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的故事

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张晓雁,周文军,  页数:71  

内容概要

  中华鲟素有“活化石”之称,它既古朴,又可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中华鲟体型巨大,堪称鱼类世界中的“巨人”,它集聚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气质,浓缩了地球1.5亿年的历史与沧桑,经历了地球的各种地质变化而顽强的生存下来。但是在人类活动无限扩大的今天,中华鲟却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本书首次推出中华鲟生动的生活图片,讲述了中华鲟的生理特点,生态习性及面临的危机。愿世人能认识和喜爱中华鲟,加入到保护中华鲟和其他罗生动物的行列中来。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中华鲟 中华鲟的家族——鲟鱼类 我国分布的种鲟鱼第一篇 新的保护行动在进行——中华鲟的移地保护 中华鲟的自述——海洋馆里的生活 我的名字叫中华鲟第二篇 中华鲟是活化石第三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中华鲟的洄游第四篇 中华鲟是鲨鱼吗?第五篇 中华鲟的盔甲——骨板第六篇 中华鲟的骨骼第七篇 中华鲟的大鼻子第八篇 中华鲟是近视眼第九篇 中华鲟的触须及大嘴巴第十篇 贪吃的“巨人”第十一篇 贪玩的中华鲟第十二篇 保护中华鲟知识点

章节摘录

  中华鲟出生在距大海超过2000km的金沙江段,在它们刚出生后不久,爸  爸妈妈为了锻炼它们兄弟姐妹独立生活的能力,忍痛割爱,在幼仔还没有与  父母见面时,就匆匆的离开孩子,游向了大海。而中华鲟宝宝们只能相依为  命地成长,但是正因为这样,通过锻炼,它们也更加坚强。  中华鲟刚出生时并不是一条小鱼,只是一颗黄豆粒大小的卵,它们随着  江水漂流,然后附着在岩石上,经过5—7天的时间,已经发育成的小鱼就会  从卵里钻出来,就像小鸡破壳而出一样。这时全长只有1.3cm,不能吃东西  ,可是也不会感觉到饥饿,因为在它的腹部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包,这个能量  包被人们称为卵黄囊,正是卵黄囊供给新出生的小鱼足够的能量让它生存。  这时的小鱼看上去更像一只小蝌蚪,行动也很不方便,只能依靠尾巴的摆动  而上下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锻炼自己的游泳能力,就像小孩子刚开始学  习走路一样,步履蹒跚。这时的小鱼仍然是随着江水继续向长江下游漂流。  经过10—15天的发育,卵黄囊一点一点的被消耗完,这时小鱼的身体变得苗  条多了,从外型上看,已经和爸爸妈妈很相像,就是个子小许多,而这时身  体却已经很强壮,游动也方便多了,所以他们开始自己捕食。    由于食物充足,仅1个多月的时间,小鱼已经由新出生时的1.3cm长到5cm,  再经过5个月的时间,小鱼外部及内部的特征就与它的父母一样了,这时小  鱼已经长到27cm。它们经过许多的艰难险阻,逃过天敌鱼类的捕杀,沿着长  江的水流游到了长江的下游,最后终于到达了大海。这些意志坚定、身体强  壮的幸存者们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终于可以在大海里和父母一起生  活了。  中华鲟的童年及少年时期就这样无忧无虑的和父母在大海中度过,直到  它们长到像父母一样强壮,身体也发育成熟,而且可以谈婚论嫁了。成年的  中华鲟决定循着它们出生到大海的足迹,回到长江里去寻找合适的伴侣。为  了重返故乡,中华鲟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身体里储存了大量的能量,  足可以维持返乡之旅,因为长途的旅行跋涉一开始,中华鲟就将禁食,只能  依靠身体储存的能量。  当一切准备完毕后,中华鲟就踏上了重返故乡一长江的旅程。7—8月份  在长江入海口处,它们又遇见了生活在不同海域(黃海、渤海、东海等)的中  华鲟,于是结伴而行,逆流而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一程它们要耗费  一年多的时间,一路上需克服急流、险滩等重重困难,才能回到出生的故乡  。在这里,它们大多各自找到自己的伴侣,步入婚姻的殿堂,并完成了繁衍  后代的使命,接着也像当初父母一样忍痛离开自己的孩子,游向大海。在大  海中,经过3—5年的休养生息后,它们又会重返故乡,孕育它们的第二批后  代。中华鲟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不知辛苦地往返  于长江和大海之间。

编辑推荐

  中华鲟是长江最大的鱼种,被称作“长江鱼王”,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鱼种,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1.5亿年,这样古老的鱼种已不多见,所以又称“活化石”。本书是一本科普图书,面向大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全面地介绍中华鲟,同时面向大众首次推出了中华鲟鲜为人知的系列生活图片,介绍了中华鲟有趣的生活场景和洄游过程。该书图文并茂,集系统性、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已,一定会受到广大朋友的喜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鲟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太少了,有点华而不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