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走向海洋》节目组  页数:4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凡四编:一、自述生平:主要是先生生平自述性的文章,部分篇目系书信、政论等自述性文字的辑录;二、师友交往:主要收录了记述先生师友交往的部分文章;三、学术主张:主要是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的学术观点;四、政治主张:主要收录先生的改革思想,以及对时局的看法。书后附有先生之大事年表。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思想启蒙家,深度参与了中国近百年来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学术大师之一,在政治学、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极高造诣,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影响力深远。

书籍目录

海陆钧沉
 震撼世界的揭示
 文明的走向
 梦断琅琊台
 专家视点
 北极航道与中国
 导演手记
 厚厚的黄土
海上明月
 富国弱兵
 海洋帝国
 元朝主导的“全球化”
 专家视点
 蒙古人点燃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圣火
 导演手记
 答案藏在碑里(拍摄日记)
潮起潮落
 朱棣的雄心
 禁海与开海
 郑氏的“海上王国”
 专家视点
 从郑和宝船的争论谈起
 导演手记
 如何看待海洋
仓惶海防
 打开东方的大门
 强敌来自海上
 海防“一日不可缓”
 专家视点
 中国海权战略的变迁
 导演手记
 甲午——幕后的幕后
 ……
云帆初扬
长风大浪
走向大海
经略海洋
结语

章节摘录

  2007年9月15日,欧洲航天局公布了9月初拍摄的一组卫星图片。图片显示,北极海区的冰层已经大面积融化。冰层覆盖的地区为30年来的最小值,仅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比前一年减少大约100万平方公里。北极航道正在逐步开通,北极海上通航问题日益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沿着亚欧大陆北岸走,长约5620海里,是联系欧洲和亚洲的最短航线;西北航道沿着北美洲的北岸走,长约6400海里,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条捷径。  过去,西方的水手中有这样一种习惯:航行绕过合恩角的人,饭后有权将一只脚放在桌子上;而有幸穿过北极圈的海员,饭后则可以将两只脚都放在桌子上。穿越北极圈的航行足以使水手得到双倍的荣誉与特权,在北冰洋航行的危险与艰难可见一斑。打开北冰洋地图,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以北极探险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地理名称,如巴伦支海、白令海、巴芬湾、拉普捷夫海、波弗特海,等等。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北极探险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探索着,努力开辟一条从欧美通往亚洲的航线——北极航道。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改善海洋生态,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海洋事业新的跨越。  ——国家海洋局局长  刘赐贵  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的利益遍及全世界。为了保卫海外的利益,捍卫海上通道,我们国家一定要发展海上力量,包括还海军的建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防御的战略本质不会变,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国际海洋法法庭大法官 高之国  从历史上来看,我觉得海洋应该区分为“公权”和“私权”。所谓“公权”,就是一个主权的概念。所谓主权的概念,就是一个沿海国家必须要有领土,要有领海,要有领空,这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直到近代,我们才逐渐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概念。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纵观中国历史,“走向海洋”多数是被逼出来的。一是内在的需要,土地资源不足了,就要走向海洋开发资源;二是外在的挑战,海洋不安全了,能走向海洋保家卫国。所以,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积极拥抱海洋,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崛起于世界。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刘容子  我们国家开展南极考察也好,北极考察也好,它标志着我们的视野已经超越了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已经站在了全球的高度去看待海洋问题。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冰盖的最高点上,我们是唯一参加考察的国家;在南极内陆建站的这几个国家里面,我们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足可以让我们感到自豪了。这就像下围棋一样,不在于你棋子布多少……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我们社会的普遍公众心目当中,包括学生甚至大学生,在他们心目中,我们中国的疆域面积,往往是指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忽视了我们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海洋出版社社长  石青峰 

编辑推荐

  《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原班人马,历时三年,精心策划、制作  中宣部亲自关注并深入参与指导,国家海洋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同投入巨资拍摄!  同名纪录片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强势播出,全民普及海权观  唯一由高层认可并鼎力支持的中国海洋战略宣言  14亿中国观众由此看到,强盛大国的未来轮廓  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海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3条)

 
 

