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崇筠朱康福的石油人生

出版社:朱小鸽、 王志明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朱小鸽 著  页数:185  

前言

1950年8月底的一天,美国西部海岸城市旧金山市(San Francisco)的港口上,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启程前往中国香港。这是它的第17次航程。船上有128名中国留学生、教授等,他们是冲破了美国政府为阻止中国留学生回国而设置的重重障碍,坚决要求回国,最终被作为“无国籍难民”而“递送出境”的。我的爸爸朱康福、妈妈吴崇筠就在他们之中。历史注定了这将是一次不平凡的旅程。    尽管有不能去上层甲板等许多限制,大家只能挤在四等舱(大统舱,三层铺,据说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运大兵的)内,倒也热热闹闹,气氛欢乐,到处是“旧友相会”的欢快气氛。爸爸认识的“西南联大”(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友就有二十多人,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与爸爸同是化工系毕业的何宇等,都在这条船上。为纪念这一次意义非凡的航行,大家在客轮后甲板上合影留念。    就在照相的那块甲板的前面(向船头的方向)有个长方形的厅,横向因两边留出过道,比甲板的宽度要少些。竖向大概不到10米。厅里有楼梯通到下面黑暗的大统舱里。留学生们每天起来就爬上楼梯到这个厅里活动,吃饭、聊天、打桥牌,或是到光光的甲板上散步。这块小天地的统舱里和甲板上都有通往船前部的门,但都是锁着的。船上的职员和美国人有钥匙可以自由来往,留学生们是不准到船上的其他地方去的。    船先驶向洛杉矶(Los Angeles),然后又停泊檀香山(Honolulu)。每到停泊地点,留学生们都上岸游览一番。那时美国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也停泊在檀香山,“威尔逊总统号”离岸行驶时,该舰还未离港(行家们大概应能发现它正“升火待发”),远远地可以看到它的轮廓。留学生中许多人未曾见过航空母舰,都争着观看一番。船离开檀香山就横渡太平洋了。船上的中国学生已经“组织起来”,有人找到爸爸,说同学中有人带有一些资料的“缩微胶卷”,担心美国人找麻烦,打算分散携带,不要暴露,问他是否愿带一些,爸爸认为反正带回国去总也有用,所以一口答应。胶卷不多,放在妈妈一个唇膏管子内刚好。    在离日本还有一天多航程的那天早晨,船上的新闻广播说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成功,前述“大黄蜂号”正是登陆行动中的主力舰只(原来该舰由檀香山取“北线”最短距离,故而比客轮快得多)。顷刻之间,消息在同学们中传播开来,人人都感到一定的紧张,有不少同学更大骂“美国佬”。船到日本,还未靠岸,形势突然紧张起来,美军宪兵乘小艇上船,四等舱出口被封锁,船上广播不让四等舱“乘客”登岸。过了一会儿,船靠了岸,有更多美军上船,把赵忠尧教授等三位叫上岸扣押了。之后这批中国学生被严密地封闭在下层甲板与四等舱范围内,不许上岸。    何宇叔叔回忆说:“赵忠尧先生被美国特务押走后。邓稼先曾对我说,赵先生有些东西,我们大家分别把它们藏起来,不让美国人拿走。经过这几天在一起,我看你行。就把一个相当大的真空管交给我。还说我们当中还有一位CIT(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鲍文奎,我们大家要把他守住,别让美国特务把他抓走。第二天,邓稼先又说,真空管拿去放在一个女同学那里较妥。”    船到香港,别的乘客一批批上岸,却仍不许这批中国学生上岸。留学生中有些人的亲友在码头上挥手、呼喊,寻找亲人,找到了,却依然是“咫尺天涯”,只能拼命提高声音,喊上几句。第二天上午,港英当局派了小艇,艇首有一挺机关枪,艇上另有几个武装警察,把留学生们分批送到九龙一个码头。在那里等候全体到齐后,徒步走向深圳罗湖桥头。桥的中央有个铁门,就是“国境线”。港英当局沿通道布置了武装警察,分站两旁,直到桥头。桥的那一边,则早已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留学生们一到桥上,欢迎的人群一拥而上。一过铁门,手里拿的小件行李等马上被人“抢”去帮着拿,握手、叫嚷、拍肩膀,什么都有。爸爸妈妈那时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他们心里不断地喊着:“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呀!”那一天是1950年9月20日。    当时美国政府为了阻止中国留学生回国,愿意负担他们读博士的费用,承诺给他们找工作,在美国安家落户。他们都明明白白地知道,留在美国就有学位、有工作、有房子、有汽车。而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多年战争的摧残、西方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百年掠夺,真正是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但是,祖国在他们心中有着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位置。他们义无反顾地抛弃繁华,抛弃优裕的生活,抛弃先进优良的科研环境,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祖国。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再也不受欺辱。    这一船回国的邓稼先、赵忠尧、涂光炽、叶笃正、池际尚、庄逢甘、傅鹰、鲍文奎、沈善炯、余国琮、彭司勋、周镜等12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更多的人成为教授、总工程师及各个学科、领域的高级科技人员。    在横跨太平洋20多天的漫长航行中,妈妈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妈妈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就是我。

内容概要

  60年前,朱小鸽的妈妈吴崇筠、爸爸朱康福响应新中国的召唤,毅然决然中断在美国的博士学位学习,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进入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工作。从此,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风雨雨,他们始终没有离开他们钟爱的石油事业,为中国石油倾注了毕生精力。《图说石油人物:吴崇筠朱康福的石油人生》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们为中国石油而奉献的一生。

书籍目录

引言 一、青少年时代 二、红丝远系 三、比翼归来 四、创业之初 五、大庆会战 六、和平鸽松 七、矢志不渝 八、一蓑烟雨任平生 九、第二代石油人 结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中学时代的大量阅读,给爸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知识面宽,从不读死书。爸爸学习往往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举一反三,比别人更快地掌握新知识,而他看起来却学得很轻松。 初中时期,爸爸因为成绩优良,在班上始终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整个初中除第一学期之外,都享受免交学费的待遇。初中毕业后因成绩好免试升高中。 到1937年高中临结束时,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华北风云日紧,日寇侵略步步紧逼。同学中议论也增多了,有人希望能念完高中,毕业后考空军或军校,一定要从军跟日本鬼子拼一下;有同学表示要教育救国;爸爸则倾向于科学救国,要向“赛先生”找出路。所谓“赛先生”,指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口号中的“科学”,按英文译音,称民主为“德先生”、科学为“赛先生”。 不料,就在爸爸大考完毕时,我的祖母竟然一病不起,于1937年7月4日逝世。 抗战爆发,无锡也遭到轰炸,祖父带领全家人逃难,历经磨难于1938年元旦逃亡到昆明。 1938年春节后不久,爸爸进了昆明的昆华高中,插班高三下学期。昆华高中是云南省有名的第一位的高级中学,校长是留学法国回来的,但教育水平比江浙及平津差得远。在一定程度上,高三仅相当于私立无锡中学的高一,对爸爸来说上课连复习都谈不上。

编辑推荐

《吴崇筠朱康福的石油人生》朱小鸽是石油人物的第二代,他回顾了其父母二人为中国石油而奉献的一生经历,从他们的青少年时代讲起,一直到他们的去世,他们不仅为中国石油放弃了正在攻读的美国博士学位,而且还培养了第二代石油人,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每个中国人学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