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京皇家文化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董雁  页数:177  
Tag标签:无  

前言

十几年前,我在作家出版社任职时就结识了董雁先生。那时年仅20出头的他正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教育和推广工作,编辑出版了大量书法教材与字帖。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浮躁与喧嚣已经弥漫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人都在追求物质的富足。而年轻的董雁先生却已经决意要以传播推广传统文化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了。在他身上流露出的与众不同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数周前,当董雁先生再次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亲手把由他自己编写、自己设计、自己装订,出版印行前《图说北京皇家文化》的打印样本放在我面前时,我的眼前为之一亮。这位已届不惑之年的年轻人仍然是那么地与众不同。从文化视角研究北京、展示北京理所当然是北京文化的研究家与学者们分内的事情,而董雁先生却默默地承担了起来。细细品味这部与一本成品图书精美无二的《图说北京皇家文化》打印样本,无论是作者精选的数百幅独特的北京皇城照片、插图,还是作者用十几万言对北京皇家文化的精到叙说,处处都彰显出一位北京文化研究家的风范。连我这个在北京城居住了半个多世纪,并且在文化圈干了大半辈子的人,读过之后都有一种翔实准确、系统周密和增长知识的感受。仅列举全书插图中的一例便足见作者的精微用心。作者在介绍正阳门一节插入的图片,除了“正阳门城楼”与“正阳门箭楼”的照片以外,还同时附列了另外七张图片,分别为:1.清末正阳门东侧城楼、瓮城、箭楼全景,2.未改建时的正阳门箭楼,3.改建后增加了欧式窗檐的正阳门箭楼,4.正阳门城楼上的抱柱,5.正阳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6.第一版人民币上的正阳门城楼影像,7.“大前门”烟标上的正阳门箭楼影像。看了对这七张图片的说明,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作者力求向我们传达出的丰富文化信息呢?此种资料翔实丰富,图文紧密相辅的尽心阐释与研究精神,是在我见到的同类书中所罕有的。北京是一部浩瀚的文化巨著,其究竟汇聚了多少中国传统文化,在统计学上几乎是无法厘清的。即便是住在北京,未见得便全能读到,就算住上一辈子,也未见得就全能读完。这就需要北京文化的研究家们为住在北京的人们,为到北京学习、工作、旅游的人们,为想了解北京而没到过北京的人们提供他们的研究成果了。“北京文化图说丛书”中的((图说北京皇家文化》一书就是北京文化研究的一个出色成果。一本真正具有文化含量的书籍是会让读者受用无穷的,而且永远不会过时。也许这正是董雁先生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诚如欧阳中石先生为这本书的题词所言,《图说北京皇家文化》是一本“导以门径,再窥堂奥”的北京文化普及之作,也可以称之为打开北京皇家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再细心留意每个章节之后附加的那些特别注释,就更会发明作者为引领读者走进北京皇家文化的独具匠心了。当然,这部图文并茂的《图说北京皇家文化》,大部分叙述的是凝固在北京皇城中的文化,对于流动在皇家生活中的起居行藏、饮馔游乐、仪礼习俗、典章规制等文化涉及尚少,若能在将来重版时补之一二,则为读者之大幸。甚至我还期待着有中英文对照版本的问世,让全世界的朋友们都能从文化视角了解北京。更期待后续“北京文化图说丛书”中的《图说北京民俗文化》的早日脱稿付梓。