  •   很多观点浓缩本书,不必费时间看电视,很好《走向海洋》一书根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的大型同名纪录片改编而成。  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时被国人提起并引发了诸多争论,本书则用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目标下海权,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大多“重土轻海”,特别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历史屡屡蒙受耻辱。  本书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   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时被国人提起并引发了诸多争论,本书则用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目标下海权,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大多“重土轻海”,特别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历史屡屡蒙受耻辱。
      本书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   《走向海洋》的电视纪录片已经看过,这本书由同名纪录片改编而成这次只为收藏,几个也比较便宜。 中国人民从古至今不缺乏对海洋的探索,从徐福东渡到郑和的七下西洋,达到了中国人对海洋探索的顶峰,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土地上物产丰富,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大多“重土轻海”,没有意思到海洋的重要性。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然而,特别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历史屡屡蒙受耻辱。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   本书是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大多“重土轻海”,特别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历史屡屡蒙受耻辱。本书用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目标下海权,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航海传统,蔚蓝的海洋意识激励着中国人对振兴海洋孜孜不倦地探索与追求,从林则徐、魏源、郑观应到梁启超、孙中山,一直在睁眼看世界,寻求海洋振兴之路。然而,从明代跌落的海洋事业一蹶不振,导致“舰毁海防溃,国破山河碎”的局面。抚今追昔,我们不由得深深敬佩毛泽东的远见卓识。
    毛泽东是一位通古博今的战略家、思想家、政治家、领袖,也是一位具有崇高精神、高贵人格的爱国者,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坚持自力更生建设国防。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不想成为任何国家的经济附庸,在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问题上,他把国家利益摆在意识形态之上。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发生了“紫石英”号事件的插曲。英国军舰闯入战区,干扰我渡江行动,并炮击我军阵地,造成人员伤亡,遂被我炮火击伤,搁浅在长江。当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要求英国政府“立即派两艘航空母舰去远东,对中国实行武力报复”。英国首相艾德礼在议会中也宣称:“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在长江行驶。”毛泽东亲自起草《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严正指出:“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并且要求外国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那么中国的领海在哪?它的范围有多大?由此毛泽东强烈感觉到:为了坚守海洋国门,必须首先弄清楚国家的“海洋国门”的位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必须结束有海无防的历史,要把中国的领海主权管起来。”

    1958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与著名的法学家、曾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的倪徵噢大法官和时任外交部长助理的乔冠华商谈领海的划定问题。接着,毛泽东两次召集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和新任总参谋长黄克诚、作战部长雷英夫以及乔冠华、刘泽荣、周鲠生召开会议。雷英夫汇报了领海线论证过程和采用12海里领海制的建议。时任外交部顾问的刘泽荣和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周鲠生两位老专家,主张沿用民国时期当局颁布过的3海里领海制。
    毛泽东从中国的经济、安全利益出发,并考虑到当时我国海岸火炮有效射程在12海里以上,最后确定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正式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了12海里宽度的主权海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中国领土上不能有外国军事基地。”建国才三个多月,毛泽东冒着严寒出访苏联,以解决旅顺苏联海军基地等历史问题。毛泽东对主权问题寸步不让,经过中苏双方1950、1952、1954年三次谈判,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以及大连的协定》,苏联终于将旅顺口海军基地等全部归还中国。1955年5月31日,苏联军队全部完成移交和撤离事务。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谈判,可以说打了一个捍卫主权的胜仗。1958年,苏联以“苏共中央”名义、由赫鲁晓夫亲自出面,先后向中国提出“共同建设用于潜艇舰队水下通信的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的建议”。毛泽东为此当场拂袖断然拒绝,严正指出:“中国不能在境内搞变相的外国军事基地!”面对赫鲁晓夫“苏联决定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最后威胁,毛泽东心中燃起了中华民族的强烈自尊心,长波台中国自己搞,远洋舰队中国自己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坚定地走自力更生建设海军的方针。
    毛泽东在战争硝烟中一直关注着海洋,他以“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大格局、大视野筹划中国革命,中国不仅要站起来,更要以一个大国的地位屹立在世界上;中国革命斗争,不只是同蒋介石较量,更是与企图扼杀中国革命的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博弈。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选择突破口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链”,是重要而迫切的战略问题。他决定将香港“维持现状”,对“发展海外关系、从事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后来归纳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针。正是这种前瞻的崇论闳议,取得了英国率先承认新中国,最终实现香港的“平稳交接”,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
    新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毛泽东作为开国主席,他将发展海洋事业,建设强大海军,维护国家主权、抗击外国侵略列为重要国家战略。他从中国历史教训、海洋上面临的形势和将来融合于国际社会出发,逐步形成了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海洋战略思想。
    “海上长城”本质上是一种随着国家海洋权益在海洋上延伸而变动的“利益边疆”。“海上铁路”是组成强大的海上综合力量,支撑国家的开放战略。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既要捍卫国家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还要与各国共享海洋资源、共同管理海洋,创建“和谐海洋”。
    中国走向海洋,必然会同一些国家在海洋上碰撞,而海上博弈的关键是海军。所以,毛泽东把建设强大海军置于突出的地位。他亲自在渡江战役中创建海军,赋予其战略军种地位,制定海军建设方针,重视发展核潜艇等战略威慑力量。今日中国海军已经展示在世界大洋,彰显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
    毛泽东多次视察造船厂、港口,听取交通部汇报。当得知中国的运输能力仅占外贸运输的8%时,他感叹地说:“这表明我们很穷,表明了我们和世界的差距,表明发展中国远洋事业的紧迫感,中国应当逐步发展到一两千万吨的远洋队伍。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造的“跃进”号万吨轮在东海触礁沉没,毛泽东鼓励海军驶进公海调查,“干海军就不要怕风浪,一定要到大海里去锻炼”。1969年,他批准《建造远洋综合测量船的实施方案》,准备太平洋发射火箭全程试验。现在“远望”号航天测控船挺进三大洋,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毛泽东主席批准“红旗”轮开辟“中国一智利”太平洋上最远的新航线,该航线为我国开拓南极科学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毛泽东的海洋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实现了海洋繁荣,海军发展,彼此促进,良性互动,中国海洋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中国海军舰艇学院教授 陆儒德
  •   说实话吧,这个纪录片关键是看里面透出的态度
    按政治风向来说的话,就真的不错了,啥都可以往海洋引。
    内容和解说词非常好,总体上个人觉得非常好,值得看,值得收藏。

