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东部”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徐志良 等编著  页数:236  

前言

  在海洋界工作久了,思考问题时,总是站在海洋的角度去思维去谋划。我进入海洋局之前,在原国家科委即现在的科技部工作了18年,也站在科技的角度谋划过一些问题,这也许是思维定势、习惯使然,无可厚非。但是,也有一些做海洋工作的同志,不完全被这种思维定势框住,而是以海洋为出发点,跳出海洋去寻求解决海洋问题的办法,这就形成了今天我们仍然感到是一项重要创新的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我由此而想到,所谓创新,首先就是对某种固有视野的超越、传统思维习惯的突破。  大地带的经济区划是全国性的国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今天国家仍然实行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宏观经济区域的划分。但同样处于国家版图上的管辖海域,却没有纳入这个区划,这当然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现实的态势已经大为改观,海洋已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联系世界的主要通道和国家缓解能源资源压力的接替带。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从区域开发出发,从发展新产业出发,都应该也必须把海洋放入全国范围进行区划或规划。中国“新东部”构想,正是站在全国国土规划这一基点上为海洋区域规划给出的一个命名,寻找到的一个切入点。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我国历史上海洋开发最好的形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尚未完成国家统一的台湾问题,能源、资源紧张与环境恶化问题,经济发展瓶颈问题,与周边沿海国家存在海洋划界问题等。可以说,这些重大的问题都与海洋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共和国的神经。

内容概要

中国必须选择一个成熟的区划方案来实施海洋开发。“新东部”经济区划是国家海洋局已开展的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基础上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顺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大趋势而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新东部”——海陆区划统筹构想的基本立意是:实现陆地区划与海域区划的国家统筹,把我国管辖海域纳入国家区域发展的宏观规划,实现国家在区域经济领域的海陆并重、陆海相接。    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整体上基于国家已经执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继续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宏观经济区划格局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赋予的权利和我国的主张,向海上自然拓展区划区间而形成的区划构想。它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划大势,体现了国家发展中海洋战略利益的重要地位,衔接了国家原有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经济地带区划,兼容了《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经济区域划分。同时也强调了海洋经济区域不同的区划特征,探讨了处于区域边界不确定状态下的区划问题,初步触及了处在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台港澳地区与大陆地区、其他海岛地区的经济区划涵盖问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宏观条件 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提出重大需求 二、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的条件与依据 三、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地理范围 四、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特征 五、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战略意义第二章 实施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一、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二、进行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三、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划分原则第三章 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方法 一、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指标 二、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方法 三、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计算和类型说明第四章 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分区框架 一、渤海海洋及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二、黄海及辽鲁苏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三、东海及沪浙闽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四、南海北部海域及粤桂琼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五、南海中南部岛礁海域经济区 六、台湾、香港、澳门特殊经济区 七、国际海底区域特别经济区第五章 影响中国“新东部”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 一、影响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制约中国“新东部”经济带发展因素的个案分析参考文献附录一 调研报告 浙江舟山市、岱山县调研报告 珠海市万山区桂山镇调研报告附录二 相关刊载 中国“新东部”海洋经济区划初探 论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地理边界问题 关于将海洋纳入经济区划视野的思考 中国海洋经济区划及特征初探 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发展的特征分析 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附录三 相关报道 两会建言:进行“新东部”经济区划 大力开发海洋资源 “新东部”:中国宏观经济区划新视野 蓝色海洋:可望单列中国“新东部” “新东部”构想:把海洋纳入国家经济区划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宏观条件  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提出重大需求  (一)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国海上方向的发展必须实现重大跨越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军事信息化的浪潮此起彼伏。海洋作为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空间,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全球战略格局的调整进程中,各大国纷纷调整战略,将海洋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制高点,纳入其国家战略竞争当中。各国在海洋的利益交织、力量交汇过程中,纠纷不断出现,矛盾错综复杂:既有领土、领海及海区划界之争,又有渔业、矿业资源之争;既有经济问题,又有政治、军事问题;既有历史的遗留问题,又有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矛盾和冲突集中在海洋问题上,使海洋问题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的一个突出热点。  海洋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洋相互通联的特性,海运的便捷、经济、大容量,使海洋具有国际交往的便利性。以海为媒,以海为路谋求发展,是世界经济活动的基本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对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转已经显示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战略力量汇集,各种矛盾和争端因大国背景变得更加复杂,使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也极为复杂。亚太地区各国大都临海,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往长期以来通过海路进行。亚太地区的经济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5%,地区进出口贸易超过世界贸易总量的50%,其中大部分依赖海上交通实现;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使该地区成为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目前,亚太地区汇聚了世界10个人口过亿国家中的5个(中、美、俄、日、印尼),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的3个(美、俄、中),7个有核国家中的5个(美、俄、中、印、巴),中、美、俄、日四大国在这里形成结构性战略互动关系,构成特定的区域性政治格局,世界各大战略力量之间的战略碰撞在地区内得到充分反映,并在各国的海洋政策中得到体现。地缘政治因素、尤其是海洋地缘因素,已经成为亚太各国处理国际关系、制定战略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从国家战略角度分析,我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背陆面海,陆地与海洋构成完整的地缘政治环境。二是周边强国林立、战略力量集中,容易产生战略碰撞。而亚太地区海上形势的发展,使海洋在中国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海上航运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东南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密集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前沿。在一个多元多样又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环境在总体上正在不断得到改善,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东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