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程学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李月恩,王震亚,徐楠 编著  页数:145  
Tag标签:无  

前言

多年前,曾经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产品所体现出的个性与传统工业大批量生产的矛盾如何解决?”当时,我始终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后来,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可采用JIM(准时制)和FM(柔性制造)等方法展开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个性的需求。应该讲技术上的可行性没有问题,经济上的客观性也十分诱人,但是,几年下来,这些方法依然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为什么?与之相伴还有一个疑问:“设计个性是指产品特立独行的特点呢,还是设计师的个性思维的表达?”如果主要指产品的个性特点,那么存在生产组织困难大的问题;如果是后者,设计师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个性的表达一定能被市场接受?还很多,比如:设计有方法可循吗?设计过程能够控制吗?设计思维和设计运行遵循什么规则……恰恰是这些问题和疑问常常成为思考者思考的出发点,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许能够给思考者带来新的思路。在读工学博士学位期间,长期与试验和数据打交道,发现设计,甚至艺术的学习居然还可以从数理的角度进行解释。比如表达一条柔和曲线的时候,数学可以描述为:这条曲线的导数存在导数上的连续性,而且导数的导数连续。精练!当然,要想具体描述这条曲线,现有的数学公式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但这毕竟有别于原来接触的设计语言。当有一天偶然发现感性工程学(KanseiEnglrleering),立刻间,久违的亲切油然而生,Kansei成了我研究的重点。过程是艰难的,当然,在挑战中也体会到了乐趣。几年下来,成功申报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筹建和创立了第一座“感性工程学”实验室,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展开一系列合作交流。但是常常感到在研究中似乎缺少些参考和依据,国内很难找到一本有关感性工程学的书籍,很多其他同行也有同感。2007年我们得到了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号:Q2007F05)的支持,于是更加坚定了撰写一本感性工程学的基础性书籍的决心。感性工程学是什么?感性工程学干什么?感性工程学如何用?感性工程学走向何方?这是本书所要回答的4个关键问题,同时,这4个问题恰恰也构成了感性工程学整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本书中既继承前人研究的成果,又试图将此理论推进一步,寻找适合中国设计实际的一套感性工程化的方法和理论。

内容概要

感性工程学是什么,能干什么,如何使用,走向何方,这是本书所要回答的4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构成了感性工程学整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本书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将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努力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实际的感性工程化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再谈艺术、技术问题;2.什么是感性工程学;3.感性工程溯源;4.“感性”问题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5.“感性”问题工程解决方法;6.服装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7.血液分析仪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8.T恤衫外观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9.女性手机设计中感性工程学;10.按摩椅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ll.胸有成竹——电热水壶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    如果将设计比喻成一条通达消费者与生产之间的桥梁,那么,感性工程学则是形成桥梁的一根支柱。

书籍目录

第1章 再谈艺术、技术问题第2章 什么是感性工程学  2.1 感性工程学概述  2.1.1 感性工程学定义  2.1.2 感性工程学与设计  2.2 感性工程学的发展  2.2.1 感性工程学的基本脉络  2.2.2 日本感性工程学的典型应用  2.2.3 感性工程学的国内发展  2.3 感性工程学分类  2.3.1 依据研究方法的难易程度分类  2.3.2 其他分类方式第3章 感性工程溯源  3.1 感觉的含义  3.2 感性的含义  3.3 感性的工程化  3.3.1 感性认知  3.3.2 感觉是感性的第一表征  3.3.3 感觉的个体差异性  3.4 感觉的量化  3.4.1 控制论  3.4.2 计算机的模拟仿真  3.4.3 现代数学工具  3.4.4 测量学  3.5 感性工程学的学科背景  3.5.1 人机工程学  3.5.2 美学理论  3.5.3 设计心理学  3.5.4 设计思维第4章 “感性”问题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4.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较 4.2 定性分析  4.2.1 定性分析的概念  4.2.2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则  4.2.3 定性分析的方法  4.3 定量分析方法  4.3.1 定量分析的概念  4.3.2 定量分析的方法 4.4 应用软件  4.4.1 SPSS简介  4.4.2 MATL衄简介  4.4.3 优化设计方面第5章 “感性”问题的工程解决方法 5.1 感性工程学中的评价方法  5.1.1 维杰伊设计质量评价  5.1.2 PEST评价体系  5.1.3 五分析评析 5.2 市场调查中的量化法 5.3 专家综合评价法 5.4 层次分析法(AHP)  5.4.1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5.4.2 应用举例——在多种款式中挑选出满意的车型 5.5 语意差分法  5.5.1 感性工程学中的语意差分法  5.5.2 应用举例——用语意差分法构建感性工程学系统 5.6 形态分析法 5.7 人工神经网络法 ……第6章 服装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第7章 血液分析仪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第8章 T恤衫外观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第9章 女性手机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第10章 按摩椅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第11章 电热水壶设计中的感性工程学思考题参考文献附录A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附录B 日本感性工程学机构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再谈艺术、技术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自然学科的研究进展为社会学科的发展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景象,严密的逻辑、可靠的试验、精确的结果.都是社会学科研究所亟须的。虽然社会学科的研究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但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在研究社会学时拥有自然学科研究的手段,并应用于社会学的研究,而感性工程学可能是未来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正如任何新兴事物一样,现在的感性工程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而设计的目标是“产品”,目的是“人”。在这个论断里面包含着产品设计的诸多相关因素,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和使用者——“人”上面。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产品”和“人”之间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使各因素在此系统中能够良性运行,进而完成产品的使命,满足人的需求。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会发现对设计主体“产品”而言,尽管约束因素很多,但总可以对其逐步分析并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对于设计的客体“人”来说,因为牵涉到的因素更多,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多重耦合关系,即人与人类活动不符合经典数学的“集合”概念,也就是讲由初始条件A集合到最终结果B集合并非唯一,故无法建立起具有逻辑关系的数学模型。新兴的感性工程学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运而生的。对于艺术和美学的探究由来已久,而关于艺术和美的衡量标准更是一个长期命题。