    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改善海洋生态,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海洋事业新的跨越。   ——国家海洋局局长 刘赐贵   

    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的利益遍及全世界。为了保卫海外的利益,捍卫海上通道,我们国家一定要发展海上力量,包括还海军的建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防御的战略本质不会变,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国际海洋法法庭大法官 高之国   

    从历史上来看,我觉得海洋应该区分为“公权”和“私权”。所谓“公权”,就是一个主权的概念。所谓主权的概念,就是一个沿海国家必须要有领土,要有领海,要有领空,这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直到近代,我们才逐渐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概念。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纵观中国历史,“走向海洋”多数是被逼出来的。一是内在的需要,土地资源不足了,就要走向海洋开发资源;二是外在的挑战,海洋不安全了,能走向海洋保家卫国。所以,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积极拥抱海洋,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崛起于世界。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刘容子   

    我们国家开展南极考察也好,北极考察也好,它标志着我们的视野已经超越了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已经站在了全球的高度去看待海洋问题。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冰盖的最高点上,我们是唯一参加考察的国家;在南极内陆建站的这几个国家里面,我们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足可以让我们感到自豪了。这就像下围棋一样,不在于你棋子布多少……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我们社会的普遍公众心目当中,包括学生甚至大学生,在他们心目中,我们中国的疆域面积,往往是指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忽视了我们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海洋出版社社长 石青峰
  •   走向海洋(中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宣言书 央视一套强势热播同名纪录片)一书,正可谓是图文并茂,精简的文字加上漂亮的彩图,使得读者可以更好的把握内容。中国的国土面积已不再是960万平方千米,确切的数据是1200多万平方千米,要加上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才行啊!今天,南海危机、钓鱼岛危机等日益出现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人的我们更应该关心时事,把握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通过描写中国历代王朝重视海洋的做法,以及宋元时期形成的中华海洋文明,来论证中华名族生生不息的海洋情结,以及海洋的重要性。特此推荐!
  •   我们中华民族想要重新在地球上辉煌、强大,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空军的发展就不谈了,但是海军,却是我们现阶段最大的期盼!
    我们忘不了,到现在为止,南海的数十个岛屿被几个小国非法占领!
    我们忘不了,当年没有海军的我们是如何被美国的航母舰队逼迫在自家门口!
    我们忘不了,外国人曾评论我们永远只能像老王八一样龟缩在陆地上!
    我们忘不了,有海五防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担心战争会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我们最忘不了的,是数十年了,我们却连台湾都不敢解放!
    为什么?就是因为以前我们的海军弱小,我们的海军落后!
    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是一个军事大国;可是为什么?中国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历史,我们不愿谈论,不是回避,而是屈辱,而这百年的屈辱却到现在还无法雪洗。
    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海军不够强大!
    自解放以来,我们的海军和空军就背负了天大的重任,真真正正的任重而道远!
    曾经,没有强大海军和空军的我们,迷茫、彷徨,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是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是,短短的几十年,我们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我们的海军,看到了希望。
    我们海军的成长和发展是明显而飞速的,我们也因此感到自豪!
    但是,在自豪和喜悦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这支海军,这只现代化的海军,还很脆弱,不是说我们的战舰,而是人。
    我们的海军还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海战,更没有完善的战役战术理论,我们有的,只是构想,构想,还是构想!
    我们的海军想要真正的强大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要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可打大仗,可打小仗。必要的时候悍不畏死,不必要的时候就要像海上的狼群一般,滑不溜手。一支经验丰富敢打敢拼有勇有谋的军队,尤其是海军,才能强大!首先就要先经历战争!
