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田兴军  页数:311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之一。    本书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入手,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动态变化、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书以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容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问题为主线,给读者一个框架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和参考,还可作为科普读物提供给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1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1  二、生物多样性的内涵2  三、生物多样性的等级层次3  四、濒临极限的生物多样性4  五、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历史概述6 第二节 遗传多样性6  一、遗传多样性的概念7  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8 第三节 物种多样性13  一、物种概念13  二、物种多样性的概念14  三、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16  四、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18 第四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19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分类19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20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内容21 第五节 景观多样性23  一、景观多样性的概念23  二、景观水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5  三、景观多样性的研究现状27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9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29  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文明29  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30  三、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33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35  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36  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5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47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49  一、利用生物多样性来保护和改善环境49  二、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废物的再循环49  三、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培育50  四、化学污染的生物治理50  五、生物多样性与虫害控制50  六、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暖的影响51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53 第一节 简单真核生物的出现及多细胞生物的初步发展53 第二节 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54 第三节 物种形成机制55  一、隔离机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56  二、杂交及染色体多倍化与物种形成58  三、染色体结构变异与物种形成62 第四节 大陆板块漂移与生物多样性63 第五节 地质年代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65 第六节 外来种--多样性的变动66  一、外来生物的现状68  二、外来生物的产生及其原因72  三、外来生物的重要意义77  四、外来生物的影响和危害77  五、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与控制81  六、外来生物的客观评价84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87 第一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灭绝88  一、背景灭绝与集群灭绝的性质与定义88  二、主要的集群灭绝事件89  三、背景灭绝与集群灭绝的联系89  四、集群灭绝的成因假说90  五、选择性灭绝与生物抗灾变能力91  六、生物灭绝的速率与周期性93  七、生物灭绝的进化意义93 第二节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93  一、淡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原因94  二、岛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01  三、陆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原因102  四、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原因107第五章 生物遗传多样性扩展及其安全109 第一节 遗传物质扩展的方式110  一、垂直基因传递110  二、水平基因传递110 第二节 转基因-生物遗传多样性扩展的新动力114  一、转基因及转基因产品的涵义114  二、转基因的重要性114  三、转基因植物的现状115  四、转基因的主要方法117  五、转基因与农作物的生物多样性121 第三节 基因漂流122  一、基因漂流的涵义122  二、影响基因漂流的因素126  三、控制基因漂移的方法128  四、基因漂移研究的新方法130 第四节 基因污染131  一、基因污染的概念131  二、基因污染的发生及危害132 第五节 转基因的生物安全性134  一、生物安全定义134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由来135  三、转基因技术的产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估135  四、由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所引发的其他问题138  五、国内外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管理政策与法规138  六、转基因产品的检测139  七、转基因知情权的维护142  八、转基因技术述评144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现状146 第一节 世界生物多样性现状146  一、世界现有物种资源146  二、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158  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62  四、物种多样性正在急剧改变166 第二节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169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169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75  三、中国生物物种知多少181  四、中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94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227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38 第一节 保护的原则和目标238  一、保护原则238  二、保护目标240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241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原理243  一、生物保护中的基本单元--ESU243  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244  三、meta-种群理论246  四、最小存活种群和种群生存力分析理论247  五、缓冲区和廊道理论247  六、物种共存假说248  七、物种灭绝与存活机理249  八、易地保护与就地保护252 第三节 保护区建设253  一、保护区建设的意义与对策253  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257  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263 第四节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265  一、中国自然保护区简史266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简介269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271 第一节 信息系统建设的手段和方法271  一、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相关技术简介271  二、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277 第二节 多样性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279  一、生物多样性信息的类型及特征279  二、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285 第三节 多样性信息系统资源与利用290  一、与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有关的站点290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CBIS) 294参考文献296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