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论丛(第12卷)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石少侠 编  页数:470  字数:437000  

内容概要

检察权研究石少侠,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中分歧最大的重大问题之一。尽管在司法改革的研讨过程中,有许多学者简单直观地将司法改革等同于审判改革,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以法院为中心的狭义的司法改革研讨中。使检察改革受到不应有的“冷落“。但是,由于司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对检察权性质的不同界定,将直接决定着中国检察机关的地位、命运,关系到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方向和价值取向。为此,作者对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内容及其完善略抒所见,以期对深化我国检察权的认识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石少侠,男,1952年8月生,辽宁省庄河市人。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委员等。

书籍目录

检察制度 影响新中国检察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职务犯罪侦查 论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的公正性 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机制运行问题研究 反贪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中如何实现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 污职侵权犯罪侦查监督制约机制研究刑事检察 检察机关侦、捕、诉、研联动工作机制研究 庭后监督质疑 论刑罚执行监督的完善 刑罚变更执行的检察监督研究公诉研究 起诉便宜主义视野下的替代起措施研究 论酌定不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主要制度设计及相关问题探索 论检察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民行检察 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检察官研究 检察官的职业化问题研究 检察队伍专业建设的内涵、目标和措施 检察官遴选制度研究他山之石 法国检察制度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缓起诉制度及其借鉴意义稿约

章节摘录

检察制度影响新中国检察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检察工作的经验教训课题组*目次引言一、影响新中国检察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论渊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结语引言就创设检察制度的内在用意来说,“不信任,乃最足以形容现代检察官制生成与演变的三字箴言”。具体来说,一方面,是人们(含国家被管理者与专门的管理者)对权力的不信任,即权力有被滥用的危险——“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从而为分权制衡理论及其措施的产生与发展预设了前提、基础和适当性。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标榜并承载公平正义的法律的不信任,即法律也有被践踏的可能——“人君治天下,法也;害天下,亦法也”,从而为法律监督理论及其措施的产生与发展预设了前提、基础和适当性。而导致此两种“不信任”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践行者和法律适用者——国家机构尤其是其中的人(亦即国家代表)的不信任。因为,权力和法律都不足以自行,而执掌和适用它们的国家代表以及由其所组成的国家机构在道德与理性上都不是完全可靠的,且固有劣根性。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检察制度得以确立并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有二:一个是分权制衡理论;一个是法律监督理论。而国家统治管理实践表明,检察制度的客观存在,既建构了权力和法律被滥用、被践踏危险和可能的预防机制,也建构了权力和法律被滥用、被践踏之后的惩治机制。* 课题组概况负责人:单民,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种松志,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法学博士。联络执笔人:薛伟宏,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论丛》编辑部主任、《中国检察官》杂志社副总编辑。课题组成员:闵钐,国家检察官学院外事办副主任、讲师;杨虎德,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档案处、正处级检察员;赵丹,国家检察官学院教员。本文系“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新中国检察工作的经验教训”之阶段性、部分成果之一。

编辑推荐

《检察论丛(第12卷)》为其第12卷。《检察论丛》关注中国检察工作所面临的反腐败工作新局面、刑事犯罪的新变化、司法程序的完善和人权保障的加强。丛书主要有法律监督、检察改革、公诉研究、侦查探讨、民行检察、业务探讨、犯罪预防、他山之石等栏目,并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宗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检察论丛(第12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