内容概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北京作为一个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五十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曾先后历经了辽之陪都、金之上都、元之大都,直至明、清之首都,历五朝都城。岁月的沧桑更为这块土地增添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造就了北京城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其独有的皇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城市个性特征。    北京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封建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是“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然而,历史的变迁无情的抹去了这座古城诸多辉煌与灿烂,现代化的城市进程已经使我们越发找不到古城的旧影。今天,对都城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许多曾经逝去的得以重建,破坏的得以保护和修复。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认识这座多灾多难的文化古城。    本书是“北京文化图说丛书”中的两个分册《图说北京皇家文化》、《图说北京民俗文化》之一,书中主要讲述北京的皇族贵胄文化,后者则主要讲述北京的民俗市井文化。本书将北京的皇家文化分为“紫禁城文化、城垣文化、坛庙文化、园林文化、陵寝文化、帝王文化六个部分。具体划分为:北京的紫禁城、北京的城垣、北京的坛庙、北京的皇家园林、北京的皇家陵寝、北京的帝王六个章节。    紫禁城是北京都城布局中的宫城,即皇宫,是皇帝后妃起居生活、举行政务朝会的地方,是北京皇家文化的首要代表。紫禁城文化即是皇宫内的皇家文化。    北京的城垣按城市结构和区域分布,分别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个部分构成。这座明清两朝都城的营建布局、今夕变迁,和留存到今天各城垣地域内的著名皇家建筑,均体现了这座皇家都城所独有的文化气息。    皇家坛庙,即宗庙社稷是国家的象征。九坛八庙的皇家坛庙文化即是北京城所特有的皇家祭祀文化,在北京皇家政治、生活、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崇高地位。    北京的皇家园林在帝王政治生活中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几乎所有清代帝王住园生活、理政的时间,都要多于他们在紫禁城内的时间。园林文化即是这些皇家苑囿的营建与兴衰的历史,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代王朝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变迁。    陵寝文化是北京皇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北京明清两朝的皇家陵寝真事反映出了当时的政治思想、哲学理念、建筑技术、审美情趣和国家财政等各方面的情况。    但是,一切历史遗留在地面的建筑文化遗迹,无不是以人的意志为左右而产生的。帝王文化即是造就北京城所独有皇家文化遗迹的主宰者们的统治兴衰录。是这些在这里生活的帝王统治者们使北京走过了数百年的兴衰宠辱的历程。    “北京文化图说丛书”力求从皇家文化和民俗文化两方面入手,向人们展现出一个既雍容华贵又质诚纯朴的百年古都风貌。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一处处引人入胜的皇家气派、贵胄仪礼与都市繁华、民风习俗。使热爱这座古城的读者再次直观的感受北京,认识北京。    丛书从内容选取、题材视点方面,以提纲挈领的方式,以专业化的水准,带领读者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充分享受一份既营养又丰盛的文化快餐;既在着眼点上顾全大局,俯瞰整个北京城,又不会忽视一些为读者关心的细节,深入细腻地加以品评。但又务求使得编写采取点到辄止的原则,而不至使行文陷于过渡专业枯燥的冗陈杂述当中。尤其注重对一些趣味性、知识性的探询与解答,多多涉及大家喜闻乐见的趣事,篇篇揭示众人莫名就理之轶闻,力争做到集趣味与知识于一身。    本书是以图说,即以图辅文的形式,对以上阐说的文字内容加以详尽辅助和说明,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基本都配以相应的图版。书中选用大小图片共计五百余幅,都是直接来源于所有历史遗迹的现场留影。对于已经消失的历史遗迹,则尽量搜集到它的原始影像,以使读者能够通过本书了解到其历史真实面貌。并且,为了使每一幅图片能够如实的、清晰的反映出这些珍贵文物的伟岸雄姿,书中图片,不论是现场留影还是手绘插图,对每一幅均进行了修版处理和重新描绘。使所有照片中没有一个有碍景物的人影,使插图的注释准确清晰。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潮的不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的质量和深度。并伴随着北京国际化地位的不断提升,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更将迎来崭新的辉煌,更须向世人展现自己迷人的魅力,也迎来更多的人热切地期待了解这座神秘而美丽的东方文明古都。为此,本书也将成为一册快速了解北京、认识北京的文化导读。    诚愿本书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使之能成为北京最美丽的文化名片之一。

作者简介

董雁,字子人,号若鸿,别署抱素斋主。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师从于欧阳中石先生。
痴迷浸淫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涉猎与研究。常年专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的普及、教育、研究工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书画艺术书籍的编辑出版事业。
书画、篆刻作品辑入《中国印学年鉴》(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国当代篆刻家大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当代名家唐诗宋词元曲书画集》(光明日报出版社)等专集。
主编有《当代名家历代名第四体书法丛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当代名家书法技法丛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历代碑帖法书技法选》(南海出版公司)、《中国书法技法精解丛书》(中国世界语出版社)等大型书法字帖、教材十数种.并出版各类书画艺术书籍、个人专著数十种。
二OO三年起,专业从事文化活动创策,并开始系统研究“北京文化”,先后为京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项目撰写大量文言铭文。
现为北京长城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书画艺术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典籍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书籍目录

题词序自序目录第一章  北京的紫禁城 1.紫禁城 2.天安门 3.午门 4.前朝三大殿 5.太和殿 6.乾清宫 7.神武门 8.角楼 9.华表与石狮 10.屋顶的形制 11.匾额 12.须弥座与丹陛石 13.龙椅与御玺 14.宮门与窗棱 15.彩绘的样式 16.龙生九子第二章 北京的城垣 1.城垣的变迁 2.皇城 3.皇史歲与景山 4.内城 5.正阳门与箭楼 6.崇文门与角楼 7.德胜门箭楼 8.钟鼓楼 9.古观象台 10.国子监 11.外城 12.永定门城楼第三章 北京的坛庙 1.坛庙的沿革 2.太庙与社稷坛 3.天坛 4.地坛日坛月坛 5.先农坛与先蚕坛 6.文庙 7.雍和宫 8.历代帝王庙 9.牌楼与棂星门 10.石碑与影壁第四章  北京的皇家园林 1.园林的营建 2.御花园 3.北海 4.琼华岛与白塔 5.静心斋与濠濮间 6.团城 7.金鳌玉崠桥 8.九龙壁 9.中南海 10.颐和园 11.万寿山与佛香阁 12.长廊 13.谐趣园 14.苏州街与石舫 15.铜牛与十七孔桥 16.西堤六桥 17.圆明园 18.圆明园四十景 19.西洋楼 20.燕京八景第五章  北京的皇家陵寝 1.陵寝概说 2.明十三陵 3.明长陵 4.明定陵 5.清东陵 6.清裕陵 7.清菩陀峪定东陵 8.清西陵 9.皇陵的格局 10.神道与石像生第六章  明清时期北京的帝王 1.帝王统治的兴衰 2.永乐皇帝朱棣 3.崇祯皇帝朱由检 4.顺治与孝庄太后 5.康熙皇帝玄烨 6.雍正皇帝胤稹 7.乾隆皇帝弘历 8.光绪与慈禧太后 9.末代皇帝溥仪跋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北京的紫禁城1.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遂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垣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三十一天区。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紫微垣居三垣中央。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由此,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为“紫禁城”。

