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技术史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韦以宗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骨科技术史》一书是韦以宗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编著,并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初版约我作跋,因而有幸通览书稿,深感全书旁搜远绍,包举百端,纵横剖析,条分缕析,既重视技术挖掘,又深究理论阐述,是一部以华夏文化五千年成就为背景的中国骨科技术发展史。全书以科学和技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主线,从发掘、发现历代防治骨科疾病疗效确切、特色明显的技术中研究其科学内涵,并与中医药理论紧密结合,阐明其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从而为中医骨科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该领域的研究建树了新的里程碑。该书问世后,不仅使读者扩大了视野,洞悉我国中医骨科学博大精深及其历史渊源,更为我国中医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乃至管理等各方面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因而,已成为中医骨科工作者的工具书,备受学者重视和赞赏。我国新骨科学大师尚天裕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家顾云伍教授,以及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教授等均予以高度评价,指出该书对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我国独创的新骨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初版3万册,但短短数年间即出现“书市告罄,一册难求”的局面,可谓“纸贵洛阳”。韦以宗教授声名远播,成为海内外敬重的中医骨科学家。历史悠悠,光阴如箭。《中国骨科技术史》成书后的近30年间,九州大地正经历着亘古未有的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处处换了人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经历着巨大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交流、交融、交替,从而开启继承与创新的光辉历程,世人瞩目,学者沉思。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日:“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0”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古国,但对外来文化并不采取排他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她有能力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如佛教中国化便是历经唐宋间中国文化成功消化、整合异域文化的典型。

内容概要

本书是研究中国骨科学历史的一部较为系统的工具书。它为祖国医学在发掘和整理中医正骨学研究领域方面,填补了一项空白,同时为中国新骨科学的开创打开了一个窗口。    本书作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骨科史多年,注意从浩瀚的典籍及文献中,收集、整理并考证了历代骨科技术史料,探本求源,缕析脉络。全书取专题论述与编纂年史的形式,从骨科起源开始,概述了骨科的基本理论、诊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探索其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间的相互关系,在保持传统医学概念连贯性的基础上,以时代为顺序,比较全面地总结并阐述了中国骨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后编部分还介绍了西医骨科简史及中西医骨科的互相传播。    本书于1983年出版,本次再版增补了《理伤续断方》《永类钤方》和《回回药方》研究内容,并深入发掘整理武术伤科学派——少林寺学派的学术成就。对20世纪50年代后骨科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具有鉴古知今、推陈出新的价值。全书内容通俗易懂,附有插图101幅及骨科大事年表等,以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教学工作者、西医学习中医者、中西医骨科临床、科研医师及医学史研究工作者参考,并为医学院校和医院等图书馆所必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骨科的起源(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远古至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  外治法起源  第二节  早期的骨伤病知识  第三节  骨科萌芽  结语第二章  骨科基础理论形成(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梗况  第二节  理论形成的基础  第三节  生理病理的基础理论  第四节  病因病机的基础理论  第五节  诊断学的基础  第六节  治疗学的基础  结语第三章  骨科临证医学的进步(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梗况  第二节  创伤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第三节  筋骨痹、腰腿痛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第四节  骨痈疽、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结语第四章  骨科的形成(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960年)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梗况  第二节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创伤骨科早期的诊断学和治疗学  第四节  筋骨痹、腰腿痛辨证论治的形成  第五节  骨痈疽、骨肿瘤诊疗的进步  结语第五章  骨科的成长(宋、辽、金、元,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梗况  第二节  基础理论的进步  第三节  创伤骨科诊断学的进步  第四节  创伤骨科治疗学的进步  第五节  筋骨痹、腰腿痛辨证论治的进步  第六节  骨痈疽、骨肿瘤的诊疗  结语第六章  骨科的发展(明、前清时期,公元1368—1851年)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梗况  第二节  基础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危重创伤和内伤诊疗的发展——伤科两大学派治伤经验简介  第四节  开放性创伤和开放性骨折的诊疗经验  第五节  骨折、关节脱位的诊断和治疗学的发展  第六节  筋骨痹痛腰腿痛  第七节  骨痈疽骨肿瘤  结语第七章  中国特色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太平天国、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851—1999年)  第一节  社会和医学骨科概况  第二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著作和学术成就  第三节  西医骨科史概况及中西医骨科的互相传播  第四节  新中国骨科的发展  结语附篇  医案医话选  创伤类    攻逐瘀血治跌伤案四则    苏合香丸救跌坠昏死案    补气活血法治跌伤案二则    白及治伤损出血    振拍消瘀血案    威灵仙治创伤疼痛    紫藤香治金疮案    降真香、五倍子治金疮    葱白治伤    自然铜散接骨    一字方治跌伤案    妙应散治跌伤案    辨证论治跌损案五则    跌伤瘀血治验二案    补脾治金疮久溃不敛案    调理肝肾治金疮案    辨证论治杖疮案    辨证内治关节脱位后疼痛案二则    补气散瘀治验案二则    调补肝肾治伤案    过用克伐药误治案    滋阴调肝肾法治验二则    温补法治伤案三则    复元活血汤治伤验案二则    截肢案二则    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案    肩关节脱位复位案    肋骨骨折复位、固定治验案    理气活血治伤案    腰骶挫伤案    髋关节脱位整复案    髌骨骨折治验案    足跟损伤(跟腱撕裂)案    白矾治折伤  骨病类  ……中国骨科技术发展大事年表辑引典籍部分书名索引版本初版跋

