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海洋学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孙松 编  页数:488  字数:816000  

内容概要

《中国区域海洋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成果,并以海洋基本自然环境要素描述为主的科学巨著。内容包括海洋地貌、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海洋、海洋环境生态和海洋经济等。《中国区域海洋学》按专业分八个分册。孙松主编的《中国区域海洋学——生物海洋学》为“生物海洋学”分册,系统叙述了我国近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等方面的生物海洋学特点,并对一些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学特征进行了概述。
《中国区域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可供从事海洋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书籍目录

第1篇 渤海
 第1章 渤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第2章 渤海细菌和其他类群微生物
 第3章 渤海浮游植物
 第4章 渤海浮游动物
 第5章 渤海底栖生物
 第6章 渤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学特征
第2篇 黄海
 第7章 黄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第8章 黄海细菌和其他类群微生物
 第9章 黄海浮游植物
 第10章 黄海浮游动物
 第11章 黄海底栖动物
 第12章 黄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学特征
第3篇 东海
 第13章 东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第14章 东海细菌和其他类群微生物
 第15章 东海浮游植物
 第16章 东海浮游动物
 第17章 东海底栖动物
 第18章 东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学特征
第4篇 南海
 第19章 南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第20章 南海细菌和其他类群微生物
 第21章 南海浮游植物
 第22章 南海浮游动物
 第23章 南海底栖动物
 第24章 南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学特征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各类群在调查海区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主要有以下特征: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细胞丰度在10m层出现最大值,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次表层最大值,因为调查区中出现10m采样层的站位大多数都是近岸水层不超过20m的区域,这些10m层是底层水样,而且这样的站位占整个调查站位的少数。所以,总体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还是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丰度逐渐减少。平面分布主要有以下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表层,一般仅对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进行表述。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格局是靠近珠江口南部的近岸海域较高,向外海逐渐降低,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密集区分布在陆架区表层水体;在114。E以西的外海水域,细胞丰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外海南部海域表层水体也出现了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密集区。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硅藻、甲藻和金藻的共同分布格局决定的。  夏季时南海北部硅藻和甲藻的比率越靠近外海越低,说明在大洋中甲藻的比重增加。受夏季太平洋的高温高盐水团和黑潮水的影响(苏纪兰等,1999),使得近海性浮游硅藻物种和数量大大减少,而大洋暖水性浮游硅藻和甲藻则显著增加。较高的盐度(大于30)和温度(大于30℃)会限制浮游植物生长不利于近岸低盐种的生长繁殖,而对于耐高盐、大洋暖水性的浮游植物(以甲藻类和蓝藻类为主)则有利。而在海南岛东北部由于受冲淡水的影响,盐度低于30,浮游植物的近岸物种多,尤以硅藻类明显。  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特征是细胞丰度从沿岸向外海迅速减少,在海南岛东北部和珠江口附近存在几个细胞丰度的高值区,出现这种分布特征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珠江口附近海区丰度较高,是因为河口径流带来丰富的陆源物质,不断补充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营养盐,从而使浮游植物的生长不存在营养盐的限制,故会出现密集区。海南岛东北部受到沿岸水(珠江口径流大量人海)和西北太平洋外海水以及西南季风的作用和影响,海南岛东北沿岸区域营养盐丰富,水体肥沃且相对稳定,给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带来了有利条件。而且该海区还存在上升流区,带来富含营养盐的下层较冷海水(袁叔尧和邓九仔,1998),也是形成浮游植物密集的主要原因。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区域海洋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买来看看,要写个计划,没找到什么好书,只好买这个了
  •   凑合看吧!
  •   本书介绍了海洋生物学基本知识,内容详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