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马建良,王春寿 主编  页数:248  字数:407000  

前言

  本书是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地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以地质作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起因、作用方式、过程和结果;阐述了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矿物岩石、地层等在成因上的关系和地壳在动力地质作用下运动、变化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演变历史;简要介绍了地球的起源和基本概况、地壳演变历史的研究依据、地质时代的划分及地壳发展阶段;增加了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的有关内容;同时还加入了实验指导的内容作为本书的附录,以满足学生技能性训练的需求。  为了突出体现地质作用在地球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本书把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地质构造以及其他地质现象的内容安排在相应的地质作用类型之后,在同一章内介绍,以使地质作用和由其产生的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更明确,内容更显紧凑,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每章内容之前都有内容提要,后面有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掌握要点、复习思考、巩固知识。  本书由马建良(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王春寿(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任主编;陈国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王少庆(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任副主编;曹基宏(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刘华和孙桂敏(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井春丽(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参编;由马建良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

内容概要

本书以地质作用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重点阐述了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起因、作用方式、过程和结果;说明了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矿物岩石、地层等在成因上的关系和地壳在动力地质作用下运动、变化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演变历史;简要介绍了地球的起源、形状、主要物理性质、圈层构造和物质组成,地壳演变历史的研究依据、地质时代的划分及地壳历史阶段,环境地质学的概念、地质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地质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地质学的内容和分科  第三节 地质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第四节 普通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节 地球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  第二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第二节 组成地壳的矿物  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地质作用概述 第一节 地质作用的概念 第二节 地质作用的类型 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壳运动概述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第三节 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第四节 大地构造理论学说简介 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活动的概念 第二节 岩浆的喷发活动 第三节 岩浆的侵入作用 第四节 岩浆岩 第五节 岩浆的成因及其作用 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概述  第二节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变质岩  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概述  第二节 地震的类型及地震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震预报与预防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复习思考题第八章 风化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 影响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风化壳及土壤  复习思考题第九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面流水概述  第二节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四节 水系类型  第五节 河流阶地  复习思考题第十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第二节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湖泊概述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第十二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洋概述 第二节 海水的剥蚀作用 第三节 海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复习思考题第十三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第十四章 风的地质作用第十五章 块体运动第十六章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及外生矿床第十七章 地壳的演变历史第十八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附录 实验指导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节 地球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  一、宇宙及天体  1.地球的起源  地球起源问题是同太阳系的起源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探讨地球的起源问题,首先了解目前太阳系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必要的:  (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太阳本身也以同一方向自转,这个特征称为太阳系天体运动的同向性。  (2)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非常接近于同一平面,并且这个平面与太阳自转赤道面的夹角不到6°,这个特征称为行星轨道运动的共面性。  (3)除水星外,其他所有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都很接近于圆轨道,这个特征称为行星轨道运动的近圆性。  关于地球的起源问题,已有相当长的探讨历史了。在古代,人们就曾探讨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形成问题,在此期间,逐渐形成了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要算是《圣经》中的“创世说”。在人类历史上,“创世说”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自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以后,天体演化的讨论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开始了对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真正科学探讨。1644年,笛卡儿(R.Descartes)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一个太阳系起源的学说,他认为太阳、行星和卫星是在宇宙物质涡流式的运动中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旋涡里形成的。一个世纪之后,布封(G.L.L.de Buffon)于1745年在《自然史》中提出第二个学说认为,一个巨量的物体,假定是彗星,曾与太阳碰撞,使太阳的物质分裂为碎块而飞散到太空中,形成了地球和行星。在布封之后的200年间,人们又提出了许多学说,这些学说基本倾向于笛卡儿的“一元论”,即太阳和行星由同一原始气体云凝缩而成;也有“二元论”观点,即认为行星物质是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普通地质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