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发地质学

出版时间:2007-3  出版社:石油工业  作者:李阳  页数:272  字数:450000  

内容概要

该书系统论述了油藏开发地质学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技术,在构造方面阐明了低级序断层及储层微构造的表征及其对剩余油形成分布的作用;在储层研究方面论述了隔夹层识别描述、流动单元、油藏流场、非均质分割作用研究方法技术;在油藏建模方面发展了油藏四维动态模型及仿真模型建模方法和技术;在剩余油研究方面提出了分割控油机制和定量描述技术。   本书可供油田开发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油藏开发地质学的内涵 第二节 油藏开发地质学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油藏开发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 油藏开发地质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五节 油藏开发地质学展望和发展趋势第二章 油藏构造研究 第一节 低级序断层描述 第二节 断层封闭性评价 第三节 微构造研究第三章 储层研究 第一节 储层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储层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储层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四节 裂缝型储层研究的理论及方法第四章 隔夹层研究 第一节 隔夹层概念 第二节 隔夹层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三节 隔夹层分布规律 第四节 夹层预测方法和技术 第五节 隔夹层模型第五章 储层微观研究 第一节 储层微观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储层微观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储层微观特征 第四节 储层微观特征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第一节 储层非均质性概念 第二节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 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 第四节 储层非均质性模型第七章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第一节 储层流动单元概念 第二节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 第三节 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第八章 油藏模型研究 第一节 油藏模型概念 第二节 油藏模型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油藏流场研究第九章 中高渗透砂岩油藏模型 第一节 中高渗透砂岩油藏静态模型 第二节 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动态模型第十章 低渗透砂岩油藏模型 第一节 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地质环境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预测和评价技术 第三节 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模型第十一章 剩余油研究 第一节 剩余油的内涵 第二节 剩余油研究方法技术 第三节 剩余油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四节 剩余油分布规律 第五节 剩余油模型第十二章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地质学研究 第一节 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控制因素 第二节 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类型 第三节 碳酸盐岩油藏模型的内涵及油藏建模 第四节 碳酸盐岩油藏模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论  油藏开发地质学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和油藏工程多学科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伴随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自20世纪30—50年代以油藏概念模型和一、二维研究为主的早期发展阶段,60—80年代以三维油藏静态模型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以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和四维模型为核心的成熟阶段,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油藏开发地质学已成为油藏开发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之一,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节 油藏开发地质学的内涵  油藏开发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为油藏构造、储层、流体及其在开发过程中的演化四大主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藏非均质性、及其导致的动静非耦合性对驱油的控制作用机理、相关表征方法与技术。其核心研究内容是油藏非均质性及其动态演化、非均质渗流机理、剩余油形成机理。油藏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一维、二维、三维、四维相结合,动、静相结合,研究、预测和表征油藏构造、地层、储层属性参数、储集砂体成因、隔夹层、流体等,及其非均质特征;揭示油藏内部结构和流体运动规律,阐明油田开发中剩余油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油藏工发地质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