    二、我们不仅要拥有海,更要拥有洋,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第一岛链内有限的海域,那么现在的海军就完全够了,甚至都不需要航母,但是我们想真正的强大,并成为海洋大国,就必须拥有洋!可以这么说,欧洲列国因为大西洋而辉煌,曾经强大无比;美国因为太平洋,而独步世界,可以说没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就没有欧美的强大!而前苏联北邻北冰洋,天然的地理优势更是使其成为超级大国!四大军事体系中,唯独中国,没有大洋,这是不合适的!
    随后我想说得就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的愿望,祖国统一!但是现阶段,我们有实力统一台湾,却不代表我们有实力守住台湾,并应对之后的局势。可以想象,一旦解放台湾,我们将不可避免的在太平洋与美国人正面对抗,现在来说,是不明智的。想要完全控制台湾,守护台湾。首先我们要先完全控制南海!南海一直是我国的一块心病,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夺回,但碍于种种原因,一直不能完全实现控制,其实我要说的是,现在一旦完全控制南海,我们无可避免的就与周围小国扯翻了脸皮。这是小事,但是最重要的是,南海的那边,我们又将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印度海军!这样就变成了两面夹击。
    我心中的战略是这样的,先打印度,不必大打,只要搞乱印度局势,趁机打残印度海军,让印度国内动乱,从而可以以维和或者护航的名义在印度洋开建势力并站住脚跟,用印度海军作为我海军的磨刀石,检验海军作战理论,并报废一批老式落后的战舰,这些东西是累赘,丢了可惜、养着浪费。利用印度洋发展我远洋海军,只要我们在印度洋有一搜到两艘航母,那么南海完全可以不战自平!随后在南海建立野战机场和部署一到两艘航母,实现完全控制南海。依靠南海为依托,发展经济、科技,当时机成熟,可以直接解放台湾,那时,中国将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利用印度洋威胁马六甲海峡和亚丁湾水域,可以有效地分化欧洲,并拉拢非洲、中东各国。与美国对抗,我们就有了真正的资本,可以说,有大洋,航母才有威力,第一岛链内航母就是靶子!一旦我们真正的控制台湾,我们甚至可以分化美日韩三边关系,彻底孤立美国!从而走向真正的大国路线!
    弱小这个词是我们心中的痛,百年战争更是,我被耻辱,祖宗的仇未报,民族耻未雪,我们没有资格拥有和平,我们必须用战争给子孙铸造一个强大的,和平的环境,现在不动手,难道让我们的儿子动手么?
    以前,我们没有实力,没有资本,可是现在,我们有了,对付美国尚且不足,但是越南印度确实绰绰有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走向辉煌,但是现在,我们面临各种社会问题,经济更是已经出现了衰退的一些迹象,我们有必要利用战争,再让我们辉煌五十年!
  •   片子以时间为线索以我们华夏民族的视角展现了人类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历史,并以翔实的历史资料验证着"背海而亡,向海而兴"这个历史经验.警示着我们要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纵观古今,人类的发展从来都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但不同的民族对待发展却有着不同的态度.这点从西方的发展之路可看出一二. 西方发展之路就是一个掠夺扩张之路,而其仰仗的就是其先进的航海术,造船术,和其他技术学科的支撑.而我们在同这些富有侵略性和冒险精神的西方列强的交往过程--从贸易到战争.似乎很少占到过上峰,也许是我们的民族个性使然.
    我们华夏民族的性格饱受儒家影响,中庸,平和,隐忍,宽容. 成了他们的座右铭.这是我们不擅长战争的体现.却也体现了我们在其他领域有着特殊的潜质比如技术开发.
    是吗,不用怀疑.我们造在西方百年就登陆了非洲,甚至是北美大陆.明朝我们就有了万吨级的货船.
    更重要的是我们擅长组织进行大型工程的开发.从几万人的郑和船队到现在的航天工程.
    所以,从民族特点来说,西方的扩张不适合我们.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的发展之路呢?没错,和平崛起的确是最适合我们这个民族的,在这点上国家还是相当有远见的.而和平崛起的跳板,我来看就是海洋战略.
    眼光回到现在.我们还是在延续着几千年来的陆地经济,但是发展到现在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加之国际经济态势不确定,给了我们以代工,或粗加工出口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严重冲击,我们需要一个经济转型的契机.另一方面,在南海,美国和周边国家不断制造事端,似乎南海已经我们的一个迷局.
    但是,在我看来,南海是我们的问题之海,但同样是我们的机遇之海,更大地说是世界的机遇之海.具体来说,以科技为支撑,以南海为基础,全国统一规划,发展海洋战略南海将是我们的试点.接下来就是发挥我们的大智慧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的一次开拓性的尝试,也将会是人类的一次开拓性的尝试.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召集海洋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已人类在海洋长久生存为前提,提供技术上的解决办法.这里要说的事,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思维,不要将海洋只看作是一个通道,而要将他等同与我们的陆地.同时,在人大建议将开发海洋列为我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可以提议建立南海经济开发区.并效仿在新疆建立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形式.在南海也建立一个开发兵团,以工养兵,亦工亦兵.以鼓励开发南海各种资源并获得实质利益为奖励,激励广大官兵或人民投身南海.在各大高校宣传我们的南海政策,鼓励有为的青年扎根南海
