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与人类适应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王汉杰,刘健文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球变化与人类适应》较系统地介绍了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研究涉及的概念、理论和模式工具,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开展的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南水北调、防沙治沙等重大工程项目与全球变化研究、组织有序人类活动、适应全球变化的密切关系。可供从事全球变化,气候模拟、预测,生态工程等专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气象、生态、环境和农林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

作者简介

  王汉杰,安徽省界首市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理学博士。长期从事全球变化、气候模拟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生态边界原理与方法》等著作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概念、理论与模式第一章 全球变化的概念第一节 全球变化的概念一、全球变化的定义、研究目标和时空尺度二、全球变化理论的先进性第二节 全球变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全球变化研究现状二、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三、全球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四、完成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五、全球变化与东亚变化的关系第三节 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一、近海海洋环境的变异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二、东亚季风环境的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三、海一陆一气相互作用与水分循环和全球变化的关系四、关键区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第二章 全球变化中的气候变化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一、全球平均状况二、中国的气候变化情况第三节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一、自然植被二、极端气候事件三、冰川、冻土和积雪四、湖泊五、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第四节 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一、农业二、水资源三、人类健康四、人类居住环境五、保险和其他金融业第五节 未来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预测第六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一、中国与气候变化二、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則、目标与措施三、中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立场第七节 气候变化中的不同声音一、天文学原因二、地质学原因三、观测记录误差第三章 研究全球变化的模式工具第一节 全球模式一、大气环流模式(AGCM)二、大洋环流模式三、LASG/IAP大气环流模式和大洋环流模式第二节 区域模式一、区域气候模式二、区域海洋模式与海气耦合第三节 陆面过程模式一、陆面过程中水文过程的发展二、陆面过程中植物生态过程的发展第四节 大气化学模式一、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二、国际大气化学计划三、大气化学模式简介第五节 陆地水文模式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二、水文模式特色三、几个常见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第六节 植物生态模式一、生态模式中潜在产量、可达产量与实际产量……第四章 全球变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 有序人类活动——适应与实践第五章 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第六章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第七章 退耕还林(草)及沙漠化土地绿化工程第八章 南水北调工程第九章 干旱半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第十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概念、理论与模式  第一章 全球变化的概念  第三节 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  中国位于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东亚季风区,其环境具有空间上的复杂性、时间上的易变性,对外界变化的响应和承受力具有敏感和脆弱的特点。我国又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压力剧增的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扰动显得尤为突出。当前我国面临干旱化、河流断流、荒漠化、水土流失、灾害频繁等问题,构成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的13.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排放大国,在国际环境(气候)外交斗争日趋尖锐的今天,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组织专家拟订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全球变化研究的四大重点领域和核心科学问题(http://nsfc.gov.cn)。  一、近海海洋环境的变异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要素变化与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近海海平面的变动等。不仅如此,近海海洋环境与海洋生态系统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子。海洋外强迫的变化改变了上升流系的分布与强度,随之海洋生态系统也产生显著的变化。季风是诱导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这也是E1 Nifio年份中国近海海洋环流异常的主要原因。黑潮与中国近海环流的相互作用则是东亚近海环境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问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变化与人类适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