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而斗争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鲁道夫·冯·耶林  页数:89  字数:72000  译者:郑永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耶林的法学作品中有三部特别引人注目:《罗马法的精神》、《为权利而斗争》和《法律目的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称的上耶林最著名的作品,但却标志着耶林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为权利而斗争》是耶林在1872年春天在维也纳那场获得满堂喝彩的告别常说而出现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这部作品都介于《罗马法精神》和此后的《法律目的论》之间。在从概念法学到利益法学之路上,《为权利而斗争》在耶林法律理论发展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该书一经出版,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日、匈牙利、希腊、荷兰、罗马尼亚、丹麦、捷克、波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迄今已有五十多个译本,这部作品获得的国际承认非同一般。  在这本书中耶林指出,所有的权利都面临着被侵犯、被抑制的危险,因为权利人主张的利益常常与否定其利益主张的他人的利益相对抗。所以权利的前提就在于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要实现权利,就必须时刻准备着为权利而斗争。耶林在文中雄辩地批评了萨维尼所认为的“法的形成同语言的形成一样,是在无意识之中,自发自然形成的,既无任何角逐,亦无任何斗争”这一观点。耶林的文字提醒我们,不要安稳地沉浸于所谓的“自生自发演进秩序”的幻景之中,而要去靠斗争去争取权利,去呼唤法律,在一个迷雾般的恐惧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斗争的行列将是拯救自己从而也拯救他人的唯一途径。“正义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权利的天平,另一只手握有为主张权利而准备的宝剑。无天平的宝剑是赤裸裸的暴力,无宝剑的天平则意味着法的软弱可欺。天平与宝剑相互依存,正义女神挥舞宝剑的力量与操作天平的技巧得以均衡之处,恰恰是健全的法律状态之所在。”耶林认为:“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制造的”,因此从国家的角度,国家权力应当确实地保障权利的实现,包括为权利创造长远存在的良好环境以及为受损的权利提供有效的救济。  在耶林看来,为权利而斗争不仅仅是主张自己利益的任何一位市民的权利,他同时认为这是旨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市民的一项义务。他认为人的生存不应该只是肉体的存在,还必须同时是精神的生存。为为权利而斗争正是通过保护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保护自己的精神的生存条件。“主张权利是精神上的自我保护的义务,完全放弃权利是精神上的自杀”  耶林对诉讼癖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在他看来,一个农民为了主张哪怕是一寸土地的所有权而进行烦琐的诉讼,哪怕是得不尝试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他们诉讼的目的并不在于微不足取的标的物,而是为了主张人格本身及其法感情(法感情是书中多次使用的一个词语,意指权利的心理泉源)这一目的,与这一目的相比,诉讼带来的一切牺牲和劳神对权利人而言,通通无足挂齿——目的补偿了手段。就连夏洛克也因为喊出了一句“我要法律”而成为一个“力量强大,威风凛凛”的男子汉,就因为“夏洛克主张个人权利急转为涉及到了威尼斯的法律”。  耶林认为,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权利,从法律本身的规定来说并无不可。因为权利只是一种选择的自由,当事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是为和平而放弃权利还是为权利而牺牲和平。但如果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考察其社会影响,放弃权利的行为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时候,无疑是对非法行为的纵容和鼓励,法律自身的权威将受到严重的挑战,法律的功能将得不到发挥,社会秩序也就很难得到有力维护了。

作者简介

郑永流,教授,男,1957年生,湖北省人,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系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教授,主讲法理学、法社会学和比较法总论课程。1984年以来,独立出版专著3部(其中德文1部),合作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65篇(其中德、英文3篇);独立出版德文译著2部,合作出版英文译著

书籍目录

当代德国法学名著总序第一版序言翻译凡例为权利而斗争附录 一 报导——耶林在“法律协会” 二 为权利而斗争的演讲稿 三 耶林法学著述目录 四 耶林研究文献选译后记:为“什么”而斗争?

编辑推荐

  《为权利而斗争》是耶林在1872年春天在维也纳那场获得满堂喝彩的告别常说而出现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这部作品都介于《罗马法精神》和此后的《法律目的论》之间。在从概念法学到利益法学之路上,《为权利而斗争》在耶林法律理论发展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该书一经出版,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日、匈牙利、希腊、荷兰、罗马尼亚、丹麦、捷克、波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迄今已有五十多个译本,这部作品获得的国际承认非同一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权利而斗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4条)

 
 