    具体来说,依托我们的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变礁为岛,连岛成地.运用当今最顶尖的技术,建立依托海洋的长久人类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各种海洋资源.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同航天工程一样.这样的大型工程必须依靠国家来统筹安排.并且有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去实践他.而且无疑这是需要巨大前期投资的.但我们投资于这项系统工程可获得的利将不可估量.
    首先,领土问题迎刃而解,试想想,在距离菲律宾不远的海上有我们一座现代海上城市.这将给他们带来多少贸易收入?我想换谁当总统也不会和能让自己赚钱的邻居打架吧
    再有,创造经济的转型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挑战性的就业机会.我们广大内地又可以成为南海这个物产丰富的最大市场.
    最后,通过南海这样的开发,将把我国海洋相关产业科技推向顶点.全世界有70%的海洋,我们有了南海经验毫无疑为使我们成为新世界的领导者. 同时也有可能是新秩序的创造者.这不是夸张.你
    是否厌倦了在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永不止境的战争.那么与中国合作吧
    好了,我们要行动起来了.你我之力微不足道,但我依然要振臂高呼.不要把遗憾与问题留给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要给子孙们建立起一个充满机遇,挑战的南海.
    并以此为契机以思量全人类未来的胸怀,去结束无止境的意识形态和资源掠夺的斗争,努力创造一个以技术为支撑的服务全人类的平台,70%的海洋足够我们和平的生存!
    最后,再回顾一下曹操的诗句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多象在描绘着一个海上都市.时不我待,朋友,机会就在你我手 中,是要实现他,还是要实现他!你我责无旁贷!
  •   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
  •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时被国人提起并引发了诸多争论,本书则用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目标下海权,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
  •   走向海洋(中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宣言书 央视一套强势热播同名纪录片), 优惠价买的,很值, 知识量也很大。
  •   我们中华民族想要重新在地球上辉煌、强大,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空军的发展就不谈了,但是海军,却是我们现阶段最大的期盼! 我们忘不了,到现在为止,南海的数十个岛屿被几个小国非法占领! 我们忘不了,当年没有海军的我们是如何被美国的航母舰队逼迫在自家门口! 我们忘不了,外国人曾评论我们永远只能像老王八一样龟缩在陆地上! 我们忘不了,有海五防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担心战争会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我们最忘不了的,是数十年了,我们却连台湾都不敢解放! 为什么?就是因为以前我们的海军弱小,我们的海军落后! 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是一个军事大国;可是为什么?中国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历史,我们不愿谈论,不是回避,而是屈辱,而这百年的屈辱却到现在还无法雪洗。 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海军...
  •   《走向海洋》的主创团队将由完成了《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等央视重大选题的核心骨干成员组成,并汇聚了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
  •   老师推荐书目,中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宣言书(央视一套强势热播同名纪录片)
  •   中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宣言书 央视一套强势热播同名纪录片,价格非常合算!!
  •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世界的角度,诠释一个民族跟海洋的关系,条理清晰,鞭辟入里,底蕴深远。仿佛可以让人清楚看得到历史的车轮是如何向前沉重而缓慢的滚动的。如片中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民族的兴衰亦有其必然性。
    片子前几部讲述古代中国与海洋的关系时,一个个故事让人无不自豪,从始皇东巡,徐福东渡,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鼎盛时期明代近万吨级的巨船下南洋为最。海外蛮夷,见者无不称天朝,名副其实!
    然而到了近代,也许是古代的中国太过辉煌,完全忽视了蛮夷的进步,甚至自闭自大到了荒唐的地步,于是便有了一个个让中国人心酸的故事,从鸦片战争,屈辱条约,到各撮尔小国变身列强分食啖肉,再到整个北洋舰队在慈禧生日的歌舞升平中全军覆没为最。邓世昌空有报国之心,然报国无门,国已不国,唯有自杀殉国。中国从来不缺爱国的志士仁人,只有不会治国的白痴统治者。当年天朝之强盛亦不曾占外国一寸土地,而蛮夷稍有进步便本性毕露。蛮夷终归是蛮夷。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孙中山如何追寻救国之路,中国人如何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打倒了所有土豪,建立新中国。中国人从来都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作为中国人记住了每个对民族有恩的人,从康有为,梁启超等等,到孙逸仙,再到毛泽东之所以功盖寰宇,其实只需要其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是一个开始,身为中央之国,民族复兴是众望所归,亦是历史的车轮行进之方向!
  •   这本书从地理的角度,科学论述了中国为什么走上大陆农耕文明,希腊走上海洋商业文明的原因。
        
