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学研究文集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段汉武,范谊 主编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8年9月19日至20日,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外语教学》编辑部、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以及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海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以及国内2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从与会代表的论文中选取了31篇论文结集出版,这是我国国内海洋文学研究领域的第一本论文集,将对繁荣海洋文学创作,促进海洋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选入文集的论文主题主要涵盖了四大方面,即世界海洋文学的历史及现状、中国海洋文学的历史及现状、海洋文学与生态文明和海洋文学与人类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陆地大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海洋大国,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而且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主张管辖海域,形成了具有丰厚底蕴的海洋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孕育了丰富的中国海洋文学。    中国的海洋文学源远流长。2000年前的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可以看成是中国海洋文学的源头,《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看成是中国最早的海洋文学中的典范作品。中国的海洋文学同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或者说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艺术记录。例如,600年前的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就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西洋之旅不仅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而且以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为基础形成的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不仅可以看成是文学反映中国历史的范例,而且还可以看成是中国近代海洋文学的代表作品。西方也是如此,《荷马史诗》就是西方海洋文学的源头。荷马在他的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讲述的一系列优美故事表现了古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和寄托。在后来的西方文学中,海洋实际上同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众多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莎士比亚才既能创作出震撼人类心灵的伟大悲剧,又能创作出美丽动人的喜剧和奇幻无比的传奇剧。离开了海洋,就缺少了莎士比亚戏剧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外的文学历史表明,海洋文学是整个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领域,需要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总结和研究。

书籍目录

《金银岛》:“历史”与“成长”的双重变奏《最危险的游戏》中的海洋生态意识梅格斯的童诗《要是我是一个独腿海盗》中的海洋文化意识论日本《古事记》中的海洋论中国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学日本海洋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汉语涉海类语词命名考释三则“海洋文学”与类型学研究海洋诗歌:生命自由地吟唱——以“群岛诗群”为例班维尔《海》中的存在主义意识透视德语海洋文学综述从《海上扁舟》看斯蒂芬·克莱恩的自然观和人性观成长的复调——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海洋意象论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的大海功能法国现当代诗歌中的海洋诗学:从雨果到吉勒维克日本民间故事中的龙宫研究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古舟子咏》《十五岁的小船长》中的海洋精神透视《沃斯米娅跃出大海》中的海洋情结英美海洋小说述略及其典型文本《白鲸》中海洋精神的解读元明戏曲中海神的文化特点中国当代诗歌中的海洋书写《暴风雨》后的沉思:海洋文学概念探究《多佛海滩》的生态批评解读《古事记》中的海洋表象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关系《海狼》的叙事视角与主题研究Modernism.Modernity