  •   这是一本阐释权利实现及其奋斗路径的经典小册子。在耶林简练、精辟而又犀利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这位伟大法学家表面看似冷静,而实际上充满着对其同胞、民族和国家现实的忧虑,理想的期待和深深的热情。书里流淌着耶林设想的,有效实现法权(法治)社会的理想主义追求——为权利而斗争。“法权”一词是这本小册子中的核心词。它也是耶林为之奋笔疾书所希冀达到的理想目标。耶林所指的法权,包含了两层辩证的含义:客观意义的法和主体意义的权利。相对于其他学者尤其是历史法学派的观点而言,耶林更强调后者。因为通说仅仅看到了权利对法的依赖,而忽视了它对法的意义。实质上,具体的权利不仅仅从抽象的法中获得生命和力量,而且它也还抽象的法以生命和力量,“这是一个从心脏到心脏的流动的血液循环。”(P26)在耶林看来,法权不仅是国家和政府应该维护和致力实现的,它更是整个民众的持续的事业。贯穿于这项事业中心的,是一种正义(他称之为是非感)的价值理念。如此看来,这的确是理想和美好的境界。然而,理想毕竟不等于现实。尽管人们向往正义、公平,且都渴望自身权利有保障、能实现,但“世界上一切法权是经由斗争而获得的”(P2),权利本身包含着斗争,因为它需要在与不法进行斗争中,才能得以存在。正如他指出的,“没有斗争的和平与没有劳动的享受,属于伊甸园岁月,历史只知晓,和平和享受两者是不懈的艰苦努力的结果。”耶林甚至将为权利而斗争的理念和行为上升到道德人格的高度。在他看来,为权利而斗争,不是一种仅仅为了物质利益,为了标的物的价值的目的,而是关乎到权利人自我人格维护和市民生活秩序及民族生存根基的神圣事业。一方面,为权利而斗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因为,权利实际上构成了个人的道德生活条件。就像国家应当由于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不问其价值进行自卫一样,农民也应为他的一小片土地而奋争。这种奋争背后不仅仅是那片土地的实际物质价值,而是关乎到其存在的道德生活条件,关乎到某个理想的目的,关乎到弘扬其人格本身和个人的是非感(正义感)。另一方面,为权利而斗争是权利人对国家、民族和集体的义务。一个不为自己受侵害的权利而斗争的人,就像战场上的逃兵。那个逃兵,以自己的荣誉和战友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得一时的安全。有一两个这样的逃兵,也许无关紧要,因为其他人坚守战场,保护着他和集体免受逃跑行为的负面后果。但如果大部分人都像那个逃兵去思考问题,就将全军覆没。不为权利而斗争,作为个人的行为也许是无多大害处的,但上升到行为的一般准则,却意味着权利的毁灭。其结果不仅损害制定法的权威,而且损害了市民生活的秩序和国家及民族的根基。因为一个民族对外的政治权利和地位与其道德力量相适应,而这种道德力量就是民族是非感,是整个民族为权利而斗争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指南,“权利的理念和国家的利益在此手拉着手。”(P40)可见,在整个论述中,耶林非常强调客观地法权背后的主观价值——是非感。他极力反对那种“根据争议标的之实际价值来决定抵抗不法”的实用主义法律观。他认为这种实用主义权利观是懒散的、病态的、迟钝的、僵硬的是非感的表现和产物,它从未成为具有健全是非感的民众、个人自身的道德。我们不能不说,耶林的论述对于我们这些天朝子民后代的民众而言,具有相当的意义。正如齐宏伟在《学统与道统》一文中批评当前学术研究者的态度——一种是对学问采取功利化的实用主义态度,另一种是对价值采取“隔岸观火”的相对主义态度,我国民众对权利实质上也抱着这样两种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是一种缺乏凝聚力、内发力和战斗力的非常可怕的倾向。它不仅容易导致个人的自我退缩和集体的整体迷失,而且容易导致整个民族在法治和民主的进程中的徘徊不前甚至向历史传统的回归。
  •   感谢当当网能快速的把《为权利而斗争》这部书送到我手。读过《为权利而斗争》这部书后收益颇丰。耶林在书中运用质朴的语言、严谨的推理演绎、令人信服的说理,解答了他所处时代(100多年以前)人们对法律认识的困惑。应当承认的是,这些困惑仍然存在于在当代中国人。即便是在耶林演讲100多年后的今天,《为权利而斗争》对于提升现代人的法治理念,帮助现代人正确认识法律的科学性及价值,引导人们正确行使权利方面所展现出的智慧光芒依然璀璨。读《为权利而斗争》会感受到一代大师思想的深邃。原来不知为什么会有“德国民法典是以耶林精神实施的”这一至高的评价,读过此书方有所领悟。
  •   权利和法在德语里是一个词。为权利而斗争不仅仅是为权利者本人,客观上也在维护法律。法律规定的权利如果没有人为之斗争,那这部法律等于没有。耶林说的(大意),精辟!
  •   五千年的奴役史,使中国人匮乏权利意识.这种情况还在延续,在公权的公民权利肆意践踏时,在行政官员滥用行政权利侵犯肆意公民权利时,人们总是保持几千年来惯有的沉默,千年奴性尽显.这使践踏权利者更加肆无忌惮.耶林的此书,也许给我们以启示:中国人应为权利而斗争!个人权利得到公权力的充分尊重时,公权力才是符合全体人民利益和意志的.