      不过第一篇后半部分大篇幅描述了秦始皇驻足东海之滨,眺望大海,还说兵马俑中的士兵都目视东方,暗示始皇帝有征服大海的终极目标。
        
        
      把一大堆毫不相连的历史事件使劲地往一处拧,来证明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海洋民族,这算是为发展海军、对外强硬海洋战略证名分吗?哈哈
        
      PS:好吧,看到了片尾一大串鸣谢单位,一切都了然了,这片有点像《大国崛起》的姊妹篇,说是唤起民众的海洋意识的。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坦率的讲,13亿多中国人人均拥有的国土面积的平均数与世界各国人口的平均拥有数相比较是非常低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现在还真正算不上大国,而且绝对不是未来进入海洋开发的世界大国,为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养空间,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极其强烈的领土危机感。
  •   绝对的发人深省,中华民族的大门是在海上被打开的,陆地的资源用完了,海洋就是下一个目标,不要再说我们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还有三百万的蓝色国土,海洋,将决定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重视海洋!!!
  •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当时的满清政府也试图建立一支比肩西方列强、可纵横东亚的海上武装力量。但是,这个幻想被历史无情地打断了。一场甲午战争,彻底捣毁了中华民族走向大洋的可能,满清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海上家底倒成了日本鬼子走向海洋强国的磨刀石。
  •   《走向海洋》一书根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的大型同名纪录片改编而成。
  •   本书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   两集播出后,有中国观众在互联网上展开讨论:有观点认为《走向海洋》从一些历史细节引申出海洋文明传统的方法不够严谨,且条理性不如《大国崛起》,煽情味道太重;也有网民认为随着时间线的推移、史料的翔实,自由阐释的空间更小,要作出整体评价还有待继续观看;另有不同意见认为,面向公众的纪录片不必过于强调学术性,通俗易懂更有助于理解。
  •   苏联一直重视陆地和陆军,但强大一时的苏联在1991年就崩溃了。有人说,俄罗斯陆军300年来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帝国全部丢失掉了。基辛格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年来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后来俄罗斯在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时说道:“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这实际上就是对陆地与海洋关系的一个总结。
  •   本书客观真实的介绍了中国历代先民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有辉煌有屈辱,而今中华民族的崛起必须通过海洋的进军才能实现,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宣言书!!
  •   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   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信念;和平地开发利用资源,是这个走向海洋的东方大国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
  •   走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始终面临着陆地与海洋两个战略空间与方向,而海洋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言,其意义已变得差不多同陆地同等重要。甚至简直已可以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划上了等号。
  •   这本书拿到手大吃一惊,有文字,有图片,犹如电视剧里影子跃然纸上,读书比视频更深入了解,走向海洋即意味着走向世界,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掌控这个世界的话语权,地球七分海洋,三分土地,海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石油、天然气、鱼类、矿藏等资源更是丰富有加,人类未来对海洋的争夺将会愈演愈烈,中国海军有必要驰出海外,去欧洲、非洲、美洲,将国力显示于世,将未来战线推向大陆本土更远地带。这本书对海洋的精讲解读都恰到好处,可以无数遍的去看,每次都有更深的体会。非常好,我给满分。
  •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中国的海洋国土,中国南海岛礁收复问题的解决不能再拖下去了,一定要下决心尽快收复被侵占的全部中国南沙群岛岛礁和中国中沙群岛黄岩岛。
  •   对于中国未来的海洋战略,时下有一种官样的说法,经常见诸网间报端,这种说法是,“中国海洋大战略应以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洋权益”。这种说法,既否定了海洋战略的长期性,也否定了这个战略的全球性。
  •   看了纪录片,很期待书,中国崛起必须走向海洋 发展航母确保海上战力
  •   走向海洋(中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宣言书 央视一
  •   中国完全控制了中国南沙群岛,并建立了大型陆海空军投放基地,就几乎把中国南海变成了中国的内海,就为中国海军在没有突破第一岛链前,中国战略海军第二次有效核反击利器-战略核潜艇提供了中国西沙群岛、中国中沙群岛、中国南沙群岛海域近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安全活动区域。这对于中国业以拥有的核威慑力,中国在中、美、俄三核大国游戏中的话语权的提升,作用都会非常明显
  •   书中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涉及海洋的属性、海权的历史、强国的兴衰、海军发展战略、海战武器装备、岛屿海域争端等等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海洋问题的全方位视角。
  •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该如何梳理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又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海洋战略呢?
  •   彩页印刷的,讲了历史与现实的海洋大国——中国的发展。当初买是因为央视节目背景的~~书里就像纪录片一样,喜欢!
  •   《走向海洋》特别强调了,或者塑造了中国航海力领先于西方的历史,告诉观众不必再多学西方,于是剩下的只有面向东方的兵马俑。它代表的是海权,一种很硬的实力。
  •   在欧洲,历史上多数崛起的国家是中小国家,它们依靠的不是本国的幅员和资源,而是以技术进步和海军实力为后盾,驰骋海洋,控制海权,以此来获取本国崛起需要的资源。
  •   同名纪录片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强势播出,全民普及海权观。
  •   窃以为,中国目前在海上不能成事儿,根本原因是国内的陆地寡头控制了国家的海洋决策,民主派政治领袖无法获得行动空间;《走向海洋》一开始就引用西塞罗的话,本意就是为陆地寡头张目,这就像西塞罗当年是为庞培的海盗政策张目一样。
