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石油工业  作者:柳广弟  页数:345  

前言

  中国石油大学张万选、张厚福教授主编的《石油地质学》教材于1981年出版;1989年张厚福、张万选两位教授又对教材进行了修订,出版了《石油地质学》的第二版;1999年以张厚福教授为主编,组织我校一部分青年教师编写出版了新版《石油地质学》教材。1999年版《石油地质学》从教材体系到主要内容都继承了前两版《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框架,应为《石油地质学》的第三版。本次编写的《石油地质学》教材是在前三版的基础上,经前三版主编张厚福教授授权重新编写而成的。为了体现教材的延续性,充分尊重历史和老一代教师对教材建设的贡献,本书作为《石油地质学》的第四版。  本教材的编写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加强基础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发展新水平的原则,立足于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的阐述,充分反映成熟的新理论,突出中国石油地质特色。  本次编写的《石油地质学》对前三版教材的体系进行了调整,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建立教材体系。本教材首先介绍油气成藏要素(油气水、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使学生对地下客观存在的油气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阐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油气的生成、油气运移、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最后总结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加强了对石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阐述,注意吸收比较成熟的石油地质新理论和新概念(如未熟一低熟油理论、煤成油理论、压力对油气演化的影响、油气系统思想、流体封存箱和输导体系概念等),增加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内容,同时删除了一些尚不成熟和超出课程大纲的内容。为了突出中国石油地质特点,注意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与我国石油地质特征相结合,增加成熟的中国石油地质理论的内容,如源控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叠合盆地油气聚集规律等,加强中国含油气盆地和典型油气藏实例的介绍。本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强了天然气地质学的有关内容,其中特别充实了天然气成因的内容,增加了对天然气成藏原理方面的阐述。同时增加了对油气在盆地内部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征等内容。

内容概要

本书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介绍油气水特征、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现代油气生成的基本理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本书力求在系统阐述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近十年来石油地质学的最新进展,如未熟一低熟油理论、流体封存箱理论、天然气运聚动平衡与晚期成藏、深盆气与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和地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和测井)和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生产和科研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石油和天然气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第二节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油气勘探简史   一、世界油气勘探简史   二、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第四节 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一、石油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对石油地质学发展的贡献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第一节 石油沥青类与可燃有机矿产  第二节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   一、石油的概念   二、石油的族分和组分   三、石油的化学组成   四、石油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一、天然气的概念和产状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    一、油田水的概念及形成    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三、油田水的类型    四、油田水与油气的关系  第五节 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碳、氢同位素   一、碳、氢的同位素   二、油气中的稳定碳同位素   三、油气中的稳定氢同位素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一、孔隙性与孔隙度   二、渗透性和渗透率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四、孔隙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  第四节 其他岩类储集层   一、火山岩储集层   二、结晶岩储集层   三、泥质岩储集层  第五节 盖层及其封闭性    一、盖层类型    二、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    三、盖层宏观封闭性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的概念及度量    二、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一、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二、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方案  第三节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与背斜油气藏    二、断层圈闭与断层油气藏    三、岩体刺穿圈闭与岩体刺穿油气藏    四、裂缝性油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一、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二、地层超覆圈闭与地层超覆油气藏  第五节 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一、储集岩上倾尖灭圈闭与储集岩上倾尖灭油气藏    二、储集岩透镜体圈闭与储集岩透镜体油气藏    三、生物礁圈闭与生物礁油气藏  第六节 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一岩性圈闭与构造一岩性油气藏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第六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第八章 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和天然气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地下与石油和天然气共存的地质流体还有油田水。要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必须首先认识这些地质流体。本章将系统阐明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介绍石油、天然气中的碳、氢同位素特征。  第一节 石油沥青类与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它们多由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  有机岩是沉积岩的一部分,是由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遗体和其他矿物质堆积而成的。按其是否具有燃烧性能,可以区分为可燃有机岩和非可燃有机岩。  非可燃有机岩在自然界分布较广、种类繁多,如白垩、硅藻土、珊瑚礁块、有孔虫石灰岩、介壳石灰岩等等。  可燃有机岩的种类也很多,分布也很广,尤其是它们具有燃烧性能,是极为重要的能源物资,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它们的产状、特性、成因及分布规律,以便大力开发和利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油地质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1条)

 
 