后记

盖考燕京之名,周时有国名蓟,后为燕所并,迁都于蓟城。而燕因山以名国,国都乃称燕都。及秦灭燕后,仍置为蓟县。又据《尚书·舜典》载云:“燕曰幽州。”及至两汉、魏晋、隋唐,皆置幽州。而《晋书》所称日下,亦幽燕之别称也。及后辽以蓟城为陪都,时名南京,又称燕京。金乃迁都于燕京,易名中都,扩建宫城。元得一统乎天下,再建新城,改称大都。至大明惠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靖难,起兵北平。建文四年夺得帝位,翌年改元永乐,是为成祖。始易北平为北京,乃肇建紫禁城。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开五百余载明、清两朝帝都之先河。此上溯自蓟城、燕都、幽州、日下,直至中都、大都、北平、北京之历史变迁也。是知幽燕之地,自古龙灵。其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壮哉帝居,贵为天府。然则光阴荏苒,帝朝迭更,燕之为都,绵延至今。想古城北京,虽经万劫磨难,更历百代兴衰,得鉴历史变迁,多证人生宠辱。而余自幼生长乎皇城之下,孩提时嬉戏于胡同之中。喜闻乐见旧都轶事,耳濡目染故城诗篇。尝忆昔日红墙黄瓦,梦怀当年古道残垣。总念金鳌玉蝀之风姿,常想影壁牌楼之情缘。深悟帝都固有之王家气脉,乃知京门天成其贵胄皇权。每览前人兴朝著述,不由内心情怀缱绻。总欲笔下记述所见所忆,方以得解心头梦绕魂牵。因举足重游再度亲历故地,遍读旧藏燕京风物杂编。黄帙青灯,孤影笔耕,历时半载,终有此成。 乃依所述,划为紫禁城、城垣、坛庙、园林、陵寝、帝王各章。并尊从皇家文化之主线,以图辅文为架构。深入浅出,提纲挈领。浮光掠影,图说北京。 以笔阐说明清两朝皇都,用心解读名分六章类纂。此真我悠悠华夏古都之恢宏壮美,奇伟天成,经年积淀,渊源神秀也。 纵观紫禁之巍峨,诚乃世界之瑰宝;再览京城之秀色,堪我国人之骄傲;重温坛庙之威仪,遥想帝都之神邈。更赏园林之多胜,叹为天下之奇观;俯仰山陵之肃穆,悟得宠辱之共瞻;又述两代之帝王,京城盛衰之史鉴。述如:左祖右社,拱护其中。华表巍巍,石狮铮铮。前朝后寝,御门宣听。帝王威仪,列列旗旌。奇珍异宝,荟萃宫廷。亘古延传,九洲撷英。皇城肃穆,内城雍容。外七内九,晨鼓暮钟。天地日月,冬祭秋奉。九坛八庙,耤田亲耕。天台矗立,授时观星。辟雍临讲,尚文尊孔。西山旖旎,郁郁葱葱。佛香阁高,智慧海明。圆明苍翠,遗迹枯荣。玉泉甘冽,居庸险竞。燕京八景,于今尤胜。三山五园,百代隆兴。成祖兴兵,定鼎北京。崇祯误国,血雨风腥。顺治临朝,清代朱明。康乾盛世,华夏中兴。垂帘听政,国之将倾。溥仪登基,满清逊命。皇家文化,燕京记铭。愿藉以上图说,描画百年帝都之悠久文化承传,以彰华夏子孙之拳拳爱国深情,则为幸甚。因以记之。燕下抱素斋主者若鸿董雁并识岁次戊子仲夏时在二00八年六月十六日于北京

编辑推荐

《图说北京皇家文化》:北京文化图说丛书。岁月的沧桑为这个已建成3000多年的古老城市增添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造就了北京城独有的皇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特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说北京皇家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原来自己的本土文化竟是这么博大精深,以前太忽视这方面的修养了,希望从此书开始爱上古典文化。
  •   各方面都涉及了一些,虽粗浅,但范围广,配图不错~~~
  •   相当不错的书,如果去看故宫最好先看看此书
  •   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整体了解背景皇家文化尚可。不是很深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