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方程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杨国桢  页数:3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是我对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的一些思考和研究,大部分是近十年间陆续写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陆海兼具的国家,沿海民间和地方社会走向海洋的活动持续不断,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相当长的岁月里,海洋发展停滞在地方、民间的层次,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指向。从周秦到隋唐,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在黄土高原,以农为本奠定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地位,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盛世伟业,同时也养成依恋黄土地的社会心理和思维偏向。即使宋代以来因时局的变动和经济重心南移,国家向外用力的方向倾斜海洋,开辟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动过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也被视为一时权宜之计,而非根本性的选择。以致明清之际郑成功以海洋为根本,“与红夷(荷兰)较雄雌于海上”,收复台湾入版图,度被抗清的爱国志士误解,指责他“生既非智,死亦非忠”。在传统陆地思维定势的作用下,中国海洋发展的历史一再被忽视、曲解和误写。

作者简介

杨国桢,1940年3月生,福建龙岩人。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985工程”海洋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讲座教授。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1986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被评为全国第三批博士生导师。1987--2006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1988年起,为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经济史)学术带头人之一,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社会经济史和海洋历史文化研究,先后应邀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85—1986年)、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1994年)、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1996年)、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2000年)研究、讲学。1991年起,在指导博士生工作中开辟“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方向。1997年,倡议建立“中国海洋人文社会学”。2004年,倡议并获准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历史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海洋史学”二级学科。
有关中国海洋史的著作有:《明清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1997年)、《闽在海中—一自寻福建海洋发展史》(1998年)、《东溟水土——东南中国的海洋环境与经济开发》(2003年)。点校《西海纪游草》(收入《走向世界丛书》,1985年),主编《海洋与中国丛书》(8册,1998--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12册,2003--2006年)、《长共海涛论延平——纪念郑成动驱荷复台3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海洋发展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  人海和谐:新海洋观与21世纪的社会发展  倡议建立中国海洋人文社会学  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磨合  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与学科建设  论海洋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  海洋的概念与中国海洋发展  海洋文化研究与海洋文化建设  中国海洋史与海洋文化研究  海洋中国的现实思考第二篇  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与海洋史学 中国需要自己的海洋社会经济史 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 海洋迷失:中国史的一个误区 海洋人文类型:21世纪中国史学的新视野 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 从涉海历史到海洋整体史的思考 宋元泉州与亚洲海洋经济世界的互动 明清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6世纪东南中国与东亚贸易网络 中国船上社群与海外华人社群 禁烟运动中的粤海关与沿海贸易——英国收藏的豫堃致林则徐咨文考释 道光朝中西贸易的变化及其影响第三篇  明清海洋史研究 明代倭乱前的海上闽南与葡萄牙(1368—1549年) 葡萄牙人Chincheo贸易居留地探寻 17世纪海峡两岸贸易的大商人——商人Hambuan文书试探 籍贯分群还是海域分群——虚构的明末泉州三邑帮海商 郑成功与明末海洋社会权力的整合 跨越海洋的传奇——琉球久米陈氏家族史研究 洋商与大班——广东十三行文书初探 洋商与澳门——广东十三行文书续探 林则徐的海洋观与香港 林则徐与台湾征引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海洋发展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  人海和谐:新海洋观与21世纪的社会发展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现实中种种解不开的纠葛和冲突,令人感到社会发展离“地球村”的理想还很遥远。我们的时代充满色彩斑斓的图景,引发人们多视角的关注和思考,海洋发展问题就是其中的热点之一。海洋发展是人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开发、利用海洋实践活动,影响社会变迁的行为。在历史上,人类文明的发生都是地方性的,在各自的区域——民族——国家形成并发展出文明的不同样式。海洋文化是在海洋发展历史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类群体和个体的海洋性实践活动的方式,是与陆地文化相对应的文化类型。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对濒海的各民族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开放或封闭的区别。由于海洋环境不同,濒海各民族的适应方式不同,海洋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历史上文明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充满了误会、排斥、冲突、对抗,海洋文明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各种类型的海洋文明之间、各国海洋文明之间展开对话,在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提炼出全人类的海洋文明理念。  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拓展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3.61亿平方千米的海洋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0.8%,海洋水量比陆地的体积大14倍。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物,本属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自然障区。人类由于发明了舟船和各种技术工具,才逐渐走进海洋,对海洋的认识、开发、利用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从水面、水体到多维立体空间逐渐深化。从1872年“挑战者”号的全球海洋调查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海洋资源的大发现,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从海洋水面向水体、海底和海洋上空延伸。进入21世纪,与海洋战略地位提高相适应,人类社会迎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的“立体海洋”时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瀛海方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帮老师买的书,自己没看
  •   是我需要的,详实,不错
  •   不错,很有帮助啊。
  •   瀛海方程全书分三大部分,其一,海洋发展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其二,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与海洋史学;其三,明清海洋史研究,为学术性著作,作者杨国桢,1940年生,福建龙岩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985工程”海洋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近些年来学术成果颇丰,尤以研究海洋主题为主。发表达量专著论文等。概述阐述了,21世纪当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然而现实中种种解不开的纠葛和冲突,令人感到社会发展离“地球村”的理想还很遥远。其时代也充满色彩斑斓的图景,于是将引发人们多视角的关注和思考,海洋发展问题乃其中热点之一。海洋发展是人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开发、利用海洋实践活动,影响社会变迁的行为。在历史上,人类文明的发生都是地方性的,在各自的区域——民族——国家形成并发展出文明的不同样式。海洋文化是在海洋发展历史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类群体和个体的海洋性实践活动的方式,是与陆地文化相对应的文化类型。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对濒海的各民族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开放或封闭的区别。由于海洋环境不同,濒海各民族的适应方式不同,海洋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作者例举中国明清两代海洋史的研究,充分展示了历史上文明接触和交流,充满了误会、排斥、冲突、对抗,海洋文明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各种类型的海洋文明之间、各国海洋文明之间展开对话,在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并从中提炼出全人类的海洋文明理念,本书以新的全球海洋发展为写作思路。
  •   书很脏,压皱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