后记

结稿之际,有关感性工程学的几个数据:2009年2月22日,依据互联网络检索,Google,约有159000项符合感性工学的查询结果,约有28700项符合karlselenglrleer、1ng的查询结果,约有313000项符合karisei的查询结果;Baldu,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52000篇:在国内几个主要的百科网站均有解释,维基百科英文版有较详细介绍。截至2008年12月,世界范围内有感性工程学有关的学会组织42个,其中欧洲14个,美国11个,亚洲6个,其他国际性组织11个,其中中国无有关学科分类和学术组织。感性工程学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属于新兴学科,其深度和广度还不能完全达到设计的要求,不过,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的确应该引起广大设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没有完全依据对传统感性工程学的认识和理解来撰写,而是根据现在学科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设计现状和趋势,综合考虑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的前提下编写而成。限于作者水平能力,错误甚至谬误可能会很多,还请各位学者、同仁批评指正!书中内容部分摘自网络媒体,由于资料繁多,时间久了,资料的来源和出处便出现模糊,如有不当请与笔者联系,在此先表示歉意和由衷的感谢!在书稿成书过程中非常感谢邹华跃编辑,本书从最初想法到今天成稿。邹老师一直在积极鼓励和严格要求。其专业水准及认真的态度将让我终生受益。对山东大学刘和山教授给予的人力和物力的无私支持;山东大学刘超、焦广霞为本书所做的资料整理和文字整理工作;对所有为本书的编写提供过帮助的人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非常感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同行的支持,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要特别感谢何人可教授、赵英新教授给予本书的评阅和建议。

编辑推荐

《感性工程学》: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生活,人们对于情感化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因此,感性工程学的作用愈发凸现。她将与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一道成为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形成21世纪产品设计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近20年感性工程学流行于欧美、日本  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猛,研究成果成倍增长  将成为本世纪产品设计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国内第一本专著  将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探索适合国情的感性工程化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承担多项省部级自然科研基金项目  积累下大量第一手实际设计案例  如果将设计比喻成一条通达消费者与生产之间的桥梁,那么,感性工程学是形成桥梁的一根支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感性工程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找到的唯一本关于感性工学的书
  •   比较全面,深度一般,因为只有这一本书可买,凑活看吧
  •   初略看了下,是我想要的东西
  •   写的一般般,但是感性工学的书没其他的,没办法就只得买它了。
  •   内容实在单调,字号大的惊人
  •   创新之处在哪里呢?弄了一些数学公式,分析方法放在书里面,蜻蜓点水,跟后面的是实证研究完全衔接不上。感性工程学的作为一门学科它自身的特性在哪里,似乎并没有交待,而只见出了生搬硬套!非常不客气的说!
  •   至今,国内的确没有一本详细介绍感性工学的书。这本书可以算是一个普及读本,从这点讲,我们应该感谢作者的努力付出。
    但是,这本书看完以后的确收获非常的少。书中所谓的案例与前面的理论内容脱节,对案例的描述过于简单,无法让人理解作者到底是怎么通过感性工学做设计的。说实话,案例的结论也过于肤浅。我发现一个现象,现在许多学设计的同学或是设计师,认为论文加上些数据会显得有说服力,因此把感性工学当做一个让自己论文或设计看起来好像有点深度,有点说服力工具。孰不知那些数据不但无法打动人,还让人觉得很肤浅,经常是一大段的数据得到一个非常浅显的结论。我认为这实在有违感性工程学的宗旨。
    我希望,作者(也许一楼发言的就是作者本人)能继续深入研究,把感性工程学研究清楚,在以后的著作中可以解决与设计脱节的问题。
  •   太理性了,我是看不懂啊
  •   亚马逊发货像蜗牛一样。别人网站都到了几天了。而你们还没发货。做个屁啊做。照这样下去还是关门算了。管理不上去就不要搞了。搞毛!!真是不该在这里买这些东西,烦死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