and the SeaBefriending Sea Creatures and Journeying through Life:Images of the Ocean inAustralian Children’S LiteratureA Voyage to China Swedish Travelogues from the 18 CenturySea Literature and World War One:a Positive StoryFrom Asia by Sea:Marco Pol0,Boiard0,and the First Western Fantasy of theChinese Maritime后记

章节摘录

  《金银岛》:“历史"与“成长"的双重变奏  熊艳  内容摘要:《金银岛》是19世纪末期英国新浪漫主义作家斯蒂文森的名作。在《金银岛》中被植入了鲜活的历史时间,隐藏着一个将历史与成长关联起来的重大主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成长小说”。《金银岛》可以被视作是反“东方主义”思维的文本。主人公也正是处在这样的反对殖民侵略,重归资本主义理性的历史交叉点上,经过了重重考验而最终成长起来。在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精明、进取、理性的精神。这不仅是他自我成长的结果,也体现了斯蒂文森对于重返资本主义正统精神的渴望,这种渴望和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理性主义一脉相承。  关键词:成长 历史时间 反“东方主义” 理性  作者简介:熊艳,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金银岛》是19世纪末期英国新浪漫主义作家斯蒂文森的名作,也是其众多文学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一篇。《金银岛》描写了一海上寻宝的精彩故事,可谓是海盗文学的集大成者。从1883年发表《金银岛》算起,至今已历时120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自15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以降,海盗文学就已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类型在欧洲文学中崛起,出现了诸多名篇。事实上,斯蒂文森的《金银岛》明显地受到了诸如笛福、华盛顿?欧文、艾伦?坡、金斯莱等英美前辈作家的影响和启发。斯蒂文森深化了这一文学类型,将其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遗憾的是,《金银岛》在读者的阅读视野里更多的是被处理成了一则单纯的冒险故事,惊险、跌宕的情节似乎是这部作品得以传世的唯一正当的理由。就像有人所认为的那样:“无可否认,惊险小说历来拥有大量读者,然而像《金银岛》这样一百多年来一直为全世界广大读者——不光是青少年——传诵和喜爱的作品并不多,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在构思布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的卓越技巧”(斯蒂文森前言5)。无疑,如此狭窄的阅读视阈矮化了《金银岛》屹立于文学史上的正当性。在这样低起点的僵化思维中是难以对这部名篇作出新的解读。事实上,多年以来,中国学界关于《金银岛》的研究成果是少之又少。  其实,在《金银岛》中隐藏着一个历史与成长相关联的重大主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成长小说”。  一、作为反“东方主义"文本的《金银岛》  《金银岛》的主人公吉姆?霍金斯因一个偶然的契机卷入到了成年人的纠葛中,在大海这一隐喻性的舞台上经受住了惊心动魄的考验,最终长大成人。聪慧、麻利的少年吉姆协助父亲在海边开了一爿客栈,过着平淡的日子。可是,老海盗比尔的出现打乱了他的生活秩序。比尔无所事事,酗酒成性。他的到来,给这个小地方的人们带了不祥的预感。大伙最怕听他讲故事。那些故事十分恐怖,都是关于绞刑、走板子、海上风暴、德赖托图加斯、在加勒比海南部横行不法的海盗和他们的巢穴之类(斯蒂文森7~8)。像这样,比尔的出现将“海盗”这一历史时间导入了吉姆所生活的静态的空间,解构了其现有生活的合理性,拓展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范围。总之,对少年吉姆来说,“刀疤脸”比尔扮演着一个启蒙者的角色。就在小说刚揭开序幕,比尔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这意味着他作为一个启蒙者的使命业已完成。耐人寻味的是,比尔给吉姆留下了一份标有详细地址的海上寻宝图。寻宝图显然就是一个将吉姆引向外部世界的话语文本。这个外部世界就是茫茫的大海。穿越大海就是吉姆走向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通过仪式”了。  那么由比尔所唤醒的历史时间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就很清楚地暗示了《金银岛》故事所发生的年代:“现在(公元17××年),我就拿起笔来,回到我父亲开设本葆将军客店的时代。当年,那个褐色的脸上有一道刀疤的老航海就在我们的店里下榻”(斯蒂文森5)。斯蒂文森并没有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他本人所生活的19世纪的中后期,而是将其前溯到了上一个世纪,这里显然是有着作家周到的用心。