特征 第三节 盖层分布与评价 第四节 油气运移条件第三章 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区岩性油藏形成机制及模式 第一节 岩性油藏类型及分布 第二节 岩性油藏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第四节 岩性油藏成藏模式第四章 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区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第一节 构造对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 第二节 沉积环境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作用 第三节 断裂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作用 第四节 水动力环境对扶、杨油层岩性油藏分布的控制 第五节 烃源岩区内岩性油藏的形成 第六节 次生作用对扶、杨油层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  第一节 构造及演化特征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以中生代为主的大型陆相沉积盆地,总面积26×104km2。其中松辽盆地北部是指嫩江东段及松花江以北地区,面积12×104km2。盆地具有断、坳双层结构,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在晚古生代基底上形成了克拉通内裂谷盆地,产生了NE向及近SN向展布的断陷盆地群,早白垩世晚期到新生代发育了大型坳陷盆地,不仅形成了大庆长垣等大型构造油气藏,而且在向斜区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藏。  一、基底构造特征  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为宽阔的大洋,洋中散布着一系列孤立地块。晚古生代陆间洋壳的俯冲消减,陆间块体的拼贴增生和大陆的对接缝合,形成了松辽盆地基底。基底的演化控制了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发展。  1.盆地位于上地幔隆起区,其基底与莫霍面隆起呈镜像关系  松辽盆地对应于上地幔隆起区,重、磁异常图上都呈北东向宽缓的高值带。盆地基底与莫霍面隆起呈镜像关系。相对东西两侧,松辽盆地为莫霍面隆起区,莫霍面35km等深线圈定的区域大致相当于盆地范围,如图1—1所示。隆起中心在北安、大庆、长岭一线,以北北东20°左右轴向展布。最浅处小于29km。31km莫霍面等深线圈定的范围相当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反映了深部构造与盖层构造的一致性和对浅部构造的控制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区岩性油藏勘探认识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