  •   本书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介绍油气水特征、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现代油气生成的基本理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本书力求在系统阐述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近十年来石油地质学的最新进展,如未熟一低熟油理论、流体封存箱理论、天然气运聚动平衡与晚期成藏、深盆气与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和地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和测井)和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生产和科研人员参考。
  •   绪论 第一节 石油和天然气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第二节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油气勘探简史 一、世界油气勘探简史 二、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第四节 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一、石油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对石油地质学发展的贡献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第一节 石油沥青类与可燃有机矿产 第二节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 一、石油的概念 二、石油的族分和组分 三、石油的化学组成 四、石油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一、天然气的概念和产状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 一、油田水的概念及形成 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三、油田水的类型 四、油田水与油气的关系 第五节 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碳、氢同位素 一、碳、氢的同位素 二、油气中的稳定碳同位素 三、油气中的稳定氢同位素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一、孔隙性与孔隙度 二、渗透性和渗透率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四、孔隙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 第四节 其他岩类储集层 一、火山岩储集层 二、结晶岩储集层 三、泥质岩储集层 第五节 盖层及其封闭性 一、盖层类型 二、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 三、盖层宏观封闭性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的概念及度量 二、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一、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二、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方案 第三节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与背斜油气藏 二、断层圈闭与断层油气藏 三、岩体刺穿圈闭与岩体刺穿油气藏 四、裂缝性油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一、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二、地层超覆圈闭与地层超覆油气藏 第五节 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一、储集岩上倾尖灭圈闭与储集岩上倾尖灭油气藏 二、储集岩透镜体圈闭与储集岩透镜体油气藏 三、生物礁圈闭与生物礁油气藏 第六节 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岩性圈闭与构造—岩性油气藏 二、构造—地层圈闭与构造—地层油气藏 三、岩性—地层圈闭与岩性—地层油气藏 四、水动力圈闭与水动力油气藏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发展概况 一、无机成因说 二、有机成因说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一、原始有机质及其化学组成 二、干酪根 第三节 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 一、温度和时间的作用 二、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 三、催化作用和放射性作用 第四节 有机质演化与生烃模式 一、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划分 二、有机质演化的基本特征 三、有机质生烃模式 四、煤成油问题 五、压力在有机质演化和油气生成中的作用问题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一、天然气的生成特点 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基本特征 三、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鉴别 第六节 烃源岩 一、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二、烃源岩形成的地质环境 三、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七节 油源对比 一、油源对比原理 二、油源对比指标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第一节 与油气运移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二、岩石的润湿性 三、地层压力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 四、油气初次运移模式 五、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 第三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运移 一、油气二次运移的相态 二、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力的作用 三、油气二次运移中的流体势 四、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 五、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和距离 六、油气二次运移时期 第四节 流体封存箱与油气运移 一、流体封存箱的概念 二、流体封存箱的基本特征 三、流体封存箱的形成机理 四、流体封存箱与油气运移的关系第六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充足的油气来源 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三、有效的圈闭 四、良好的保存条件 第二节 油气在圈闭中的聚集过程 一、单一圈闭内中的油气聚集过程 二、油气在系列圈闭中的差异聚集 三、圈闭中油气的充注与混合过程 第三节 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一、天然气成藏过程的特殊性 二、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三、深盆气藏形成机理 四、天然气水合物 五、煤层气 第四节 油气藏的破坏及其产物 一、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地质作用 二、油气藏破坏的产物 第五节 油气藏的寿命和形成时间 一、油气藏的寿命 二、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 一、含油气盆地的基本特征 二、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第二节 油气系统 一、油气系统的概念及命名 二、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 三、油气系统的分类 第三节 油气田 一、油气田的概念 二、油气田的分类 第四节 油气聚集带 一、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二、油气聚集带的类型 三、有利的油气聚集带特征第八章 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第一节 