此外,吉姆家的店名叫做“本葆将军客店”。本葆将军(1653-1702)是英国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著名的海军中将,在英法海上征战中重伤致死。这样的暗示,更加强化了小说《金银岛》的历史时间。总之,从上面引述的“公元17×X年”这一暖昧的时间安排中,我们可以将其上下线分别设定在1700年和1799年,这正好就是18世纪的100年间。18世纪对于英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其中,有两件事最能够凸现英国这百年历史的特征,即大英帝国的形成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1707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立了“英格兰,不列颠王国”,并于1800年与爱尔兰制定合同法,在第二年成立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至于在海外的殖民地扩张,英国从17世纪前半期克伦威尔时代起就曾三次与荷兰交战,打破了此前由荷兰独占的海上商权和霸权。在整个18世纪期间,英国先后在欧洲、北美、印度和法国开战,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获胜,从而确立了英帝国的基础。在这期间,英国先后建设起了西印度殖民地、北美东岸的13个殖民地。尤其是在从1756年至1763年的7年之内,英国夺取了由法国占领的加拿大。在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克莱武打败了法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奠定了将印度变成殖民地的基础。至于说在《金银岛》中描写的猖狂的海盗活动则早在英国向海外积极扩张殖民地的活动之前就已出现。1692年,海盗托马斯·图首航阿拉伯和印度海岸,带回了价值数十万英镑的取自东方的金银,轰动一时。以他的这次航海为契机,所谓的“通向神话般的东方的海盗之路”得以形成(D,博廷64)。从那以后,到17世纪末期海盗人数急剧增长,他们从北美的巴哈马群岛出发,经过非洲的南部,远征东方海域从事抢劫,返航时在马达加斯加休整,补充燃料和淡水。这就是海盗黄金时期著名的“海盗的巡回”线(D,博廷14)。此外,在《金银岛》中提到了一行人所乘坐的“伊斯班袅拉号”停泊的基德港湾。这是以一个叫做基德的真实的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个基德就是17世纪中后期活跃在红海与印度洋之间的臭名昭著的海盗。1679年,基德开始以红海口的丕林岛为据点,袭击过往的阿拉伯船队,并把劫掠来的财宝分散埋藏在马达加斯加和红海上一些被称之为“基德船长的宝岛”上(D,博廷209)。总之,无论是海盗的猖獗还是英国大肆向海外进行殖民侵略活动,其主要的依据乃是在于自古以来西方对于东方财富的幻想。当然这样的幻想是西方固有的“东方主义”思维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正因为《金银岛》以大英帝国形成时期的殖民扩张和海盗活动为背景,就必然容易被解读为贯穿了“东方主义”视角的文本。正如论者所言:  但是,在《金银岛》引人入胜的情节下,却掩盖着东方主义的固定思维模式。小说中岛上的财富来自海盗对广义上的“东方”直接或间接的掠夺,金银岛及其财富就是小说中东方的代表,而藏宝图和宝藏之间的联系正是东方主义文本与东方之间的关系。此外,没有“土著”存在的金银岛作为客体化、对象化东方的代表,变成了西方人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总之,金银岛与现实的东方不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也反映了西方人头脑中歪曲的东方形象,是西方自身思维在东方的折射(陈兵牛振宇79)。  与此论点一脉相承的还有“《金银岛》虽然在题材上是一本探险小说,然而对于生活在大英帝国维多利亚王朝盛世的斯蒂文森来说,他想象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带有英帝国主义向外扩张的勃勃雄心和作为强大的宗主国臣民在身份和道德等方面的优越感”(许克琪刘须明59)。  问题是,《金银岛》果真就是一部贯穿着“东方主义”视角的作品吗?在笔者看来,问题恰恰相反,《金银岛》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东方主义”的文本。  众所周知,萨义德是这样来阐述“东方学”的,“东方学的一切都置于东方之外,东方学的意义更多地依赖于西方而不是东方,这一意义直接来源于西方的许多表述技巧,正是这些技巧使东方可见、可感,使东方在关于东方的话语中'存在'。而这些表述依赖的是公共机构、传统、习俗,为了达到某种理解效果而普遍认同的理解代码,而不是一个遥远的、面目不清的东方”(爱德华·萨义德29)。也就是说,所谓的东方是经过西方的眼光打量、型塑出来的一种关于东方的知识,而并非是实际存在着的东方。是“由那些描写东方的文本创造出来的”(爱德华·萨义德123)。东方是被“东方化”了的东方,成了被西方肆意想象和杜撰出来的文本,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对于东方的好奇和憧憬。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洋文学研究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只能作为一本入门的 有的文章没什么深度 没什么帮助
  •   及时的参考书
  •   觊觎已久,读来舒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