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尤仲杰 海洋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尤仲杰  页数:444  

内容概要

  《象山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对象是山港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连续调查与变化趋势分析,重点是沿象山港电厂建设运行后海洋环境的趋势性变化,全面分析和掌握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结构和海洋产业发展对港湾海洋生态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影响,避免因海洋开发造成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创建港湾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象山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汇集了3年来6个研究单位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第1章  象山港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  1.1  调查站位布设  1.2  海洋开发利用调查  1.3  渔业资源调查与分析  1.4  电厂运行对海洋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估  1.5  水动力环境调查与数值模拟  1.6  生态修复物种的研究与筛选  1.7  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与示范第2章  海洋生态环境  2.1  海域概况  2.2  海域水环境特征  2.3  象山港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  2.4  象山港营养盐污染特征及富营养化影响因子的相关性比较  2.5  象山港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2.6  多种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在象山港海域的应用及比较第3章  初级生产力  3.1  象山港海域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  3.2  电厂温排水对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3.3  初级生产力的差异第4章  海洋微生物  4.1  象山港海域微生物生态学  4.2  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微生物生态学  4.3  国华宁海电厂附近海域菌群多样性分析  4.4  微生物多样性的DGGE分析第5章  浮游植物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结论第6章  浮游动物  6.1  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6.2  象山港海域浮游挠足类分布及群落结构第7章  浮性鱼卵和仔鱼  7.1  调查方法  7.2  种类鉴定、计数及分析  7.3  出现频率及丰度的计算  7.4  种类组成  7.5  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  7.6  优势种组成及其优势度  7.7  定性样品中鱼卵和仔鱼的水年分布及出现百分比  7.8  鱼卵和仔幼鱼数量的季节水平分布与年际变化  7.9  象山港内鱼卵和仔幼鱼密度的分布特征  7.10  讨论第8章  底栖动物  8.1  海洋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8.2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  8.3  象山港大面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8.4  象山港大面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8.5  象山港大面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8.6  铁港春季菲律宾蛤仔苗种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第9章  潮间带生物  9.1  象山港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9.2  象山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9.3  象山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第10章  岛礁经济鱼虾类  10.1  材料与方法  10.2  结果与分析  10.3  讨论第11章  海洋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11.1  海洋开发利用现状  11.2  围垦工程对象山港水动力的影响  11.3  电厂运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第12章  海洋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  12.1  构建经济动物与海藻的复合培养体系研究——以紫菜为例  12.2  海藻与经济动物复合养殖研究——以紫菜与彩虹明樱蛤为例  12.3  海洋红藻坛紫菜叶状体的氮营养动力学研究  12.4  坛紫菜可视化个体生长模型的构建  12.5  海水围塘生态栽培坛紫菜的技术体系  12.6  海水养殖围塘中经济海藻栽培试验及其氮磷纠正效应  12.7  坛紫菜在复合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模型  12.8  生态养殖坛紫菜纠正海水养殖围塘中养殖富营养化的模型  12.9  海水养殖网箱的生态养殖研究——以紫菜为例  12.10  象山港海域中定点漂浮物的大型海藻演变  12.11  海域生态环境修复的大型海藻选择  12.12  紫菜养殖海域生态环境修复  12.13  象山港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探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6.2.3 讨论  6.2.3.1 象山港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季节分布  1)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特点  本次调查分析鉴定了定性和定量样品的浮游桡足类种类,定性样品用水平拖网采集,代表的是海水表层的浮游桡足类,而定量样品则是垂直立体采集,代表断面水层的浮游桡足类。两种不同的采样方式代表不同水层的浮游桡足类的分布特点,这也使记录浮游桡足的种类及优势种有所不同,定性样品中记录的种类数往往多于定量样品。  从所记录的桡足类种类上来看,2007年冬、春季海区浮游桡足类种类数分别为4种和11种,夏、秋季为18种和14种;2008年冬、春季海区浮游桡足类种类数分别为11种和13种,夏、秋季为26种和16种;2009年冬、春季海区浮游桡足类种类数分别为8种和13种,因此调查期间全年各季节中浮游桡足类种类具有“冬春季较少,夏秋季相对较多”的特点,夏季种类最多,冬季种类最少,符合东海区的一般规律。  ①定性样品不同季节浮游桡足类优势种组成特点  从冬季的优势种来看,2007年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墨氏胸刺水蚤,占总数的73%。2008年和2009年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墨氏胸刺水蚤和瘦尾胸刺水蚤,两者分别占2008年冬季浮游桡足类总数的26%和29%,占2009年冬季浮游桡足类总数的28%和25%。从中可以看出墨氏胸刺水蚤为冬季特有的优势种,在3年中所占的数量比例均位于首位。  从春季的优势种来看,2007年春季优势种为针刺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占总数的31%和18%。2008年和2009年的优势种均为墨氏胸刺水蚤和瘦尾胸刺水蚤,两者分别占2008年春季总数的31%和18%,占2009年春季总数的29%和35%。因此,这3年冬季的优势种也往往在春季时仍大量存在成为优势种。这种情形在夏、秋季节也同样存在。  调查显示,针刺拟哲水蚤和长腹剑水蚤是2007年夏季时的优势种,分别占总数的25%和26%,2008年的优势种则为太平洋纺锤水蚤,占总数的56%。至秋季时,优势种仍与夏季相同,仅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有所变化,即夏季的优势种往往在秋季时继续大量存在。这也是生物群落演变跟不上季节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  ②定量样品不同季节浮游桡足类优势种组成特点  2007年,冬季浮游桡足类的优势种仍是墨氏胸刺水蚤,在春季时适温性较广的中华哲水蚤‘旺发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占50%以上。此时,仍存在较多数量的墨氏胸刺水蚤,这与定性样品的记录结果有所不同。细巧华哲水蚤成为夏、秋两季的优势种,百分比分别为24.00%和25.50%。而针刺拟哲水蚤则只是秋季一个季节的优势种,与定性样品相比,其在象山港海域浮游桡足类中的贡献率有所下降。  2008年,冬季浮游桡足类的优势种为瘦尾胸刺水蚤,也大量出现于春季并成为春季的优势种。春季的另一种优势种为墨氏胸刺水蚤,为42.72%。长腹剑水蚤属为夏季优势种,占46.9%。秋季的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占到43.4%(见表6.27)。  ……

编辑推荐

《象山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对象山港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连续调查与变化趋势分析,重点是沿象山港电厂建设运行后海洋环境的趋势性变化,全面分析和掌握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结构和海洋产业发展对港湾海洋生态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影响,避免因海洋开发造成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创建港湾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    本书汇集了3年来6个研究单位的研究成果,全书由焦海峰粗统稿,尤仲杰最终统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象山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