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一、裂谷盆地的概念和构造特征 二、石油地质特征 三、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 四、典型实例 第二节 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一、前陆盆地的概念和构造特征 二、石油地质特征 三、油气藏分布规律 四、典型实例 第三节 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一、克拉通盆地的概念和构造特征 二、石油地质特征 三、油气藏分布规律 四、典型实例 第四节 叠合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一、叠合盆地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石油地质特征 三、油气分布规律 四、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第五节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一、资源与资源量的概念 二、世界油气资源 三、油气资源的地理分布 四、油气资源的盆地分布 五、油气资源的时代分布 六、油气资源的深度分布 第六节 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一、烃源岩和生排烃中心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二、二级构造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三、局部构造和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四、断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五、地层不整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参考文献
    绪论 第一节 石油和天然气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第二节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油气勘探简史 一、世界油气勘探简史 二、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第四节 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一、石油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对石油地质学发展的贡献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第一节 石油沥青类与可燃有机矿产 第二节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 一、石油的概念 二、石油的族分和组分 三、石油的化学组成 四、石油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一、天然气的概念和产状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 一、油田水的概念及形成 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三、油田水的类型 四、油田水与油气的关系 第五节 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碳、氢同位素 一、碳、氢的同位素 二、油气中的稳定碳同位素 三、油气中的稳定氢同位素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一、孔隙性与孔隙度 二、渗透性和渗透率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四、孔隙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二、影响碎屑
  •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和地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和测井)和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生产和科研人员参考。
  •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和天然气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地下与石油和天然气共存的地质流体还有油田水。要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必须首先认识这些地质流体。本章将系统阐明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介绍石油、天然气中的碳、氢同位素特征。
      第一节 石油沥青类与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它们多由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
    有机岩是沉积岩的一部分,是由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遗体和其他矿物质堆积而成的。按其是否具有燃烧性能,可以区分为可燃有机岩和非可燃有机岩。
    非可燃有机岩在自然界分布较广、种类繁多,如白垩、硅藻土、珊瑚礁块、有孔虫石灰岩、介壳石灰岩等等。
    可燃有机岩的种类也很多,分布也很广,尤其是它们具有燃烧性能,是极为重要的能源物资,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它们的产状、特性、成因及分布规律,以便大力开发和利用。
      ……
  •   挺权威的一本书 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有一拼
  •   石油大学的考研必备书,石油地质学经典教材,写的详细,适合考研,值得推荐啊
  •   石油地质学
  •   内容很棒,是从事石油地质工作的基础工具书。。。
  •   石油地质的最新教材,当当包装的很好,全新正版
  •   非常好的一本石油地质方面的书籍,介绍内容全面,适合所有地质专业的人员学习
  •   石油大学考研教材,蛮不错的一本石油地质方面的教材
    适合本科生考研,值得推荐,写的也比较详细的
  •   适合石油地质专业学习
  •   石油地质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较新
  •   我专业就是石油地质很实用啊
  •   这本书是我买来自学的,书的编排很有条理,原理解释的很细致,适合石油相关专业的同学。
  •   我是学管理类专业的,看这本书好费劲,不过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
  •   巩固一下基础知识
  •   书是正品,而且是最新出版的,很喜欢
  •   一直以来就听很多人说这本书好呢 看了 收获很大
  •   1月2号下的单,中间换了两次书,均是因为书脊开裂,今天已经是1月13号了,刚拿到的书书脊也是有问题的,虽不影响使用,但会让人心理里特别不舒服。第一次在当当买书就是这样,真够郁闷的!
  •   书很好,就是快递不是当当送的,选的刷卡不让刷卡,还得付现金,哎
  •   很满意,边角无破损情况。
  •   老版本的考研时用过,新版本的有挺多调整的地方。
  •   不错,就是物流有点慢啊
  •   很不错的书,看上去是正品。。
  •   感觉不错,挺好的,值得推荐
  •   考研需要啊
  •   专业课 必须得买呀
  •   书的质量挺满意的,是我想要的书,送货速度也很快
  •   速度挺快的,为了考研而战
  •   书很满意 快递速度也很快
  •   挺好的,就是选的便宜的邮寄方式物流慢点。
  •   很经点,很好,好
  •   是正版书,很好,好评,很满意!
  •   充实,受益匪浅
  •   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挺好的
  •   新的版本有新的面貌
  •   
    haoq
  •   很好很好啊,以后还会再买的啊
  •   内容翔实,石油地质专业的基础教材
  •   作为大多数石油院校的教材,很经典的一本书!
  •   对工作有一定帮助,具有参考价值。
  •   不错~纸质装订都不错
  •   看惯了我们学校用的查明蒋有录版的,柳广弟版的感觉比较薄一些,不过内容大同小异。
  •   快递挺快的,书看起来还不错,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
  •   书的印刷没有问题,很好。 就是书脊稍微有点皱,不影响阅读。
  •   不错。很新,质量好
  •   书是好书,可是我已经有一本了,谁想要?
  •   这本书我取消了订单
  •   纸张还好,可是内页字明显歪的&;hellip;&;hellip;反正没有知识错误就好&;hellip;&;hellip;
  •   整体还不错,书皮有损坏,而且能明显看出内容在纸张上的位置发生了倾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