章节摘录

插图:(二)内伤的诊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跌仆堕坠引起的瘀血为患,又称为内伤。《深师方》记有“病从高坠下伤内,血在腹聚不出”的治方。《中藏经》记,“病金疮血不止,脉大者死。病坠损、内伤,脉小弱者死”(《论诊杂病必死候》)①。《鬼遗方》也有“金疮内伤”的诊断名词。当时凡跌堕导致腹中有瘀血,内脏损伤者统称为内伤。葛洪对胸腹内伤治疗主张用攻下逐瘀法。此法是继承汉代《治百病方》治腹中瘀血的方法。他选用大黄、桃仁二味治瘀血不散或用大黄、地黄以逐瘀活血(见《外台秘要》,782页)。《深师方》也用此二味“病从高坠下伤内,血在腹聚不出”,还创“桃枝汤”(桃枝、芒硝、大黄、当归、甘草、桂心、虻虫、水蛭、桃仁)“治堕落瘀血”(均见《外台秘要》,778页)。对被打或跌仆所致全身经络有瘀血,葛洪主张用活血化瘀止痛药。如用头发、元胡索等治疗(见《外台秘要》,782页)。《鬼遗方》治金疮、内伤用活血化瘀的蛇衔、当归、川芎、白芷、泽兰、乌头等(见卷二)。这一时期,对创伤危重症候和内伤的诊断经验,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后世对创伤的辨证论治丰富了实践经验。二、开放性创伤的诊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把开放性创伤称“金疮”,开放性骨折又称“金疮中筋骨”。葛洪对防治伤口感染和破伤风十分重视。在《肘后方》中描写了被虎、熊、蛇、虫、牛、马等咬伤的病症,认为这些外伤的伤口,可因“毒气”而导致肿痛化脓,甚至中毒死。有的原有伤口,遇到异物或风、水也可导致“肿痛烦热”,根据这一认识,葛洪应用了药水或盐水冲洗创口以除毒。他选用了韭汁、葱白、板蓝所染的青布、葛根等药煎水洗伤口,然后再外敷,如“神黄膏”②、石灰之类药物。而每换一次药,都以盐水洗疮。葛洪这些论述和经验,见之于《外台秘要。卷廿九》引葛洪肘后方,如“马爵人伤疮有毒肿热疼痛。剥死马,马骨伤A-T,毒致欲死”。又“凡脱折折骨诸疮肿,慎不可当风卧湿……若中风则发痉,口噤,杀人”,“肘后方疗金疮,杏仁去皮尖,捣如泥,石灰粉等,以猪脂和之,淹足合煎,令杏仁黄……以涂疮上,El五六遍,愈。又方:烧故桑皮作灰,敷疮上,裹缚之,数日差,可解去”(《外台秘要》,785页)。又“葛洪治金疮方:从石灰厚壅裹之止血愈”(《医心方·卷十八》)。葛洪《肘后备急方》称“人体上先有疮,而乘马,马汗,若马毛人疮中,或但为马气所蒸,皆至肿痛烦热,人腹则杀人”。又葛洪《肘后备急方》说,“治为熊爪牙所伤毒痈方:煮葛根令浓以洗疮。又方:煮生铁令有味,以洗疮口。烧青布以熏疮口。毒即出”。

编辑推荐

《中国骨科技术史(第2版)》是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骨科技术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本书对骨科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启发很大
  •   内容水分少,版本精美,用俺河南话,中!
  •   很好,正版书,可以了解很多有关骨科的内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