  •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历史时间讲解我们应该有海洋意识,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其中的海洋领土面积占据多少,恐怕在国人当中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自古以农业为根本,而忽略海洋,当今世界格局在发生变化,我们国人不得不重视海洋资源,培养自己的海洋意识,利用好海洋,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们更加深刻系统的了解了一些海洋对国家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未来。
  •   海洋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言,其意义已变得差不多同陆地同等重要。甚至简直已可以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划上了等号。
  •   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   中国海军如何从黄水走向深蓝,未来海洋,谁主沉浮。
  •   经略海洋,拥抱深蓝,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   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积极拥抱海洋,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崛起于世界。
  •   读了《走向海洋》,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自豪,我们曾傲立于世界之巅,却自己选择了被世界抛弃。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是时候该重新认识海洋了。“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   海洋科学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了前人的耕耘,后人才有可能收获。正是前辈们默默无闻的工作,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基石。
  •   喜忧参半的形势迫使我们开始思考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问题;海洋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国家的崛起和强盛是否一定需要强大的海权?我们怎么才能抓住海洋带来的机遇并从容应对挑战?
  •   从商周、秦汉海洋活动出现,海陆自然条件影响中华文化,到宋代海外活动成熟,元代海运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撑,直到近现代海军的出现,北洋水师成军,宣称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关注中国海洋文化”
  •   走向海洋。强国拓海,超越陆权,走向海权强国。
  •   讲了这么多中华民族未来的海洋战略问题,说到底,问题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只要有两点就已足够:一是应有辈辈相传为之奋斗的志士,二是应有远大的目光。
  •   高质量,高品质的书。全彩的内容 ,每一页都有彩图,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走向海洋》里面有很多考古治疗和文献,是的历史就好像海洋一样,有潮涨潮落大海能让我们与敌对方诸葛诞有却又能承载者他们送到我们额领地想要控制还有,账务海洋的这种这种多变,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谢谢不愧在央视黄金档热播,很值得!珍藏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好的书!
  •   陆地大国需要走向海洋大国,何况中国还是东亚大半岛!
  •   看了电视剧,看到书就买来看.大气之书系列:大国崛起,公司公司,走向海洋,百看不厌.
  •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   既然海洋国土对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复兴如此重要,中国就绝不能在海洋国土上让步,就必须坚决捍卫,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   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
  •   图文并茂,回顾中华民族海洋之路,解读民族兴衰,重振民族海洋意识
  •   早在400多年前,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和学者郑若曾就提出了“经略海上”的思想。但后来,割地、赔款、丧权……我们这个民族用最屈辱的方式,承受了漠视海洋的痛苦。
  •   中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宣言书;我立志从事海洋相关工作的宣言书
  •   发人深思,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   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大多“重土轻海”,特别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历史屡屡蒙受耻辱。
  •   大海,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人们永久的向往,一个
      神秘的世界。
      人类的祖先把降服桀骜不驯的大海的愿望寄托在神话
      传说上,像“精卫填海”、“八仙过海”……
      从独木舟、羊皮筏子到“轮船、核潜艇;从罗盘到卫
      星导航。海洋,已不再不可逾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石油滚滚而来,海洋
      城市已经出现……海洋已经乖乖地向我们奉献着空间,奉
      献着资源……。现代人由于不断攀登海洋科技高峰而将重
      新“回归海洋”。
      向海者兴,背海者衰。在地球不堪重负,资源将竭的
      今天,人类正走向海洋新世纪。
      本书资料翔实,情感激奋,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时
      代感,是一部宣传海洋意识的成功之作。
  •   中国不仅仅有广阔的陆地,更有广袤的海洋。作为一个大国更应该见识到海洋的重要性,而中国必须要抛弃历史上固守大陆的心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海洋也要勇敢的面对海洋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中国走向海洋化的过程是全方位的——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既有对政治力量的角逐,又有对能源、领土等根本利益的争夺。
  •   如果美国倡议的行动得以落实,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地区的北美、欧洲和日韩将停止进口伊朗的石油,不希望花更多钱的中国将别无选择地增加对伊朗的石油进口,而根据制裁法案,与西方有任何关系的航运公司都将退出与伊朗的合作,中国的进口将不再受到美国海权的保护。从此之后,中国海运者将在没有保护的海洋上独立面对各种风险,直到中国在外交上让步,或者建立了自己的海权为止。
  •   本书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   不管是什么原因,提起海洋就不由自主想起甲午战争等等,令人耻辱的回忆。从建国到现在,不管是海军的发展还是走向远洋,我们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从航母梦想到蛟龙号入水,相信目前的政府都竭尽全力,作为屁民,我知道,发展这些不为侵略别人,只为争口气,只为那老祖先争口气!只为洗刷过去几百年的耻辱!