  •   学法的人,一直听过这本书的名字,它也被无数次地引用。而真正看完全本这是第一次这个版本相对比较能懂,也比较全面,是很好的书。法是吞噬自己孩子的撒旦,只有通过与过去的决裂才能是自己更年轻。我应该和必须谋求自己的权利,无论代价如何,如果我无所作为,我牺牲的不单单是我个人的权利,而是法。为权利而斗争,是伦理、人格的自我维护的行为,是一种对自己和集体的义务。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自己的权利,法则不断前进,这是实现法治的必须!
  •   只要认为法律不应是无足轻重的游戏和空文,就必须自己主张——与被害者的权利同时崩溃的是法律本身
  •   读这本书是因为老师的推荐,读过之后觉得很受益我们从未为了自己的权力而去争取过什么,斗争就更没有了,中国人具有的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传统已从骨子里把我们的思想训化了,我们习惯了逆来顺受,习惯了压迫欺辱,只要我们能活着,我们就不会反抗,当我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求的时候,我们反抗了,可是胜利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样周而复始,我们要为了我们的权利而去争取,去斗争。。。。
  •   为权利而斗争,我同时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郑永流直接由德语翻译成中文,另一个是老版本由胡宝海根据日版而译,但感觉胡宝海的文学造诣要高的多的多,胡译本全书语言流畅,比喻经典,难以超越。
  •   耶林是德国19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他对于萨维尼历史学派的批判观点在本书中显露无疑。翻译质量也不错!
  •   记得刚上大学时,教授花了两堂课时间,希望能告诉我们,何为经典。当时觉得他很可笑,离题万里了,现在才觉得,与经典相遇的感觉有多么的美妙!耶林的前瞻让这本小书有历史般的厚重!
  •   绝对好书!写出了权利的重要性,也同时触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   耶林的名著,应该反复阅读。
  •   唤醒法律意识的经典之作,法学生必读啊
  •   经典的法律读物,很小的一本书,值得看
  •   一位老师推荐给我读的,受益匪浅啊~~~~尽管我不是法律专业的
  •   清醒的法学同仁都读读这本书吧!
  •   书是给正在上大学的“外甥女”买的,这是他们老师推荐的,她去了好几个书店都缺货了,最后求我给找找,没想到在当当上正好有货。内容我不太清楚,既然是专业人士推荐,那应该很不错。
  •   经典中的经典,如果英语再好一点,我就去看原著了
  •   纸质好,翻译也好,作者文字驾驭得很不错。值得一看
  •   汗颜,买回来就不想看。
  •   大品牌,物美价廉
  •   读完了很有启示性不过觉得部分词汇翻译的不好总之还是很棒的
  •   谢谢你们,辛苦了^_^!
  •   当当网出错了
  •   服务到位,及时。很好。
  •   好书,当当的,一本好书,写得实在,简单易懂我是一名专业律师,经过认真阅读后得出的结论。交流QQ179189365
  •   不多讲了吧,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
  •   这本书很好很好,为权利而斗争,详细的说明了法律与权利的关系,权利与法律的演绎。非常值得一读,有醍醐灌顶的意思。凡是一本书上有主编,编委等等一大堆人名,这些狗日的基本都是不干事的,然后指派小研究生来干,所以这本书也不例外,估计翻译的水平也就是刚能看懂德文。中文很多地方因为翻译的原因,显得异常难懂,看懂后,就明白了原来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还有好多的病句,别字。
  •   可能由于工作的关系,主要是搞实务工作,没有太看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但是确实是本好书。
  •   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好好读一读......
  •   达到的
  •   可能水平的有限吧!没有看懂真正的意思。以后努力了。哈哈
  •   才发觉很多时候不是我自己没时间读书,而是这种书根本读不进去。我们法理老师跟我们推荐这本书,我才买的。看了几张纸就受不了了,有些句子根本读不懂~~~我是语文水平差了点但觉得读起来很吃力。。。看半天加反复半天才知道大概意思。但我们又要写读书笔记~~~我郁闷了。。。老师教我们可以读出声来,但总觉得不好意思。。。这种书我觉得很晦涩
  •   语言生涩,没有专业兴趣的人士读起来会不顺畅但其思想性的确值得称道不失是一本经典
  •   不过初看还要挺好的!正在仔细的看!
  •   但译文比较晦涩,读起来比较困难,语句有点不顺.
  •   很多内容理解不了!
  •   反正我是没读懂看的云里来雾里去的
  •   很久以前就读过,一直想买本收藏着
  •   算是法学领域的经典罢
  •   先收藏后学习
  •   这一系列的书质量不错。
  •   挺好的,主要是比较方便
  •   为权利而斗争 为自己而斗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