  •   中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宣言书,了解了不少
  •   如果走向海洋的前提是我们放弃中国认同,自认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的劣等民族(我后来称之为逆向种族主义),这样的走出去,当然不可能是作为主人走出去,而是做别人的附庸。
  •   海洋是西方走向世界的桥梁,是他们演绎霸权的舞台,是他们控制世界的绳索,海洋武装力量是实现他们国家战略的最有效的工具。
  •   在当前,认真讨论研究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和科学的海洋战略,深入思考走上海洋强国之路的过程中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危险,集思广益,全民参与,是比捐款建造航空母舰更有意义的事情。
  •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世界的角度,诠释一个民族跟海洋的关系,条理清晰,鞭辟入里,底蕴深远。
  •   美国人企图诱使中国继续采取固守本土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同时掐灭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芽,延迟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将中国继续屏蔽、隔绝在海洋等广阔的人类公共空间之外。以中国威胁论来遏制中国海军发展势头,这是当前某些西方智囊认为成本最低的战略首选。
  •   你知道我们的祖国中国有多大的领土吗?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这你就错了,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   《走向海洋》把历史上的中国直接说成海洋强国,欧洲才是封闭保守的一方。 这种全新的观点,我还是第一次接触,感到十分有趣。
  •   美国前太平洋战区司令布莱尔说:“我们尊重解放军在大陆上的权威,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海洋和天空是我们的。”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潜台词就是,西方这些传统的海洋强国不希望看到一个新海洋大国的出现。
  •   日本确实是个岛国,二战前它的思想也是农业为根本,但由于天灾特别多,它要找个新陆地,所以骨子里是个内陆国,但大正时代,经福泽渝吉等人启蒙,商贸开始兴旺,人民也得到益处,逐渐重视商贸了,二战后,斩断其成为陆权国家的迷梦,商贸成为其国家的骨架,现在应成为海洋国家了吧,为何说老天说他不是,这老天指什么, 日本犯诸神,已经过惩罚了,现在再也变不回海洋国家了吗,它的地缘限制是什么?
  •   引人注目的是,《走向海洋》片头中最后呈现的画面即是航母为主体的海军编队和护航的舰载机,加上有海军政治部作为出品方之一,和海军各大单位参与摄制,其余剧集中相信有专章梳理阐述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因此,有网民猜测该片亦有为建造航母和海军加快发展造势的目的。
  •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才有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
  •   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古代的中国、近现代的英国和当代的美国,皆是如此。
  •   喜欢大国崛起也喜欢走向海洋。没事可以看看。
  •   中国走向海洋的道路非常曲折和艰难。中国的海上力量根本构不成对别国的威胁。
  •   说中国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这些人不是属于美国的一些媒体和所谓的军事学术研究机构,就是属于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媒体和机构。他们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国家都是传统海洋大国,享受海洋赐予的恩惠多则500多年,少则100多年,都有着传统的海洋势力范围。
  •   我认为这本书颇具远见,必须提出来让更多的人注意到。
    值得一提的是,《走向海洋》终于对于郑和下西洋给出了一个不完全相同与以往的陈词滥调的解释:“有一种观点认为,和‘地理大发现’相比,郑和所到之处,公买公卖,四方乐奏……一句话,中国人比西方人更‘仁义’,至少在外交上如此。笔者坚信这一点。但是,有些事实也不能忽略。郑和的船队,不是文艺团体,也不是慈善组织。它是一支由数万将士,数百只舰船构成的强大武装力量;它所拥有的技术和火力,冠绝一时。……我们不是战争贩子,更不相信实力决定一切。但是,在否定实力之前,先得做到拥有实力。 制止暴力的最有效办法,似乎还是暴力本身。至少,现实如此。”
  •   2009 年是中国走向海洋化的重要一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并具有一系列的代表事件——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角力、中国在印度洋上的能源利益、和中国在南海的领土纠纷。
  •   有人说,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中国今后也应该坚持以陆地为重,海洋为辅。我认为这种观点本质上是清朝时争论的海防还是塞防的翻版。而且这个前提本身就错了。
  •   《海洋基本法》被解读为,为日企在存在严重争议的海域争夺各种资源提供法律支持。这样,日企随时都可以在日单方面主张的范围内获取渔业或油气资源,对抗邻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上的主张。
  •   大力发展以天制海的力量,夺占海洋战略制高点,为海上力量提供全般信息情报支持。
  •   海运兴,国运兴。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一个没有海洋战略意识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   《走向海洋》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就是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民间力量,包括纯粹航海贸易力量,甚至包括海盗,所曾经达到的组织高度和力量强度
  •   海上武装力量的建设不能没有正确的海洋战略的指导,而正确的海洋战略还不是几个人在办公室里草拟出来的,需要在广泛和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也需要有全民的认知与认可
  •   作为海洋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深海大洋,占了地球表面的49%,将近一半。纵观人类的发展,没有一个海洋强国只关心家门口那片海。一个国家如果不关注深海大洋,或者没有能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它就够不上海洋强国。
  •   历史只是过去,实施海洋战略,走向海洋,走向强国。
  •   海上强国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具有非凡的海洋控制能力,并因此而威风八面,令人向往。
  •   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陆权或是陆权意识不够而导致的,而恰恰是因为中国没有海洋意识导致的。
  •   刚刚看了日本留华学生现在中国一些媒体专栏作家日本人加藤嘉一就这部电视后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自己的感想,清大家看看一个海洋国家国家如何思考的:中国走向海洋?《走向海洋》讨论了中国、西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形式上相当于23年前著名政论片《河殇》的续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